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客观性的重新解读
本文关键词:证据客观性的重新解读
【摘要】:在我国诉讼法理论发展的过程中,证据客观性的问题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不过,长久以来围绕着证据是否掺入了主观因素而使其不可避免地沾染上主观气息,证据的绝对客观化是否是纯粹的理想状态等问题一直众说纷纭,聚讼不已。鉴于此,本文在剖析现有证据客观性相关学说的基础上,探讨了证据客观性的内在基础和外延界分,尝试从事实信息和载体的客观性重新构建证据客观性理论,以期为我国立法与司法实践提供助益。
【作者单位】: 重庆邮电大学;
【关键词】: 证据客观性 信息 载体 证据运用
【分类号】:D915.13
【正文快照】: 一、关于证据客观性的几种争论开主观因素的辅助,二者虽相互区别,却又实难分别开学术界对证据客观性的争论主要有证据客观说、证来。如有学者认为证据具有客观性,但此处的客观是相对据主客观统一说以及证据客观真实说3种。长期以来,证的客观,而非哲学意义上的绝对客观。基于此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祖伟;;中国古代“据众证定罪”证据规则论[J];当代法学;2012年01期
2 周千淇;;证据概念与形式问题研究——以事实信息理论为视角[J];法律适用;2013年08期
3 吴家麟;;论证据的主观性与客观性[J];法学研究;1981年06期
4 刘涛,朱颖;论“以事实为根据”——兼谈证据客观性和证明标准[J];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01期
5 邱业伟;;论案件事实信息的法律属性[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阿红;莫良元;;构建我国现代自由心证保障体系的路径探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杜健;;知识产权诉讼中电子证据若干问题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3 莫良元;;构建我国现代自由心证制度的价值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莫良元;周阿红;黄茜;;现代自由心证制度的科学品格和价值维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杨锦炎;;论诉讼证明对象——以法律方法论为启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金龙哲;王红军;王石磊;;论自由心证原则[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3期
7 彭小龙;;陪审团审理微观制衡机制考察——一个以美国为对象的分析实证视角[J];北大法律评论;2007年01期
8 成协中;;中国行政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模式与规则重构[J];北大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9 霍海红;;主观证明责任逻辑的中国解释[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10 于逸生;董玉庭;;论犯罪事实的性质[J];北方法学;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辉;郑在义;;民事检察中的若干证据问题[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胡利鸣;黄嵩泉;钱慰民;;举证责任在《专利法》第26条第4款审查中的运用[A];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2012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三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选编(第一部分)[C];2011年
3 张保生;王进喜;吴洪淇;;中国证据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4 聂玉娟;;浅析环境侵权诉讼证明标准[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宣行;;海事行政处罚的关键性证据[A];中国航海科技优秀论文集[C];2009年
6 甄灵宇;;默示自认问题研究[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7 赵美容;赖江陵;;试论我国口供补强规则的完善[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证据制度的完善及新要求[C];2012年
8 黄小迪;;矫正正义:论环境侵权民事诉讼的障碍与对策——以环境健康损害赔偿为研究视角[A];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C];2011年
9 董剑飞;王震;;税务案件证据规则探析——三则案例的结合论证[A];财税法论丛(第11卷)[C];2010年
10 宋强;;中外书证范围之比较[A];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1辑)[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强;TRIPS协议与商业秘密民事救济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刘冬京;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3 孙日华;裁判客观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张卫彬;国际法院解决领土争端中的证据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5 阮友利;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冉杰;德性法律论证理论及其应用[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唐世齐;刑事判决说理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吕利秋;《行政诉讼举证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9 郑旭;刑事证据规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10 罗国良;论证据与定罪[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艳萍;我国刑事证人保护制度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李贝奇;证明妨害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龙中华;自认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贾立丽;我国刑事诉讼“情况说明”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朱晓云;论我国民事证据失权制度之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6 邓彬;农村基层法庭民事审判方式改革若干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杨晟;论法官的民事证据司法裁量权[D];湘潭大学;2009年
8 陈华;论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D];苏州大学;2010年
9 张红;论刑事证据种类体系的重构[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孙德军;论我国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的理性构建[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周洪波;;修正的事实说:诉讼视野中的证据概念新解[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2 刘品新;论电子证据的定位——基于中国现行证据法律的思辨[J];法商研究;2002年04期
3 杨宇冠;;证据、证据法、非法证据排除浅说——评《中国证据法草案建议稿及论证》[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4年03期
4 张友好;张春莉;;论我国古代证人之作证责任[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6年04期
5 熊志海;王静;;证据之生成问题研究[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年04期
6 张继成;事实、命题与证据[J];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05期
7 宋振武;;传统证据概念的拓展性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晶,张弘;从功能视角看证据的属性[J];人民检察;2005年21期
2 黄园;;对证据概念及特征的再认识[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12期
3 何家弘;;关于创建“证据调查学”的构想[J];法学家;1996年06期
4 何家弘;证据调查方法探源(续)[J];中央检察官管理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5 周惠博;;理论的突破 实践的先导——评《证据调查实用教程》[J];证据学论坛;2001年02期
6 龙宗智;;试论证据矛盾及矛盾分析法[J];中国法学;2007年04期
7 谌宏伟;;“证据调查”之误读与重释[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王莉;;网上证据新论[J];河北法学;2011年11期
9 何家弘;;证据调查制度的改良之策[J];法制资讯;2012年06期
10 裴苍龄;;形式证据观的终结——四论实质证据观[J];河北法学;2013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勇;建立证据调查令制度初探[N];江苏经济报;2003年
2 程雷;用制度保障采纳无罪与罪轻证据[N];法制日报;2005年
3 山东省聊城市中级人民法院 郑万宏 李玉萍 关淼;专门调查体现审判职责[N];人民法院报;2009年
4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副主任 孙远;从薄熙来案看证据问题[N];检察日报;2013年
5 张吉喜;德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据禁止[N];人民法院报;2005年
6 陈建平;安宁人依靠证据“打官司”[N];云南日报;2003年
7 齐树洁;证据制度的改革任重而道远[N];人民法院报;2003年
8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江国华;通过证据法则的司法人权保障[N];人民法院报;2011年
9 崔欣;我国民事诉讼中建立调查令制度之设想[N];江苏法制报;2006年
10 ;中国式的刑事庭前会议制度探索[N];人民法院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惊天;法官证据评判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孙义刚;证据契约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3 金玄默;论证据裁判主义[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爱军;身体证据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2 赵一铭;刑事法官庭外证据调查权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3 任怡;侦查阶段证据调查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4 李征宇;论技术性证据调查制度之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裴婷;论刑事瑕疵证据[D];山东大学;2012年
6 莫士龙;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展示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7 刘倩霞;刑事瑕疵证据适用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8 舒辉;论刑事庭审证据调查[D];广东商学院;2011年
9 但唐付;刑事庭审证据调查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10 郭接运;我国民事诉讼“新证据范围”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236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623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