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市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7 00:38
土地是我国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要素,与广大农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当前,在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是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正确的认识、处理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深化农村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环节。本研究选择山东省诸城市这一东部发达地区的典型农区进行实证研究,力图对这一重要问题有所突破。文章阐述了农村土地流转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通过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出了诸城市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流转后的效果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度方面、市场方面和经济方面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证。结合理论分析和诸城的做法和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1、推进农村土地改革。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在坚持家庭承包联产责任制的前提下,继续延长承包期限,但必须保证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不动摇,使农民手中的土地变为更长期的资源,赋予农民对土地享有更多的土地权利,解放农民思想,推进解决土地流转问题。2、政府应加大宣传引导。政府应顺应土地流转的趋势,加强领导,广泛宣传土地流转政策,鼓励农民积极主动进行土地流转,确保农村土地合理健康流转。3、进一步建立健全土地流转配套法律体系。根据我国现有的《土地承包法》和《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理论基础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发展历程及变化
2.1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相关名词
2.2 土地使用权与所有权的界定
2.3 土地所有权国有化和使用权私人化
2.4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发展演化
2.5 土地使用权流转形式
2.5.1 农户互换型
2.5.2 转包或转让型
2.5.3 委托流转型
2.5.4 租赁型
2.5.5 股份经营型
2.5.6 买断经营型
2.6 土地流转必要性的探讨
第三章 诸城土地流转现状分析
3.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3.2 诸城市的土地流转情况
3.3 诸城市土地流转的特点
3.4 诸城市土地流转几点做法
3.4.1 抓好土地整理
3.4.2 抓好主体培育
3.4.3 严格土地使用权流转原则
3.4.4 加强土地流转制度建设
3.4.5 走好土地流转的程序步骤
3.5 诸城市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5.1 部分干部群众思想不解放
3.5.2 土地流转机制不够健全
3.5.3 土地流转行为不够规范
3.5.4 农民的合法权益缺乏保障
3.6 诸城市土地流转问题的原因分析
3.6.1 城乡分隔的二元社会经济制度
3.6.2 土地市场尚不成熟
3.6.3 缺乏规范的操作程序和健全的法律规定
第四章 诸城市土地流转的绩效分析
4.1 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种养效益明显提高
4.2 土地经营逐步向规模化发展,土地利用率显著提高
4.3 劳动力输出日益扩大,社区中心村聚集及小城镇建设迅速发展
4.4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逐年增加,科技兴农脚步加快
第五章 诸城市农村土地流转的动因分析
5.1 产生土地流转的根源在于我国土地制度变迁
5.2 影响诸城市土地流转的因素
5.2.1 所有权因素
5.2.2 市场因素
5.2.3 地理位置
5.2.4 社会保障因素
5.2.5 法律意识
第六章 诸城市土地流转的对策建议
6.1 必须坚持长期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前提
6.2 必须坚持依法、平等自愿、有偿的原则
6.3 对诸城市当前土地流转具体建议
6.3.1 应主要在普通农户之间进行
6.3.2 政府积极参与引导
6.3.3 必须规范制度建设,完善法规政策
6.3.4 借助农村社区服务平台,建立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
6.3.5 必须与对接青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结合起来
6.3.6 努力构筑覆盖整个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J]. 北京支部生活. 2008(11)
[2]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调查研究——基于2005年17省调查的分析和建议[J]. 叶剑平,蒋妍,丰雷. 中国农村观察. 2006(04)
[3]农村土地流转的现实障碍——兼论政府行为的二重悖论[J]. 陈成. 甘肃农业. 2005(11)
[4]土地调整、地权稳定性与农民长期投资激励[J]. 许庆,章元. 经济研究. 2005(10)
[5]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物权法思考[J]. 马新彦,李国强. 法商研究. 2005(05)
[6]鲁中传统农业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实证研究[J]. 焦玉良.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7]产权、农地产权、农地产权制度[J]. 张术环. 学术论坛. 2005(03)
[8]当前农地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以潍坊市为例[J]. 常金海,刘建军. 理论学刊. 2005(01)
[9]浅谈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及登记问题[J]. 刘平华. 前沿. 2004(11)
[10]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郑云鹏.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04(05)
博士论文
[1]适度规模经营: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微观基础[D]. 王培先.复旦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安徽省宿州市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D]. 陈云玲.南京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15477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理论基础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发展历程及变化
2.1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相关名词
2.2 土地使用权与所有权的界定
2.3 土地所有权国有化和使用权私人化
2.4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发展演化
2.5 土地使用权流转形式
2.5.1 农户互换型
2.5.2 转包或转让型
2.5.3 委托流转型
2.5.4 租赁型
2.5.5 股份经营型
2.5.6 买断经营型
2.6 土地流转必要性的探讨
第三章 诸城土地流转现状分析
3.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3.2 诸城市的土地流转情况
3.3 诸城市土地流转的特点
3.4 诸城市土地流转几点做法
3.4.1 抓好土地整理
3.4.2 抓好主体培育
3.4.3 严格土地使用权流转原则
3.4.4 加强土地流转制度建设
3.4.5 走好土地流转的程序步骤
3.5 诸城市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5.1 部分干部群众思想不解放
3.5.2 土地流转机制不够健全
3.5.3 土地流转行为不够规范
3.5.4 农民的合法权益缺乏保障
3.6 诸城市土地流转问题的原因分析
3.6.1 城乡分隔的二元社会经济制度
3.6.2 土地市场尚不成熟
3.6.3 缺乏规范的操作程序和健全的法律规定
第四章 诸城市土地流转的绩效分析
4.1 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种养效益明显提高
4.2 土地经营逐步向规模化发展,土地利用率显著提高
4.3 劳动力输出日益扩大,社区中心村聚集及小城镇建设迅速发展
4.4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逐年增加,科技兴农脚步加快
第五章 诸城市农村土地流转的动因分析
5.1 产生土地流转的根源在于我国土地制度变迁
5.2 影响诸城市土地流转的因素
5.2.1 所有权因素
5.2.2 市场因素
5.2.3 地理位置
5.2.4 社会保障因素
5.2.5 法律意识
第六章 诸城市土地流转的对策建议
6.1 必须坚持长期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前提
6.2 必须坚持依法、平等自愿、有偿的原则
6.3 对诸城市当前土地流转具体建议
6.3.1 应主要在普通农户之间进行
6.3.2 政府积极参与引导
6.3.3 必须规范制度建设,完善法规政策
6.3.4 借助农村社区服务平台,建立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
6.3.5 必须与对接青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结合起来
6.3.6 努力构筑覆盖整个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J]. 北京支部生活. 2008(11)
[2]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调查研究——基于2005年17省调查的分析和建议[J]. 叶剑平,蒋妍,丰雷. 中国农村观察. 2006(04)
[3]农村土地流转的现实障碍——兼论政府行为的二重悖论[J]. 陈成. 甘肃农业. 2005(11)
[4]土地调整、地权稳定性与农民长期投资激励[J]. 许庆,章元. 经济研究. 2005(10)
[5]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物权法思考[J]. 马新彦,李国强. 法商研究. 2005(05)
[6]鲁中传统农业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实证研究[J]. 焦玉良.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7]产权、农地产权、农地产权制度[J]. 张术环. 学术论坛. 2005(03)
[8]当前农地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以潍坊市为例[J]. 常金海,刘建军. 理论学刊. 2005(01)
[9]浅谈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及登记问题[J]. 刘平华. 前沿. 2004(11)
[10]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郑云鹏.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04(05)
博士论文
[1]适度规模经营: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微观基础[D]. 王培先.复旦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安徽省宿州市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D]. 陈云玲.南京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154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3215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