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侵权责任承担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14 19:36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世人瞩目,但其环境成本也极为高昂。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尚不具备完善的环境保险制度、环境基金、行政赔偿等有效的环境损害分担与救济机制,这种状况决定了我国的环境侵权责任承担研究应更关注中国的特殊国情、独特法律文化和现实社会需要。因此,厘清环境侵权责任的承担,对环境损害进行填补、预防和恢复,对污染受害者的人身、财产权益进行保护,已经成为我国法律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系统地梳理了我国有关环境侵权责任承担的法律规定,对环境侵权、环境侵权责任承担、环境侵权责任形态等概念、特征进行归纳总结,探析作为特殊侵权形式的环境侵权在责任形态和责任分配上与一般侵权的区别与联系,研究我国有关环境侵权责任的减免和环境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适用问题。笔者基于司法实务并结合国内外的理论研究,全面分析了《环境侵权司法解释》与《侵权责任法》有关环境侵权责任承担规定的不足,最后,得出结论:可以从扩大环境侵权责任主体、增强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扩大差异化责任承担的适用以及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这四个方面为切入点来完善我国的环境侵权责任承担法律法规,以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环境侵权责任承担概述
1.1 “环境侵权”“环境侵权责任”的概念
1.1.1 我国现行法律条文中有关“环境侵权”“环境侵权责任”的表述
1.1.2 国外有关“环境侵权”“环境侵权责任”的表述
1.1.3 我国学界对“环境侵权”“环境侵权责任”概念的探讨
1.2 环境侵权及环境侵权责任承担的特征
1.2.1 环境侵权的特征
1.2.2 环境侵权责任承担的特征
2 环境侵权的责任形态及责任承担
2.1 一般侵权责任形态及承担
2.1.1 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
2.1.2 单方责任和双方责任
2.1.3 单独责任和共同责任
2.2 环境侵权责任形态及责任承担
2.2.1 环境侵权责任形态的法律规定
2.2.2 环境侵权责任承担法律规定上的不足
2.3 环境侵权责任承担制度的完善
2.3.1 发挥公益诉讼在环境侵权责任承担中的作用
2.3.2 完善环境损害赔偿保障制度
3 环境侵权责任承担的减免
3.1 第三人过错
3.1.1 第三人过错造成一般侵权损害的责任承担
3.1.2 第三人过错造成环境侵权损害的责任承担
3.1.3 《环境侵权司法解释》有关规定的不足与完善
3.2 不可抗力
3.2.1 一般民事侵权责任中因不可抗力免责的理由
3.2.2 不可抗力作为环境侵权免责事由的不合理性
3.2.3 我国不可抗力免责事由制度的完善
3.3 受害人过错
3.3.1 “受害人过错”作为一般民事侵权责任免责事由
3.3.2 “受害人过错”作为环境侵权责任免责事由
3.3.3 环境侵权中常见的受害人过错情形
4 环境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
4.1 我国法律规定的一般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
4.1.1 普遍性责任承担方式与特定性责任承担方式
4.1.2 预防性责任承担方式、赔偿性责任承担方式与恢复性责任承担方式
4.1.3 财产型责任承担方式、精神型承担方式与综合型承担方式
4.2 我国法律规定的环境侵权责任方式
4.2.1 现行立法对环境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规定
4.2.2 环境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类型确认
4.3 我国环境侵权责任承担方式适用中的不足
4.3.1 赔偿性责任模糊不清
4.3.2 恢复性责任适用很少
4.3.3 预防性责任极少适用
4.4 我国环境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完善
4.4.1 强化赔偿性责任承担方式的实效
4.4.2 发挥预防性责任承担方式的作用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本文编号:3817633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环境侵权责任承担概述
1.1 “环境侵权”“环境侵权责任”的概念
1.1.1 我国现行法律条文中有关“环境侵权”“环境侵权责任”的表述
1.1.2 国外有关“环境侵权”“环境侵权责任”的表述
1.1.3 我国学界对“环境侵权”“环境侵权责任”概念的探讨
1.2 环境侵权及环境侵权责任承担的特征
1.2.1 环境侵权的特征
1.2.2 环境侵权责任承担的特征
2 环境侵权的责任形态及责任承担
2.1 一般侵权责任形态及承担
2.1.1 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
2.1.2 单方责任和双方责任
2.1.3 单独责任和共同责任
2.2 环境侵权责任形态及责任承担
2.2.1 环境侵权责任形态的法律规定
2.2.2 环境侵权责任承担法律规定上的不足
2.3 环境侵权责任承担制度的完善
2.3.1 发挥公益诉讼在环境侵权责任承担中的作用
2.3.2 完善环境损害赔偿保障制度
3 环境侵权责任承担的减免
3.1 第三人过错
3.1.1 第三人过错造成一般侵权损害的责任承担
3.1.2 第三人过错造成环境侵权损害的责任承担
3.1.3 《环境侵权司法解释》有关规定的不足与完善
3.2 不可抗力
3.2.1 一般民事侵权责任中因不可抗力免责的理由
3.2.2 不可抗力作为环境侵权免责事由的不合理性
3.2.3 我国不可抗力免责事由制度的完善
3.3 受害人过错
3.3.1 “受害人过错”作为一般民事侵权责任免责事由
3.3.2 “受害人过错”作为环境侵权责任免责事由
3.3.3 环境侵权中常见的受害人过错情形
4 环境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
4.1 我国法律规定的一般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
4.1.1 普遍性责任承担方式与特定性责任承担方式
4.1.2 预防性责任承担方式、赔偿性责任承担方式与恢复性责任承担方式
4.1.3 财产型责任承担方式、精神型承担方式与综合型承担方式
4.2 我国法律规定的环境侵权责任方式
4.2.1 现行立法对环境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规定
4.2.2 环境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类型确认
4.3 我国环境侵权责任承担方式适用中的不足
4.3.1 赔偿性责任模糊不清
4.3.2 恢复性责任适用很少
4.3.3 预防性责任极少适用
4.4 我国环境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完善
4.4.1 强化赔偿性责任承担方式的实效
4.4.2 发挥预防性责任承担方式的作用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本文编号:38176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3817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