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表演性辩护”——中国律师法庭辩护功能的异化及其矫正
本文选题:表演性辩护 + 刑事庭审 ; 参考:《政法论坛》2015年02期
【摘要】:目前中国律师的辩护活动并非以说服裁判者接受其辩护意见为目标。这种带有"表演"性质的辩护,称之为"表演性辩护"。根据律师的行为方式及其与公安司法机关的关系,"表演性辩护"可以分为"配合性表演"和"对抗性表演"两种模式。造成律师辩护"表演化"的主要原因是,刑事庭审的空洞化和刑事审判权的异化,辩护律师的执业环境依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辩护律师不尽职责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等等。解决律师辩护"表演化"的关键是,在遵循司法规律的基础上,继续改革和完善中国的刑事审判制度乃至司法制度。此外,还应针对辩护律师构建起特殊的保护机制和符合中国现实情况的质量控制标准与机制。
[Abstract]:At present, Chinese lawyers' defense activities are not aimed at persuading referees to accept their arguments. This kind of "acting" nature of the defense, called the "performance defense." According to the behavior of lawyer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public security and judicial organs, "performance defense"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modes: "cooperative performance" and "adversarial performance". The main reasons that cause lawyer's defense "performance" are the vacancy of criminal trial and the dissimilation of criminal trial right, the practice environment of defense lawyer has not been improved obviously, and the situation of defense lawyer's inexhaustible duty also happens from time to time, and so on. The key to solve the problem is to continue to reform and perfect China's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and even the judicial system on the basis of following the law of judicature. In addition, we should set up special protection mechanism and quality control standard and mechanism in line with the reality of China.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基金】:中国人民大学明德青年学者计划“刑事错案的制度性治理”(14XNJ003)
【分类号】:D92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海青;;律师获取证据的方式与辩护风险难题的破解——基于法治发达国家经验的省思[J];比较法研究;2010年02期
2 陈瑞华;;刑事辩护的几个理论问题[J];当代法学;2012年01期
3 李昌盛;;刑事庭审的中国模式:教化型庭审[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4 吴纪奎;;从独立辩护观走向最低限度的被告中心主义辩护观——以辩护律师与被告人之间的辩护意见冲突为中心[J];法学家;2011年06期
5 何家弘;;刑事庭审虚化的实证研究[J];法学家;2011年06期
6 孙万怀;;从李庄案看辩护人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的认定[J];法学;2010年04期
7 陈瑞华;;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对审判程序的改革方案[J];法学;2011年11期
8 李玉都;陆红;;中国刑事诉讼辩护质量实证[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2年04期
9 陈瑞华;;论被告人的自主性辩护权——以“被告人会见权”为切入的分析[J];法学家;2013年06期
10 李奋飞;;应该怎样看待“网络暴力”[J];中国检察官;2013年1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学宽;;遏止刑讯逼供是法治的一个系统工程——一起刑讯逼供案引起的法律思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2 胡益红;;庭审形式化原因探讨——从案卷笔录中心主义的角度分析[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葛先园;;构建刑事预审程序之必要性[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陈玉忠;;论我国公诉案件预审制度之建构[J];保定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王湘;;“无罪推定”与“命案必破”的较量——刑讯逼供之现状与缘由[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韩红兴;;我国检警关系的检讨和重构[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7 高倩;;试论程序性辩护[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8 林林;;从主体间性论被追诉人主体性特质[J];比较法研究;2006年03期
9 顾玉彬;吴明霞;;刑事司法程序的科学发展——以司法的去行政化为视角的解读[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10 胡艺馨;桂书立;;论严格证明对我国庭审证明方式之完善——以预防刑事错案为视角[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靖;;起诉阶段如何实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研究[A];第六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易慧琳;;冤案的透视——博弈论视角下的刑事冤案防范[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3 陈启超;;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理论基础和现实考量[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宪法与人权委员会、行政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暨“律师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刘艳淘;;新法新气象 接好“接力棒”——对青年律师从事刑辩业务的寄望[A];第五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郑青;;论被追诉人辩护权的有效行使与充分保障——以人权保障意识为视角[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尊重和保障人权条款在刑事司法中的落实[C];2012年
6 袁越;吕玉梅;;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完善[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证据制度的完善及新要求[C];2012年
7 陈焰;林宁烨;;自侦案件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难题与出路[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证据制度的完善及新要求[C];2012年
8 重庆市检察院第一分院课题组;李敦华;;检察院适用刑事简易程序的调查分析[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审判程序的修改对公诉工作的挑战[C];2012年
9 段体操;;“留有余地”的裁判方式——兼论司法预期与判决成效之背离[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10 饶辉华;;10年100件公众关注刑事案件的普遍性问题探究[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晓红;我国宪法中被追诉人获得辩护权之保障[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2 熊建明;美国最高法院管辖基础及要素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3 陈海平;死刑案件审判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4 王U,
本文编号:18091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809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