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紧急救助行为及民事责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3 21:36
  紧急救助行为自古以来是中华民族所崇尚的善良之举,体现着我国的优良品质。然而,近年来,因紧急救助行为引发的纠纷已是屡见不鲜,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法律制度不健全,尤其是关于责任承担的规定不完善。《民法总则》在现有立法的基础上,以一个条文的形式对救助人致损受助人情形进行规制,这是法律从未涉足的一面,是立法的进步。但是对救助人来说,完全不设主观要件,能否真正达到立法设立紧急救助制度的初衷,是值得商榷的。因为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受助人因此而遭受的损害从何处获得赔偿?立法在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似乎带来了另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文章运用文义分析方法和比较分析方法,分四个部分进行论文。首先,以《民法总则》的颁布为契机,分析紧急救助本身的内涵,对紧急救助行为的性质进行界定。其次,在我国现有立法之基础上,分析主体间的法律关系,并总结出立法存在的诸如对救助人救济无全面保障、救助人致损免责事由太过宽泛等问题。再次,通过介绍域外紧急救助行为立法历史、救助人的保障机制和救助人致损的免责事由等,总结域外立法之优势,为未来我国紧急救助立法修正提供参考。最后,对紧急救助行为中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进行分析,明确以救助人、受助人... 

【文章来源】:甘肃政法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紧急救助基本理论阐述
    第一节 紧急救助行为的界定
    第二节 紧急救助的性质
    第三节 紧急救助的范围
第二章 我国紧急救助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我国紧急救助行为的民事责任承担
    第二节 我国紧急救助立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域外紧急救助民事责任立法梳理及启示
    第一节 域外紧急救助民事责任之立法梳理
    第二节 域外紧急救助民事责任立法之启示
第四章 关于我国紧急救助民事责任承担的完善建议
    第一节 明确紧急救助的范围
    第二节 限缩救助人致损的免责事由
    第三节 建立对救助人的全面补偿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民法总则》的成功与不足[J]. 王利明,周友军.  比较法研究. 2017(04)
[2]《民法总则》重要条文的理解与适用[J]. 梁慧星.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4)
[3]《民法总则》之因见义勇为受害的特别请求权[J]. 杨立新,贾一曦.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7(03)
[4]我国《民法总则》的制度创新及历史意义[J]. 崔建远.  比较法研究. 2017(03)
[5]见义勇为的民法保护——兼析《民法总则》第183、184条之规定[J]. 但小红.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05)
[6]见义勇为行为中受益人补偿义务的体系效应[J]. 王雷.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4(04)
[7]作为债之独立类型的法定补偿义务[J]. 王轶.  法学研究. 2014(02)
[8]见义勇为行为中的民法学问题研究[J]. 王雷.  法学家. 2012(05)
[9]见义勇为的认定与保障机制[J]. 张素凤,赵琰琳.  法学杂志. 2010(03)
[10]论见义勇为专门立法的必要性——兼与孙学华教授商榷[J]. 李春斌.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6)

硕士论文
[1]见义勇为中民事赔偿责任问题分析[D]. 吕扬.华东政法大学 2015
[2]论见义勇为行为的民法分析[D]. 陈惠兴.华南理工大学 2013
[3]见义勇为的民法保护[D]. 刘婷.华东政法大学 2013
[4]见义勇为法律救济研究[D]. 孙广好.海南大学 2011
[5]“撒玛利亚人问题”及其中的救助义务探析[D]. 杨天泰.中国政法大学 2009
[6]见义勇为行为的民法调整[D]. 郭庆菊.吉林大学 2008
[7]见义勇为的民法思考[D]. 朱娅.重庆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203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33203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e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