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新闻报道侵犯公共空间隐私权探析

发布时间:2021-10-05 05:18
  媒介技术的使用,使人的肢体官能发生延展,光怪陆离的技术设备结合互联网不断扩张人们的视听范围,这一点在融媒体时代尤为明显,各行各业无不成为技术革新的受益者,新闻传媒也不例外。新型技术设备的使用,比如互联网技术以及各式移动终端的运用,使新闻媒体突破自身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从而进一步拓宽新闻源的获取渠道。同时,新闻工作者利用这些新的技术面孔完成采写编播后,还可以利用其进行形式方面的润色,极大的提升新闻制作的时效性,同时也丰富了新闻制作的形式。但技术提供的方便有时会突破原有的使用范围,冲击其他权利主体,构成侵权,这种矛盾情形也存在于新闻报道中。新闻媒体因技术设备使用程序不当极易造成侵权,比如危及被报道对象姓名权、名誉权、肖像权等具体人格权以及隐私权,包括传统隐私权以及文章讨论的公共空间隐私权。论文在探析新闻报道侵犯公共空间隐私权时遵循以下分析思路:第一部分:通过研究综述,梳理清国内外关于公共空间隐私权的法律制定情况,以及学界对该问题的讨论现状:比如,学界围绕公共空间隐私权是否存在展开的争论。而相比国外较丰富的案例以及比较热烈的学术讨论境况,国内的相关研究比较贫乏。第二部分:公共空间隐私权概述。主... 

【文章来源】: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缘起及选题意义
    (二)研究方法及研究重点、难点
一、绪论
    (一)公共空间隐私权在国内的法制及研究现状
    (二)公共空间隐私权在国外的法制及研究现状
二、公共空间隐私权概述
    (一)公共空间隐私权存在与否的原因
    (二)与公共空间隐私权发生冲突的权益
三、新闻报道侵犯公共空间隐私权的原因
    (一)相对公共空间中公、私活动界限不明确
    (二)追逐市场经济效益且新闻从业人员素养欠缺
    (三)媒介技术的便捷降低侵权成本
四、新闻媒体规避侵权风险的理念分析与实操建议
    (一)新闻媒体规避侵权风险的理念分析
    (二)新闻媒体规避侵权风险的实操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新媒体视野下隐私权的法律保护[J]. 余琳.  法制与社会. 2017(34)
[2]新闻报道权对隐私权造成的侵害及解决方式探讨[J]. 尹钰傑.  新闻研究导刊. 2017(16)
[3]数据共享与隐私权保护[J]. 吴兴华.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4]冲突和协调——论新闻自由与隐私权的关系[J]. 张飞虎.  新闻战线. 2016(02)
[5]论个人信息权的法律保护——以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的界分为中心[J]. 王利明.  现代法学. 2013(04)
[6]论中国新闻侵权抗辩及体系与具体规则[J]. 杨立新.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5)
[7]公共场所隐私权的悖论[J]. 刘泽刚.  现代法学. 2008(03)
[8]如何平衡隐私权保护和新闻报道[J]. 黄灵.  中国记者. 2008(02)
[9]隐私权内容探讨[J]. 王利明.  浙江社会科学. 2007(03)
[10]公众人物人格权的限制和保护[J]. 王利明.  中州学刊. 2005(02)



本文编号:34190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34190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a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