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社会保障供需均衡研究 ——以陕西省为例
发布时间:2021-08-23 09:08
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公共权力向民众提供公共服务,满足民众社会需求的社会政策措施,是稳定社会发展,获得合法性认同的重要方式。农民对国家提供的社会保障的可及性,是衡量我国以民生为导向的社会政策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社会保障制度是有效的社会风险化解机制,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对于满足农民社会保障需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统筹城乡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农民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21世纪以来取得了重大进展。对于以国家为主导的农民社会保障建设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未来国家对农村社会保障供给的数量与质量,更取决于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供给者——政府对农民真实需求的了解、把握与满足程度。本文以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形式,对农民的社会保障需求和缴费意愿进行了广泛调查,实证分析了社会保障需求和缴费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农民的经济水平是农民参与社会保障的基础,农民参与社会保障的意愿的强弱与其收入水平的高低没有必然的联系,并不同程度的存在“逆向选择”的问题。农民的参保意愿主要和经济水平、对社会保障的认知水平、学历、年龄及从事的职业、性别等因素有关,不同的因素对于不同社会保障项目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通过提高社会保...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中国农民工数量变化趋势
图 4-2 不同性别农民工对社会保障的需求比较①第三,不同学历的农民工的参保意识和对社会保障的需求不同。在农民工中随着学水平的增高,其参加社会保障的意识也随之增加,特别是高中学历以上。不同学历的民工对于保险项目的需求也存在差异,由于随着学历的提高,农民工的就业环境相对好、劳动强度较低,所以在工伤保险的需求方面随学历的降低工伤保险的需求增大;于农民工的生活品味随学历而增加,所以在医疗保险和职工福利方面随着学历的增加求上升。在养老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方面,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和农民工普遍处于壮年,加之国家在这方面对农民工的保障不够重视,所以需求不是特别突出。
图 4-2 不同性别农民工对社会保障的需求比较①不同学历的农民工的参保意识和对社会保障的需求不同。在农民工高,其参加社会保障的意识也随之增加,特别是高中学历以上。不保险项目的需求也存在差异,由于随着学历的提高,农民工的就业强度较低,所以在工伤保险的需求方面随学历的降低工伤保险的需的生活品味随学历而增加,所以在医疗保险和职工福利方面随着学在养老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方面,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和农民工之国家在这方面对农民工的保障不够重视,所以需求不是特别突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现状及其引导[J]. 吴春梅,肖帅. 社科纵横. 2011(02)
[2]中国农业发展方式应转向精细密集农业[J]. 王征兵.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1(01)
[3]基于利益视角的农民群体制度保护研究——以经济法制度为重点[J]. 李长健.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4]基于区域差距视角的二元经济结构转换实证分析——以陕西省为例[J]. 何炼成,贺黎黎. 理论导刊. 2010(12)
[5]转型中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J]. 吴春梅,翟军亮. 求实. 2010(12)
[6]完善农村土地流转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J]. 李长健,徐丽峰.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7]破解“土地换保障”的困境——基于“资源”视角的社会伦理学分析[J]. 郑雄飞. 社会学研究. 2010(06)
[8]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研究文献述评[J]. 白永秀,王颂吉,吴振磊. 经济纵横. 2010(10)
[9]河北省农村居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意愿调查[J]. 赵志航,王文静,田宝. 衡水学院学报. 2010(05)
[10]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理论演进[J]. 白永秀,赵伟伟,王颂吉. 重庆社会科学. 2010(10)
博士论文
[1]农村社会保障与农地制度的关系研究[D]. 耿永志.河北农业大学 2010
[2]中国转型时期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 李平.华中科技大学 2007
[3]城乡基本社会保障一体化研究[D]. 朱海波.中共中央党校 2007
[4]农户农地流转决策行为研究[D]. 刘克春.浙江大学 2006
[5]中国社会保障体制变迁过程中的利益结构与政策取向[D]. 李方舟.西北大学 2006
[6]城市农民工人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 郭金丰.浙江大学 2005
[7]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研究[D]. 孟曙初.中共中央党校 2004
[8]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 庄志杰.厦门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中国城乡社会保障公平判别体系构建、验证及路径选择[D]. 江华.重庆理工大学 2009
[2]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 瞿晓妍.山东师范大学 2009
[3]村民的互助[D]. 王金凤.中南大学 2007
[4]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基于苏皖四村的一项实地调查[D]. 罗遐.安徽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357581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中国农民工数量变化趋势
图 4-2 不同性别农民工对社会保障的需求比较①第三,不同学历的农民工的参保意识和对社会保障的需求不同。在农民工中随着学水平的增高,其参加社会保障的意识也随之增加,特别是高中学历以上。不同学历的民工对于保险项目的需求也存在差异,由于随着学历的提高,农民工的就业环境相对好、劳动强度较低,所以在工伤保险的需求方面随学历的降低工伤保险的需求增大;于农民工的生活品味随学历而增加,所以在医疗保险和职工福利方面随着学历的增加求上升。在养老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方面,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和农民工普遍处于壮年,加之国家在这方面对农民工的保障不够重视,所以需求不是特别突出。
图 4-2 不同性别农民工对社会保障的需求比较①不同学历的农民工的参保意识和对社会保障的需求不同。在农民工高,其参加社会保障的意识也随之增加,特别是高中学历以上。不保险项目的需求也存在差异,由于随着学历的提高,农民工的就业强度较低,所以在工伤保险的需求方面随学历的降低工伤保险的需的生活品味随学历而增加,所以在医疗保险和职工福利方面随着学在养老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方面,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和农民工之国家在这方面对农民工的保障不够重视,所以需求不是特别突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现状及其引导[J]. 吴春梅,肖帅. 社科纵横. 2011(02)
[2]中国农业发展方式应转向精细密集农业[J]. 王征兵.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1(01)
[3]基于利益视角的农民群体制度保护研究——以经济法制度为重点[J]. 李长健.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4]基于区域差距视角的二元经济结构转换实证分析——以陕西省为例[J]. 何炼成,贺黎黎. 理论导刊. 2010(12)
[5]转型中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J]. 吴春梅,翟军亮. 求实. 2010(12)
[6]完善农村土地流转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J]. 李长健,徐丽峰.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7]破解“土地换保障”的困境——基于“资源”视角的社会伦理学分析[J]. 郑雄飞. 社会学研究. 2010(06)
[8]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研究文献述评[J]. 白永秀,王颂吉,吴振磊. 经济纵横. 2010(10)
[9]河北省农村居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意愿调查[J]. 赵志航,王文静,田宝. 衡水学院学报. 2010(05)
[10]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理论演进[J]. 白永秀,赵伟伟,王颂吉. 重庆社会科学. 2010(10)
博士论文
[1]农村社会保障与农地制度的关系研究[D]. 耿永志.河北农业大学 2010
[2]中国转型时期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 李平.华中科技大学 2007
[3]城乡基本社会保障一体化研究[D]. 朱海波.中共中央党校 2007
[4]农户农地流转决策行为研究[D]. 刘克春.浙江大学 2006
[5]中国社会保障体制变迁过程中的利益结构与政策取向[D]. 李方舟.西北大学 2006
[6]城市农民工人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 郭金丰.浙江大学 2005
[7]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研究[D]. 孟曙初.中共中央党校 2004
[8]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 庄志杰.厦门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中国城乡社会保障公平判别体系构建、验证及路径选择[D]. 江华.重庆理工大学 2009
[2]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 瞿晓妍.山东师范大学 2009
[3]村民的互助[D]. 王金凤.中南大学 2007
[4]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基于苏皖四村的一项实地调查[D]. 罗遐.安徽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3575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3357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