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民法典合同解除制度评析与完善建议

发布时间:2021-01-15 11:50
  我国现有的合同解除制度满足了大多数情况下处理合同解除纠纷的规则供给需求,但仍然存在较多漏洞与弊端。《民法典》尽管在此方面作了一些修改,但仍不够完善。不可抗力是基于其导致合同履行不能而非合同目的不能实现而成为解除合同的法定事由。不可归责于当事人的意外事故、政府行为可以作为解除合同的法定原因。尚未生效的合同、涉他合同、单务合同、可撤销合同均可成为解除权的对象,但当撤销权与解除权同时存在时需确立不同的权利行使顺序。当事人一方违反从给付义务或者附随义务,致使对方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可以成为解除合同的理由。解除权既可以私力即解除通知的方式为之,也可以公力即诉讼或仲裁的方式进行。应当规定解除权行使的除斥期间,以两年为妥当,同时规定其最长除斥期间为5年。应当规定解除异议权的行使期间,以3个月为妥当。非解除权方没有在约定或者法定的异议期间内以裁判方式提出异议的,即丧失异议权。合同解除的效果以直接效果说为上,其与间接效果说及折衷说之间的差异并不像想象的大。规定严格的违约方解除权制度有现实需要。 

【文章来源】:清华法学. 2020,14(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27 页

【文章目录】:
一、引 言
二、现有合同解除制度的梳理与基本评价
三、不可抗力与合同解除之间的关系之厘清
四、得成为解除对象的合同类型之扩充
    (一)尚未生效的合同可否成为解除的对象?
    (二)涉他合同可否成为解除的对象?
    (三)单务合同可否成为解除的对象?
        1.赠与合同
        2.借用合同
        3.无息借款合同
    (四)可撤销合同可否成为解除的对象?
五、从给付义务、附随义务与合同解除
六、解除权行使规则之细化
    (一)解除权的行使方式
    (二)解除权的法定除斥期间
    (三)对方当事人对解除权的异议权的行使方式与除斥期间
七、合同解除法律效果的界定
八、违约方解除权的可能性
九、余 论



本文编号:29788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9788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9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