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农民阶层分化背景下宅基地流转与农民住房保障联动的内在逻辑与传导路径

发布时间:2021-11-20 03:45
  宅基地流转与农民住房保障是影响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节点。当前宅基地流转不畅与农民住房保障失配问题同在,但二者并不是孤立并行的。优化宅基地资源配置,保障农民居住安全,破除城镇化障碍,需要在理清宅基地流转与农民住房保障内在逻辑的基础上精准施策。从对宅基地流转与农民住房保障面临的共轭困境出发,分析农民宅基地流转认知与住房保障选择的异化轨迹,推演宅基地流转与农民住房保障相互影响的逻辑机理与传导路径。据此,提出新型城镇化发展需加强宅基地制度与农民住房保障制度的改革联动,面向对其他类型住房(非"宅基地+农房")有不同选择的农民提供差异化的宅基地流转补偿,建立健全宅基地流转与农民住房保障联动的法规体系、政策协同体系和风险防范机制。 

【文章来源】:农村经济. 2020,(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农民阶层分化背景下宅基地流转与农民住房保障联动的内在逻辑与传导路径


宅基地流转与农民住房保障的共轭困境

轨迹图,住房保障,农民,轨迹


综上,由于城镇化进程中农民阶层的分化,宅基地财产价值的凸显,不同类型农户会出于对能否获得宅基地流转收益和保障住房权益的算计而对宅基地价值功能存在差异化的认知,进而选择不同的宅基地流转方式。同时,农民阶层出现的职业与收入的客观差异,直接影响了农户选择其他类型住房的意愿与支付能力,也影响着农户对宅基地流转的认知。因此,不同农民阶层对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认知差异就主要体现在是否具有选择其他非农住房保障的意愿与支付能力,而这种差异化认知又会使得不同农民阶层对其宅基地是否流转做出差异化的行为决定。即不同阶层农民对其他非农住房保障的选择,这会影响他们对宅基地功能的认知,进而影响宅基地流转行为决策;反之,宅基地流转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增强农民选择其他住房保障的需求意愿及经济支付能力。不同农民阶层宅基地流转认知与住房保障选择的异化轨迹如图2所示。四、宅基地流转与农民住房保障交互影响的传导路径

路径图,住房保障,农民,路径


由此可以看出,宅基地流转与农民住房保障二者间的交互影响存在清晰的传导路径(如图3所示):宅基地实现有序流转,农户家庭收入增加,支付能力得到增强,有利农民住房保障;宅基地资源浪费闲置,农民财产收入或缺,支付能力未获提升,无益农民住房保障;农民住房得保障,流转退出意愿高,促进宅基地流转;农民住房失保障,流转退出意愿低,阻碍宅基地流转。五、结论与对策启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权能构造及实现路径[J]. 刘双良.  甘肃社会科学. 2018(05)
[2]城镇化的内在平衡和内涵性的城镇化发展[J]. 任远.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3]市民化能力、法律认知与农村宅基地流转——基于温州试验区的调查与实证[J]. 钱龙,钱文荣,郑思宁.  农业经济问题. 2016(05)
[4]“农民”的分化与土地利益分配问题[J]. 贺雪峰.  法学论坛. 2010(06)
[5]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住房保障政策研究[J]. 周大研.  经济问题探索. 2009(02)



本文编号:35065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35065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5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