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中村改造政策的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7 13:14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推进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中一项紧要而长期的战略任务。统筹城乡发展是城市化进程中首先要处理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如何解决城中村问题已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城中村问题与城市现代化、城市生态、以及城市发展的质量与速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城中村问题的成功解决,会使城市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从而为城市的长期良性发展提供基本保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由此可见,城中村的改造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和意义。城中村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采用的城乡二元体制机构。当今城市化发展的方式是把农村聚居区改造为城市社区。在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改造的本质是农民、房地产开发商以及政府利益的博弈及在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各方利益的重新调整。本文从归纳研究法入手,以发达地区城中村改造为研究对象,并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研究,对各个案例进行了总结性的评价。城中村的改造,是“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物为本”,农村传统的村落聚居区的终结并不是城市化的开始。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政府来说,应当认识到在和谐社会的宏观背景下,统筹城...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框架结构和方法
1.4.1 研究框架结构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重点、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2 城中村现象的产生及其延续分析
2.1 城中村的实质:城乡二元体制
2.1.1 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
2.1.2 城乡二元管理制度
2.1.3 城乡二元社会保障制度
2.2 城中村产生和延续的制度根源
2.2.1 农村集体土地制度
2.2.2 农村集体福利制度
2.3 城中村产生和延续的经济条件
2.3.1 城中村出租屋经济
2.3.2 城中村外来务工人员消费
2.3.3 城中村集体经济
2.4 城中村产生和延续的城市化背景
2.4.1 城市数量快速增长
2.4.2 城市面积快速扩张
2.4.3 城市化率快速上升
3 城中村改造的现行政策模式
3.1 改造城中村的必要性
3.1.1 建筑杂乱无章
3.1.2 社会治安混乱
3.1.3 公共设施供给不足
3.1.4 社会边缘人群
3.2 城中村改造的现行政策模式
3.2.1 改制先行—“广州模式”
3.2.2 规划控制—“深圳模式”
3.2.3 市场运作—“西安模式”
3.3 三种改造模式总结性评价
4 城中村改造政策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城中村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4.1.1 城中村村民的利益受损
4.1.2 城中村村民的就业及再就业困难
4.1.3 城中村外来人口带来的问题
4.2 城中村改造的政策困境分析
4.2.1 城乡二元制度改革滞后
4.2.2 城中村集体经济发展困难
4.2.3 政府角色定位不清
5 优化城中村改造的政策建议
5.1 确定城中村类型分类治理
5.2 优化城中村改造的土地政策
5.3 优化城中村改造之后的的社区管理
5.4 优化城中村改造的村民就业政策
5.5 优化城中村改造的社会保障政策
5.6 建立城中村改造的监督和社会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中村”及其改造:一个“三农”的研究视角[J]. 傅晨,刘梦琴. 农业经济问题. 2008(08)
[2]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若干思考——兼论广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挑战[J]. 傅晨,刘梦琴. 广东社会科学. 2006(05)
[3]城市化进程中社会公平问题管窥[J]. 龚昌微,赵敬.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04)
[4]浅谈天津“城中村”改造[J]. 郭春娥,谢水木. 城市. 2006(06)
[5]“城中村”农民私人违章建筑拆除及其权益保护问题再探讨[J]. 崔彩周. 特区经济. 2006(06)
[6]中国征地制度变革的路径依赖探析[J]. 范辉,董捷.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6(01)
[7]转型期中国城市社会空间演进动力及其模式研究——以广州市为例[J]. 魏立华,闫小培.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6(01)
[8]制度变迁的演化过程与路径依赖分析[J]. 高辉. 新疆社科论坛. 2005(04)
[9]“城中村”:存续前提下的转型——兼论“城中村”改造的可行性模式[J]. 魏立华,闫小培. 城市规划. 2005(07)
[10]完善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思考[J]. 崔桂芳,关胜学. 建筑管理现代化. 2005(03)
本文编号:3216643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框架结构和方法
1.4.1 研究框架结构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重点、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2 城中村现象的产生及其延续分析
2.1 城中村的实质:城乡二元体制
2.1.1 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
2.1.2 城乡二元管理制度
2.1.3 城乡二元社会保障制度
2.2 城中村产生和延续的制度根源
2.2.1 农村集体土地制度
2.2.2 农村集体福利制度
2.3 城中村产生和延续的经济条件
2.3.1 城中村出租屋经济
2.3.2 城中村外来务工人员消费
2.3.3 城中村集体经济
2.4 城中村产生和延续的城市化背景
2.4.1 城市数量快速增长
2.4.2 城市面积快速扩张
2.4.3 城市化率快速上升
3 城中村改造的现行政策模式
3.1 改造城中村的必要性
3.1.1 建筑杂乱无章
3.1.2 社会治安混乱
3.1.3 公共设施供给不足
3.1.4 社会边缘人群
3.2 城中村改造的现行政策模式
3.2.1 改制先行—“广州模式”
3.2.2 规划控制—“深圳模式”
3.2.3 市场运作—“西安模式”
3.3 三种改造模式总结性评价
4 城中村改造政策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城中村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4.1.1 城中村村民的利益受损
4.1.2 城中村村民的就业及再就业困难
4.1.3 城中村外来人口带来的问题
4.2 城中村改造的政策困境分析
4.2.1 城乡二元制度改革滞后
4.2.2 城中村集体经济发展困难
4.2.3 政府角色定位不清
5 优化城中村改造的政策建议
5.1 确定城中村类型分类治理
5.2 优化城中村改造的土地政策
5.3 优化城中村改造之后的的社区管理
5.4 优化城中村改造的村民就业政策
5.5 优化城中村改造的社会保障政策
5.6 建立城中村改造的监督和社会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中村”及其改造:一个“三农”的研究视角[J]. 傅晨,刘梦琴. 农业经济问题. 2008(08)
[2]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若干思考——兼论广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挑战[J]. 傅晨,刘梦琴. 广东社会科学. 2006(05)
[3]城市化进程中社会公平问题管窥[J]. 龚昌微,赵敬.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04)
[4]浅谈天津“城中村”改造[J]. 郭春娥,谢水木. 城市. 2006(06)
[5]“城中村”农民私人违章建筑拆除及其权益保护问题再探讨[J]. 崔彩周. 特区经济. 2006(06)
[6]中国征地制度变革的路径依赖探析[J]. 范辉,董捷.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6(01)
[7]转型期中国城市社会空间演进动力及其模式研究——以广州市为例[J]. 魏立华,闫小培.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6(01)
[8]制度变迁的演化过程与路径依赖分析[J]. 高辉. 新疆社科论坛. 2005(04)
[9]“城中村”:存续前提下的转型——兼论“城中村”改造的可行性模式[J]. 魏立华,闫小培. 城市规划. 2005(07)
[10]完善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思考[J]. 崔桂芳,关胜学. 建筑管理现代化. 2005(03)
本文编号:32166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3216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