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新政治经济学分析
发布时间:2021-09-22 06:27
土地制度是农村经济制度的基础,它不但影响农业资源的配置效率,还关系到城乡差距及全社会的协调与稳定。因此,研究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了解与土地相关的经济现象和制度运行的经济原因对于推动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解决有效需求不足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关于土地制度变迁的研究很多,但大多数是侧重于从产权、资本和制度的角度研究土地的经济关系,分析土地制度形成的过程,较少考虑政治因素。本论文运用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运用现代经济分析及技术工具对农村土地制度变迁进行探索性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土地制度演变的轨迹,并重点研究了转型期农村土地制度变迁过程。我国土地封建所有制的废除不是通过和平和行政的程序完成的,农民取得的土地产权始终没有消除国家对财产的影响,这使得政府在制度变迁中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即使在体制转轨和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土地制度变迁仍然不可避免地继承了这样的方向。中央政府的主导地位决定了其偏好对制度变迁的路径和结果起着决定性作用,其他利益主体在与其博弈时只能通过改变政府预期的收益来影响其下一轮决策。转型期以来,虽然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土地制度改革,优化了农村经济结构,但是土地制度依然不完善。现行土...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3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图表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结构与主要内容
1.5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文献综述
2.1.1 关于土地租约制度的研究
2.1.2 土地流转制度的研究
2.1.3 土地制度变迁的研究
2.1.4 土地制度与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
2.2 国内文献综述
2.2.1 土地流转制度的研究
2.2.2 土地制度变迁的研究
2.2.3 土地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第3章 改革开放前中国农村的土地制度变迁
3.1 改革开放前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演进
3.1.1 土地改革
3.1.2 农业合作化
3.1.3 人民公社的建立
3.2 人民公社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3.2.1 人民公社是积累工业化资金的制度保障
3.2.2 不利于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
第4章 转型期中国土地制度变迁分析
4.1 转型期中国土地制度变迁初始条件的形成
4.1.1 结构性失衡下经济收益偏离政府预期
4.1.2 国家政权合法性受到挑战
4.1.3 委托-代理成本过于高昂
4.1.4 成本-收益结构的变动对制度供求的影响
4.1.5 中央政府主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4.1.6 计划经济体制的意识形态弱化
4.1.7 贫困地区制度创新条件趋于成熟
4.2 各博弈主体的形成及其博弈地位
4.2.1 中央政府—博弈主导地位
4.2.2 地方政府—具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
4.2.3 农民—较弱的谈判能力
4.3 转型期农村土地制度变迁
4.3.1 转型期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博弈分析
4.3.2 转型期农村土地制度的确立
4.4 农地制度的特点及改革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4.4.1 农地制度的特点
4.4.2 农地制度改革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4.5 土地制度改革的纵深推进
4.5.1 土地承包制度的立法规范
4.5.2 农村土地征用和建设用地制度改革
4.5.3 土地流转制度的创新
第5章 现行土地制度缺陷及其负面影响
5.1 现行土地制度的缺陷
5.1.1 土地使用制度的缺陷
5.1.2 土地征用制度的缺陷
5.2 土地制度缺陷所产生的影响
5.2.1 限制了土地的正常流转
5.2.2 土地碎化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率
5.2.3 不利于耕地的保护
5.2.4 加大了城乡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
5.2.5 加大了地方政府投资结构不合理的倾向
第6章 现行土地制度缺陷的成因分析
6.1 政府对土地的行政干预
6.1.1 中央政府对土地制度设计的垄断
6.1.2 政府对土地市场的控制
6.1.3 农民过于微弱的博弈力量
6.2 地方治理模式影响土地制度的执行效果
6.2.1 我国的政府结构和地方治理模式
6.2.2 地方治理模式下地方政府行为特点
6.2.3 地方政府的经济人行为
6.3 地方政府权力缺乏监督约束机制
第7章 土地制度创新的路径
7.1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7.1.1 土地产权制度变迁路径
7.1.2 土地流转制度改革
7.2 征地制度改革
7.3 配套制度改革
7.3.1 转变地方政府职能,优化地方治理模式
7.3.2 农村金融制度改革
7.3.3 农村社保制度改革
7.3.4 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
7.3.5 建立社会化的中介服务组织,提高市场的运作效率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当前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障碍及对策[J]. 朱敏. 中国经贸导刊. 2011(01)
[2]德国土地征收中的公共利益[J]. 袁治杰. 行政法学研究. 2010(02)
[3]中国尚未完成之转型中的土地制度改革:挑战与出路[J]. 陶然,汪晖. 国际经济评论. 2010(02)
[4]产品依赖性与中国农民的组织化难题——一种农民日常生活的新视角[J]. 张兆曙. 人文杂志. 2009(02)
[5]现代法治、科层官僚制与“理性铁笼”——从韦伯的社会理论之法出发[J]. 马剑银. 清华法学. 2008(02)
[6]有限理性与农地流转过程中的农户行为选择[J]. 钟涨宝,陈小伍,王绪朗.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6)
[7]好年景时美国农场主仍从补贴中受益[J]. 珍妮. WTO经济导刊. 2006(08)
[8]策略互补与协调失败:供应链协同效应的博弈分析[J]. 钱刚毅,周启永. 商场现代化. 2006(04)
[9]关于集体建设用地入市问题的探讨[J]. 许恒周,郭忠兴,刘芳. 河南国土资源. 2005(11)
[10]农地股份制: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优化选择[J]. 廉高波.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3)
本文编号:3403302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3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图表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结构与主要内容
1.5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文献综述
2.1.1 关于土地租约制度的研究
2.1.2 土地流转制度的研究
2.1.3 土地制度变迁的研究
2.1.4 土地制度与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
2.2 国内文献综述
2.2.1 土地流转制度的研究
2.2.2 土地制度变迁的研究
2.2.3 土地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第3章 改革开放前中国农村的土地制度变迁
3.1 改革开放前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演进
3.1.1 土地改革
3.1.2 农业合作化
3.1.3 人民公社的建立
3.2 人民公社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3.2.1 人民公社是积累工业化资金的制度保障
3.2.2 不利于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
第4章 转型期中国土地制度变迁分析
4.1 转型期中国土地制度变迁初始条件的形成
4.1.1 结构性失衡下经济收益偏离政府预期
4.1.2 国家政权合法性受到挑战
4.1.3 委托-代理成本过于高昂
4.1.4 成本-收益结构的变动对制度供求的影响
4.1.5 中央政府主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4.1.6 计划经济体制的意识形态弱化
4.1.7 贫困地区制度创新条件趋于成熟
4.2 各博弈主体的形成及其博弈地位
4.2.1 中央政府—博弈主导地位
4.2.2 地方政府—具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
4.2.3 农民—较弱的谈判能力
4.3 转型期农村土地制度变迁
4.3.1 转型期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博弈分析
4.3.2 转型期农村土地制度的确立
4.4 农地制度的特点及改革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4.4.1 农地制度的特点
4.4.2 农地制度改革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4.5 土地制度改革的纵深推进
4.5.1 土地承包制度的立法规范
4.5.2 农村土地征用和建设用地制度改革
4.5.3 土地流转制度的创新
第5章 现行土地制度缺陷及其负面影响
5.1 现行土地制度的缺陷
5.1.1 土地使用制度的缺陷
5.1.2 土地征用制度的缺陷
5.2 土地制度缺陷所产生的影响
5.2.1 限制了土地的正常流转
5.2.2 土地碎化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率
5.2.3 不利于耕地的保护
5.2.4 加大了城乡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
5.2.5 加大了地方政府投资结构不合理的倾向
第6章 现行土地制度缺陷的成因分析
6.1 政府对土地的行政干预
6.1.1 中央政府对土地制度设计的垄断
6.1.2 政府对土地市场的控制
6.1.3 农民过于微弱的博弈力量
6.2 地方治理模式影响土地制度的执行效果
6.2.1 我国的政府结构和地方治理模式
6.2.2 地方治理模式下地方政府行为特点
6.2.3 地方政府的经济人行为
6.3 地方政府权力缺乏监督约束机制
第7章 土地制度创新的路径
7.1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7.1.1 土地产权制度变迁路径
7.1.2 土地流转制度改革
7.2 征地制度改革
7.3 配套制度改革
7.3.1 转变地方政府职能,优化地方治理模式
7.3.2 农村金融制度改革
7.3.3 农村社保制度改革
7.3.4 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
7.3.5 建立社会化的中介服务组织,提高市场的运作效率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当前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障碍及对策[J]. 朱敏. 中国经贸导刊. 2011(01)
[2]德国土地征收中的公共利益[J]. 袁治杰. 行政法学研究. 2010(02)
[3]中国尚未完成之转型中的土地制度改革:挑战与出路[J]. 陶然,汪晖. 国际经济评论. 2010(02)
[4]产品依赖性与中国农民的组织化难题——一种农民日常生活的新视角[J]. 张兆曙. 人文杂志. 2009(02)
[5]现代法治、科层官僚制与“理性铁笼”——从韦伯的社会理论之法出发[J]. 马剑银. 清华法学. 2008(02)
[6]有限理性与农地流转过程中的农户行为选择[J]. 钟涨宝,陈小伍,王绪朗.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6)
[7]好年景时美国农场主仍从补贴中受益[J]. 珍妮. WTO经济导刊. 2006(08)
[8]策略互补与协调失败:供应链协同效应的博弈分析[J]. 钱刚毅,周启永. 商场现代化. 2006(04)
[9]关于集体建设用地入市问题的探讨[J]. 许恒周,郭忠兴,刘芳. 河南国土资源. 2005(11)
[10]农地股份制: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优化选择[J]. 廉高波.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3)
本文编号:34033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3403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