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土地法论文 >

我国土地信用制度构建的探索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5 21:33
  土地信用是以土地进行的资金融通行为,尽管在国外已经开展了200多年并取得了相当成功,但是我国土地信用活动还处在起步阶段。本论文从土地信用特点入手,运用金融业务的基本原理与理论体系,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土地信用尤其是土地金融的理论和实践,剖析了问题成因,提出了土地信用的构建思路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分析了土地信用的基本概念和产生的过程以及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指出了土地信用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论述了土地产权、土地信用产权、土地信用工具、土地信用价格等基本理论,并结合证券市场的基本理论,提出了土地信用的基本理论和依据。 第三部分,通过分析土地信用业务,尤其是土地抵押和抵押债券化业务,剖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的实际方法。 第四部分,从土地金融机构的设计运行、土地信用工具的运用等方面入手,提出了土地信用制度构建的基本思路。 

【文章来源】: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1. 引言
    1.1 土地信用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土地信用的发展和实践情况
    1.3 土和土地信用的界定
        1.3.1 土地的涵义及其特征分析
        1.3.2 土地信用的概念辨析
        1.3.3 土地信用特征和作用
2. 土地信用的基本理论
    2.1 国外土地信用理论及制度
        2.1.1 德国的土地信用理论与制度
        2.1.2 韩国的土地信用运行及政策
        2.1.3 美国的土地信用业务
    2.2 土地产权与土地信用
        2.2.1 土地产权
        2.2.2 土地信用产权分析
    2.3 土地信用市场分析
        2.3.1 土地信用工具
        2.3.2 土地信用融资方式
    2.4 土地信用价格理论
        2.4.1 土地价格
        2.4.2 土地信用抵押价格
        2.4.3 土地证券价格
3. 我国土地信用业务的内容及现状分析
    3.1 土地信用业务
        3.1.1 融通资金业务
        3.1.2 土地开发业务
        3.1.3 土地流转业务
        3.1.4 融物业务——租赁业务
        3.1.5 土地信托业务
    3.2 我国土地信用现状分析
        3.2.1 当前发展土地信用的的疑惑
        3.2.2 土地信用运作中存在的问题
        3.2.3 对策分析
4. 构建我国土地信用制度的基本思路
    4.1 土地信用机构的建立和运行
        4.1.1 建立的必要性
        4.1.2 土地信用机构建立的可行性
    4.2 农地信用组织体系
        4.2.1 土地银行、土地抵押合作社
    4.3 市地信用组织
        4.3.1 土地储备机构的性质、职能
        4.3.2 土地收购储备的机构设置
        4.3.3 运行模式
        4.3.4 运行体系
    4.4 建立健全我国土地信用制度的建议
        4.4.1 建立健全土地担保信用制度
        4.4.2 培育、完善土地证券市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土地使用权抵押问题与对策[J]. 朱晓文.  中国土地. 2000(05)
[2]农户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的探讨[J]. 郑小兰.  中国房地产金融. 2000(04)
[3]我国房地产金融机构的现状和发展设想[J]. 张笑寒.  中国房地产金融. 2000(04)
[4]关于“土地银行”的商榷[J]. 刘正山.  中国土地. 2000(04)
[5]产权、信用与现代市场经济[J]. 程民选.  财经科学. 2000(02)
[6]一个设想:发行城市拆迁债券[J]. 夏小军.  小城镇建设. 2000(03)
[7]信用风险的动态测量方法[J]. 田宏伟,张维.  南开管理评论. 2000(01)
[8]上海城市土地资产经营刍议[J]. 华伟,李丹.  上海经济. 2000(01)
[9]我国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法律问题分析[J]. 顾晓云.  中国房地产金融. 2000(01)
[10]房地产证券化的可行性分析[J]. 叶芳.  北京房地产. 2000(01)



本文编号:32060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32060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0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