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土地法论文 >

土地供给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基于风险控制的视角

发布时间:2021-05-17 04:32
  经济转型以来,由于产业结构的变化、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非均衡等原因,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呈现出幅度或大或小的波动现象。为防止在新一轮的经济周期中,宏观经济运行出现“大起大落”的波动现象,中国政府在2004年提出了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期望通过调控土地供给以稳定宏观经济的增长。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以风险控制为视角,对土地供给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在非均衡理论体系中,需求与供给的非均衡是一种常态。一个市场的过度需求或过度供给必然会影响另一个市场中的需求和供给的均衡,从而引起整个市场体系的需求与供给的非均衡。生存理论认为,市场体系或经济系统的非均衡状态在一定的生存域内是可以生存且能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的。而市场体系或经济系统的非均衡程度一旦超过生存域的范围,若再任其演进则市场体系或经济系统必将演化进入“死亡区域”。基于这一逻辑,要维持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市场体系中的各类市场,如资本、劳动力、土地以及消费等市场运行的非均衡程度必须保持在一定的生存域内。因此,政府宏观调控或干预的实质是采用价格、数量或价格与数量相结合的方式降低各类市场的非均...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0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表索引
图索引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依据
        1.1.1 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是中国宏观调控领域的创新
        1.1.2 中国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尚处于探索阶段
        1.1.3 已有的研究成果为细化研究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奠定了基础
        1.1.4 土地供给政策参与宏观调控是学术界亟需研究的重要课题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国外可借鉴的相关研究进展
        2.1.1 国外对土地与经济增长的可借鉴研究进展
        2.1.2 国外对土地市场的可借鉴研究进展
        2.1.3 国外对土地政策的可借鉴研究进展
        2.1.4 国外研究述评
    2.2 国内对土地供给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研究进展
        2.2.1 2004年以前涉及土地供给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研究回顾
        2.2.2 2004年以后土地供给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研究进展
        2.2.3 国内研究述评
3 土地供给与宏观经济的相互影响及其参与调控的风险分析
    3.1 基本问题 I:中国转型期宏观经济运行的特点
        3.1.1 中国转型期的概念界定
        3.1.2 中国转型期宏观经济运行的特点
    3.2 基本问题 II:土地供给与宏观经济的相互影响
        3.2.1 土地供给与主要经济变量的动态关系——以浙江省为例
        3.2.2 土地供给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差异
    3.3 土地供给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风险分析
        3.3.1 土地供给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基础
        3.3.2 土地供给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特殊性
        3.3.3 土地供给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风险及其控制
    3.4 本章小结
4 风险控制视角下土地供给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理论分析
    4.1 理论基础:非均衡理论与生存理论
        4.1.1 非均衡理论
        4.1.2 生存理论
    4.2 风险控制视角下土地供给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理论分析
        4.2.1 土地市场状态的表征:基于非均衡理论的框架
        4.2.2 土地市场状态的判断标准构建:基于生存理论的框架
    4.3 本章小结
5 土地供给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实证研究I:风险控制视角下的总量政策分析
    5.1 土地市场运行的描述性分析:1987—2005
        5.1.1 土地供给总量
        5.1.2 土地供给结构
        5.1.3 土地供给价格
    5.2 中国土地市场的现状及其阶段特征分析
        5.2.1 中国土地市场发展回顾
        5.2.2 中国土地市场的发育程度评价
        5.2.3 中国土地市场的阶段特征
    5.3 土地市场非均衡分析模型的构建与参数估计:全国层面
        5.3.1 土地市场非均衡分析模型的构建
        5.3.2 土地市场非均衡模型的参数估计
    5.4 历年的土地市场状态及其供给政策分析:全国层面
        5.4.1 土地市场的非均衡度的估算
        5.4.2 历年的土地市场状态及其供给政策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土地供给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实证研究II:风险控制视角下的区域政策分析
    6.1 基于土地利用效率视角的区域划分
        6.1.1 数据包络分析法与模型
        6.1.2 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建立与求解
        6.1.3 基于土地利用效率的区域划分
    6.2 土地市场非均衡分析模型构建与参数估计:区域层面
        6.2.1 不同区域土地供给的描述性分析
        6.2.2 不同区域土地市场非均衡模型的构建与参数估计
    6.3 历年的土地市场状态及其供给政策分析:区域层面
        6.3.1 土地利用效率 I级区域的土地市场状态及其供给政策分析
        6.3.2 土地利用效率 II级区域的土地市场状态及其供给政策分析
        6.3.3 土地利用效率 III级区域的土地市场状态及其供给政策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土地供给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反思:基于风险控制视角的分析
    7.1 风险控制视角下的土地供给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问题分析
        7.1.1 土地供给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历程回顾
        7.1.2 土地供给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成效与问题
    7.2 风险控制视角下的土地供给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改进
        7.2.1 风险控制视角下的土地供给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操作层面目标
        7.2.2 风险控制视角下的土地供给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手段
        7.2.3 保障土地供给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关键制度改进
    7.3 本章小结
8 研究总结与展望
    8.1 研究总结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两种非均衡分析方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J]. 袁志田,刘厚俊.  当代经济研究. 2007(09)
[2]城市土地市场成熟度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 李娟,吴群,刘红,丁松,张会.  资源科学. 2007(04)
[3]安徽省住房市场供求总量非均衡实证研究[J]. 朱德开,程永文,周浩.  科技和产业. 2007(06)
[4]从市场均衡理论看宏观调控[J]. 周彦.  上海房地. 2007(06)
[5]土地利用国家干预的若干理论问题[J]. 董祚继.  中国土地科学. 2007(03)
[6]当前中国土地市场发展状况及趋势分析[J]. 郑文博,尹永波.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7]土地供给与经济周期: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理论诠证[J]. 郭其友,陈婧.  当代经济研究. 2007(05)
[8]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失灵表现与矫正路径[J]. 赵淑芹.  当代经济管理. 2007(02)
[9]中国产业结构与用地结构相互关系的实证研究[J]. 张颖,王群,王万茂.  中国土地科学. 2007(02)
[10]紧缩地根下政府的职能和行为规范——兼论土地政策在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中的运作[J]. 张安录.  理论月刊. 2007(04)

博士论文
[1]土地利用规划的经济学分析[D]. 尹奇.浙江大学 2006
[2]非均衡经济增长宏观调控的有关模型及应用研究[D]. 黄立.中南大学 2005
[3]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制度研究[D]. 汪晖.浙江大学 2002
[4]转型期中的中国宏观调控体系研究——从韩国实践中得到的启示[D]. 姜贤求.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2
[5]中国资本市场的非均衡分析[D]. 管同伟.西南财经大学 2000

硕士论文
[1]非均衡市场条件下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研究[D]. 苗万青.重庆大学 2006
[2]基于非均衡理论的长春市房地产市场研究[D]. 程星.吉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910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31910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3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