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患者隐私权民法保护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0 04:19
近年来,由患者隐私权被侵害所引发的纠纷与案件不胜枚举,这一现象直接造成了医患关系矛盾的加深,由此患者隐私权的保护问题受到人们的热议与广泛关注。患者隐私权是患者对于自身在病情以及身体隐私等方面的秘密享有不被他人知悉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其在权利义务主体、保护范围、保护时间等方面均具有相较于一般隐私权的特殊性,由于患者隐私所涉及的关系内容复杂,也决定了其具有易受侵害和破坏性强的特点,因此对于患者隐私权侵权情形与方式应当根据它的特殊性赋予其更加灵活的认定,同时,应当认识到现阶段我国对于患者隐私权民法保护的诸多不足,为患者隐私权保护的模式提供更多构想,进而为保护患者合法权益以及缓解医患关系提供良好的契机。我国民法对于患者隐私权的保护最初被置于名誉权的框架之下,随着《侵权责任法》的出台,患者隐私权作为一项新型民事权利其法律地位逐渐确立,法律明确规定其不受侵犯,当前《民法典》也细化了对于患者隐私权保护的具体规定,但是由于相关条文大多数仍停留在原则性规定的层面,具体内容散见于其他法规,过于抽象与宽泛的规定导致实践操作中出现诸多问题,因此研究我国患者隐私权民法保护制度具有深刻而现实的意义。对于我国患者...
【文章来源】:天津商业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患者隐私权概述
2.1 隐私权与患者隐私权的法律内涵
2.2 患者隐私权的特殊性
2.2.1 主体的特殊性
2.2.2 保护范围的特定性与保护时间的延展性
2.2.3 可克减性
第三章 患者隐私权保护现状考察
3.1 问题的提出
3.2 患者隐私权保护现状比较分析
3.2.1 我国患者隐私权保护现状
3.2.2 国外患者隐私权保护现状
3.3 患者隐私权侵权的具体情形
3.3.1 诊疗护理过程中的侵权
3.3.2 科研教学中的侵权
3.3.3 诊疗后的非法获取与利用
第四章 我国患者隐私权民法保护存在的问题
4.1 内涵与范围界定不清
4.1.1 与名誉权相混淆
4.1.2 保护范围局限
4.2 民事责任承担不明确
4.2.1 损害赔偿范围与损害后果认定模糊
4.2.2 受害人举证困难
4.3 缺少解决与其他权利冲突的限制性规定
4.3.1 患者隐私权与医生知情权的冲突
4.3.2 患者隐私权与第三人知情权的冲突
4.3.3 患者隐私权与公共利益的冲突
第五章 我国患者隐私权民法保护的完善
5.1 明晰权利定位与范围
5.1.1 准确界定内涵
5.1.2 扩大保护范围
5.2 细化责任承担
5.2.1 具化精神损害赔偿范围与损害后果的认定
5.2.2 降低受害人举证难度
5.3 妥善解决权利冲突
5.3.1 划定医生权利边界
5.3.2 适度保护第三人知情权
5.3.3 适用“最小程度披露”原则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本文编号:2988358
【文章来源】:天津商业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患者隐私权概述
2.1 隐私权与患者隐私权的法律内涵
2.2 患者隐私权的特殊性
2.2.1 主体的特殊性
2.2.2 保护范围的特定性与保护时间的延展性
2.2.3 可克减性
第三章 患者隐私权保护现状考察
3.1 问题的提出
3.2 患者隐私权保护现状比较分析
3.2.1 我国患者隐私权保护现状
3.2.2 国外患者隐私权保护现状
3.3 患者隐私权侵权的具体情形
3.3.1 诊疗护理过程中的侵权
3.3.2 科研教学中的侵权
3.3.3 诊疗后的非法获取与利用
第四章 我国患者隐私权民法保护存在的问题
4.1 内涵与范围界定不清
4.1.1 与名誉权相混淆
4.1.2 保护范围局限
4.2 民事责任承担不明确
4.2.1 损害赔偿范围与损害后果认定模糊
4.2.2 受害人举证困难
4.3 缺少解决与其他权利冲突的限制性规定
4.3.1 患者隐私权与医生知情权的冲突
4.3.2 患者隐私权与第三人知情权的冲突
4.3.3 患者隐私权与公共利益的冲突
第五章 我国患者隐私权民法保护的完善
5.1 明晰权利定位与范围
5.1.1 准确界定内涵
5.1.2 扩大保护范围
5.2 细化责任承担
5.2.1 具化精神损害赔偿范围与损害后果的认定
5.2.2 降低受害人举证难度
5.3 妥善解决权利冲突
5.3.1 划定医生权利边界
5.3.2 适度保护第三人知情权
5.3.3 适用“最小程度披露”原则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本文编号:29883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988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