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调控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分析 ——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1-08-21 21:03
房地产业既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关乎民生的基础产业,深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房地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房地产投资过热、房价上涨过高等现象,特别是房价持续飙升,超过了百姓承受能力,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批评,因房价过高带来的普通居民难以购置住房而带来的社会问题,已成为影响房地产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土地作为房地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控房地产市场中,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在2003年,国务院首次将土地政策纳入宏观调控的手段,成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后的第三个宏观调控的手段。通过土地供应和土地价格的调控,达到控制房地产市场发展速度、控制房价格的目的。本文在土地政策调控房地产市场的传导机制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建立了房地产的四象限模型,定性分析了土地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相互作用模型、房地产需求对房地产市场和土地市场的影响、土地供给对房地产的影响以及土地出让方式对房地产的影响。结合苏州工业园区实例进行验证,先对研究区域概况和苏州工业园区土地供应政策参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过程介绍,然后分析了苏州工业园区土地供应政策与房地产总量、房地产结构和房地产价格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和政策...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土地政策传导的总体思路
17架,这一框架能够保持决策过程的一致性和可信性,并适时对经济活动作出反应。图3.2 土地政策的传导过程土地政策的核心是要达到最终目标,土地政策最终目标的选择,决定了土地政策的效力以及经济发展的方向。就房地产市场方面而言,土地政策的最终目标是要稳定房价、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中间目标是指宏观调控部门在具体实施操作目标的过程中,一些操作上的指标实际所达到的目标。同时,中间目标与最终目标有很强的关联性,能够较早地反映土地政策工具的实施效果。因此,实际的建设用地供应量、实际的供应结构、实际的土地价格、实际的闲置土地量等作为土地政策中间目标的变量能把最终目标与政策工具紧密联系在一起。操作目标是指宏观调控部门在实施调控时直接确定的目标或指标,或者说是预期的实现目标(对外公布的目标)。操作目标又将政策工具与中间目标联系在一起。近些年来,面对过热的房地产市场和居高不下的房价,宏观调控部门对于住宅用地的计划供应量和供应结构都有独立、明确的规定。3.2.3 土地政策的传导渠道土地政策的传导机制按照渠道划分主要分为行政命令传导型和市场机制传导型。行政命令传导机制是指
18应量,最后影响市场总供求关系,实现土地政策的最终目标,图3.3。卢为民提出的行政命令传导机制有以下五个特点:一是比较适合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在我国广泛应用;二是比较适合增量建设用地的供应,通常结合土地利用规划和年度计划来实施;三是该传导机制刚性,从实施到效果显现,中间变量少,见效快,中央可以通过该传导机制较快的实现政策目标;四是缺乏缓冲与自我调节机制,政策变化对经济运行冲击较大;五是该传导机制对管理体制的完善程度要求较高。图3.3 土地政策的行政命令传导模型市场机制传导是指,中央土地管理部门在制定土地调控政策的操作目标后,直接作用于土地市场,引起市场供求关系和地价等变量的变化,在土地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地价、供求关系等市场信号促使用地单位、个人等经济主体按照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原则来改变经营决策,经济主体针对这些变化了的价格信号和供求关系来调整自己的投资与消费决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宏观调控中的土地政策传导机制[J]. 卢为民. 浙江学刊. 2010(03)
[2]浅析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理论基础及其意义[J]. 杨金剑. 时代经贸(下旬刊). 2008(08)
[3]土地利用规划的风险与控制[J]. 王君仁,许庆福,毛美桥.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08(08)
[4]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理论与实践[J]. 李梁,马兵.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7(22)
[5]生产要素理论的主要学派与最新发展[J]. 徐斌,李燕芳.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6]土地供给方式对房地产发展之影响[J]. 娄文龙,朱青.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04)
[7]论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的风险及其法律防范[J]. 曾文革,王保信,宋宗宇.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3(06)
[8]基于Hedonic模型的北京住宅价格影响因素分析[J]. 马思新,李昂. 土木工程学报. 2003(09)
[9]韩国土地政策沿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张蔚文,吴宇哲. 城市开发. 2002(11)
[10]我国城市住宅价格研究[J]. 吴建峰. 城市开发. 2002(02)
本文编号:3356333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土地政策传导的总体思路
17架,这一框架能够保持决策过程的一致性和可信性,并适时对经济活动作出反应。图3.2 土地政策的传导过程土地政策的核心是要达到最终目标,土地政策最终目标的选择,决定了土地政策的效力以及经济发展的方向。就房地产市场方面而言,土地政策的最终目标是要稳定房价、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中间目标是指宏观调控部门在具体实施操作目标的过程中,一些操作上的指标实际所达到的目标。同时,中间目标与最终目标有很强的关联性,能够较早地反映土地政策工具的实施效果。因此,实际的建设用地供应量、实际的供应结构、实际的土地价格、实际的闲置土地量等作为土地政策中间目标的变量能把最终目标与政策工具紧密联系在一起。操作目标是指宏观调控部门在实施调控时直接确定的目标或指标,或者说是预期的实现目标(对外公布的目标)。操作目标又将政策工具与中间目标联系在一起。近些年来,面对过热的房地产市场和居高不下的房价,宏观调控部门对于住宅用地的计划供应量和供应结构都有独立、明确的规定。3.2.3 土地政策的传导渠道土地政策的传导机制按照渠道划分主要分为行政命令传导型和市场机制传导型。行政命令传导机制是指
18应量,最后影响市场总供求关系,实现土地政策的最终目标,图3.3。卢为民提出的行政命令传导机制有以下五个特点:一是比较适合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在我国广泛应用;二是比较适合增量建设用地的供应,通常结合土地利用规划和年度计划来实施;三是该传导机制刚性,从实施到效果显现,中间变量少,见效快,中央可以通过该传导机制较快的实现政策目标;四是缺乏缓冲与自我调节机制,政策变化对经济运行冲击较大;五是该传导机制对管理体制的完善程度要求较高。图3.3 土地政策的行政命令传导模型市场机制传导是指,中央土地管理部门在制定土地调控政策的操作目标后,直接作用于土地市场,引起市场供求关系和地价等变量的变化,在土地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地价、供求关系等市场信号促使用地单位、个人等经济主体按照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原则来改变经营决策,经济主体针对这些变化了的价格信号和供求关系来调整自己的投资与消费决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宏观调控中的土地政策传导机制[J]. 卢为民. 浙江学刊. 2010(03)
[2]浅析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理论基础及其意义[J]. 杨金剑. 时代经贸(下旬刊). 2008(08)
[3]土地利用规划的风险与控制[J]. 王君仁,许庆福,毛美桥.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08(08)
[4]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理论与实践[J]. 李梁,马兵.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7(22)
[5]生产要素理论的主要学派与最新发展[J]. 徐斌,李燕芳.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6]土地供给方式对房地产发展之影响[J]. 娄文龙,朱青.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04)
[7]论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的风险及其法律防范[J]. 曾文革,王保信,宋宗宇.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3(06)
[8]基于Hedonic模型的北京住宅价格影响因素分析[J]. 马思新,李昂. 土木工程学报. 2003(09)
[9]韩国土地政策沿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张蔚文,吴宇哲. 城市开发. 2002(11)
[10]我国城市住宅价格研究[J]. 吴建峰. 城市开发. 2002(02)
本文编号:33563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3356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