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5 05:16
城乡交错带是城市化过程最显著的地域,不仅表现在区域的景观转变,由乡村景观转变为城市景观,由低密度的土地开发转为高强度的开发,结果是城市空间区域的扩大,而且也体现在区域的生态功能的转变,其间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等也发生了显著的差异。城乡交错带的城市化可以用景观格局及其动态来加以描述,即区域中不同景观要素配置的时空差异。掌握城乡交错带景观格局的特征及其驱动机制对于进一步研究区域景观的生态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将城乡交错带划分了三个区域——内边缘区、中心区和外边缘区;选择北京市朝阳区(城乡交错带的内边缘区)、顺义区(城乡交错带的中心区)和密云县(城乡交错带的外边缘区)等三个典型区(县)为研究区域;采用1996、2000和2005年同期的TM影像,借助3S技术、景观生态学方法和统计模型,从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与景观格局变化角度对研究区的土地利用进行了分析;并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所得结论如下:朝阳区土地利用类型以建设用地、耕地为主,顺义区以耕地、建设用地为主,密云县以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为主。1996至2005年间,研究区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林地、...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柏林城内边缘带(H.Louis,1936)
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分析朝阳区作为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乡交错带的内边缘带其中建设用地比例最大为 74.341%,面积为338.965 km2,其次为耕地,面积为 98.809 km2,所占比例为 21.671%;再次为水域、林地和未利用地,所占比例较小,分别为 3.311%、0.675%和 0.002%。顺义区作为城市发展新区和城乡交错带的中心区域,耕地所占比重最大为 55.549%,面积为 563.495 km2,其次为建设用地,面积为334.163 km2,所占比例为 32.941%;再次为水域、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所占比重较小,分别为 4.627%、4.4%、2.327%和 0.156%。密云县作为城市发展涵养区和城乡交错带的外边缘带,林地和草地所占比重最大,分别为 61.259%和 17.006%,面积分别为 1356.07 km2和 376.460 km2;其次为耕地、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分别为 210.617 km2、130.565 km2和 126.264 km2,所占比例分别为 9.154%、5.898%和 5.702%;未利用地所占面积最小为 13.729km2。3.2.2 土地利用总体特征变化分析根据 1996、2000 和 2005 年三期土地利用现状图,可以得出图 3-3 和图 3-4 所示的 10 年内研究区各类土地利用类型总体变化情况。
图 5-4 研究区土地利用 PLS 模型 t1/u1图Figure 5-4 the figure of t1/u1in PLS model for land use in study area由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的精度分析结果(见表 5-4),取 2 个成分对解释变量 X 的信息利用率累计达到了 86.35%,并能够解释 80.36%的被解释变量集合 Y 中的变异。其中,第一个 PLS 成分t1 携带了原解释变量数据表 X 中 76.72%的变异信息,对 Y 的变异解释能力达到了 73.64%;相对而言,第二个 PLS 成分 t2 无论从携带 X 中的变异信息量(9.63%),还是在解释 Y 的变异信息量(6.72%)方面,都要比第 1 个 PLS 成分要小很多。各个 PLS 成分在解释某一个被解释变量的能量上差异明显(表 5-5):第一个 PLS 成分对林地、耕地、建设用地等用地类型的解释能力都超过了 80%。而对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的解释能力逐渐减弱;第一个 PLS 成分对建设用地的解释能力最强(24%),耕地次之(14%),对其他类解释能力微弱;而第二个成分累计解释能力除对未利用地没有超过 40%,均达到 70%以上。在代表解释变量系统 X 中的总体变异信息方面,病床数和在校人数所能代表的信息量累计仅为 50%左右,在组内被解释的精度最低,说明该指标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不显著,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能力最弱。表 5-4 成分 t1,t2 对解释变量系统的解释能力Talbe 5-4 the explanation ability of component t1, t2 to the variable system成分 t1t2成分 t1t2成分 t1t2x10.7387 0.0011 x70.8875 0.021 x130.9691 0.0074
本文编号:3361473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柏林城内边缘带(H.Louis,1936)
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分析朝阳区作为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乡交错带的内边缘带其中建设用地比例最大为 74.341%,面积为338.965 km2,其次为耕地,面积为 98.809 km2,所占比例为 21.671%;再次为水域、林地和未利用地,所占比例较小,分别为 3.311%、0.675%和 0.002%。顺义区作为城市发展新区和城乡交错带的中心区域,耕地所占比重最大为 55.549%,面积为 563.495 km2,其次为建设用地,面积为334.163 km2,所占比例为 32.941%;再次为水域、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所占比重较小,分别为 4.627%、4.4%、2.327%和 0.156%。密云县作为城市发展涵养区和城乡交错带的外边缘带,林地和草地所占比重最大,分别为 61.259%和 17.006%,面积分别为 1356.07 km2和 376.460 km2;其次为耕地、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分别为 210.617 km2、130.565 km2和 126.264 km2,所占比例分别为 9.154%、5.898%和 5.702%;未利用地所占面积最小为 13.729km2。3.2.2 土地利用总体特征变化分析根据 1996、2000 和 2005 年三期土地利用现状图,可以得出图 3-3 和图 3-4 所示的 10 年内研究区各类土地利用类型总体变化情况。
图 5-4 研究区土地利用 PLS 模型 t1/u1图Figure 5-4 the figure of t1/u1in PLS model for land use in study area由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的精度分析结果(见表 5-4),取 2 个成分对解释变量 X 的信息利用率累计达到了 86.35%,并能够解释 80.36%的被解释变量集合 Y 中的变异。其中,第一个 PLS 成分t1 携带了原解释变量数据表 X 中 76.72%的变异信息,对 Y 的变异解释能力达到了 73.64%;相对而言,第二个 PLS 成分 t2 无论从携带 X 中的变异信息量(9.63%),还是在解释 Y 的变异信息量(6.72%)方面,都要比第 1 个 PLS 成分要小很多。各个 PLS 成分在解释某一个被解释变量的能量上差异明显(表 5-5):第一个 PLS 成分对林地、耕地、建设用地等用地类型的解释能力都超过了 80%。而对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的解释能力逐渐减弱;第一个 PLS 成分对建设用地的解释能力最强(24%),耕地次之(14%),对其他类解释能力微弱;而第二个成分累计解释能力除对未利用地没有超过 40%,均达到 70%以上。在代表解释变量系统 X 中的总体变异信息方面,病床数和在校人数所能代表的信息量累计仅为 50%左右,在组内被解释的精度最低,说明该指标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不显著,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能力最弱。表 5-4 成分 t1,t2 对解释变量系统的解释能力Talbe 5-4 the explanation ability of component t1, t2 to the variable system成分 t1t2成分 t1t2成分 t1t2x10.7387 0.0011 x70.8875 0.021 x130.9691 0.0074
本文编号:33614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3361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