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土地法论文 >

禀赋、不确定性与转型期农村劳动力转移

发布时间:2021-09-22 20:07
  观察转型期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过程,我们发现存在着这样一种多元选择的现象:有的农民彻底离开土地,进入城市定居、市民化了;有的农民可能长达数年在外打工,但最终还是回到了土地上;有的农民选择就近打工,并且兼营农业;有的农民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土地。为什么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会表现出这样几种方式?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不同的个体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呢?如果能够回答第二个问题,我们不仅可以对目前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四种不同方式加以解释,还可以找到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障碍,通过改革促使农村劳动力进一步转移,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这就是本文研究的初衷。本文通过研究认为,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之所以会出现这四种方式,主要有如下两方面原因:1、个体因素。在一个既定的制度环境里,对于农村劳动力个体而言,他外出打工会面临很强的不确定性——可能找到工作,也可能找不到工作。产生这种不确定性的原因在于劳动者的个人禀赋特征不同,使得不同的劳动者面临同样工资水平的工作时有着不同的就业概率。这种就业的不确定性,必然会使得他们的行为方式表现出各种不同的模式。2、系统性... 

【文章来源】: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目的及研究思路
    1.2 相关的研究综述
        1.2.1 本文的理论基础
        1.2.2 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
        1.2.3 本文的技术路线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1.5 相关问题的说明
        1.5.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5.2 本文的局限和后续研究的建议
2. 基本模型:禀赋、不确定性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2.1 基本模型的理论出发点
        2.1.1 人力资本投资的决策原则
        2.1.2 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因素
    2.2 基本模型的前提假设及设定
        2.2.1 基本模型的前提假设
        2.2.2 基本模型的设定
    2.3 基本模型的推导: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初步解释
        2.3.1 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否的解释
        2.3.2 对部分农村劳动力是否兼营二、三产业与农业的解释
        2.3.3 对部分农村劳动力是否“回流”的解释
        2.3.4 禀赋值的改变:提高就业概率的一个途径
3. 基本模型的应用:对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证研究
    3.1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之路
    3.2 对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个实证研究
4. 扩展模型:对转型期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进一步解释
    4.1 工资制度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4.1.1 工资变化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理论分析
        4.1.2 我国农民工工资分配的现状
        4.1.3 影响农民工工资分配的主要原因
    4.2 农地制度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4.2.1 土地经营权租金率的高低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4.2.2 现行土地制度及农地流转情况
        4.2.3 阻碍土地流转的深层次原因
    4.3 社会保障制度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4.3.1 农民工自我保障的理论分析
        4.3.2 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
        4.3.3 影响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障的主要原因
    4.4 影响农民工就业概率的制度因素分析
        4.4.1 就业制度对农民工就业概率的影响
        4.4.2 产业政策对农民工就业概率的影响
        4.4.3 教育制度对农民工就业概率的影响
    4.5 户籍制度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4.5.1 我国户籍制度的形成及演变
        4.5.2 我国推行严格的户籍制度的原因
5. 促进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建议
    5.1 改革教育制度,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5.2 完善劳动力市场,消除对农民工的歧视
    5.3 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5.4 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农民向农业工人的转变
    5.5 改革社会保障制度,解除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后顾之忧
    5.6 逐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城乡一体化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农民工发展趋势与展望[J]. 韩长赋.  经济研究. 2006(12)
[2]农民工收入影响因素初步分析[J]. 严于龙,李小云.  宏观经济管理. 2006(12)
[3]农民的工资性收入问题探析[J]. 李清秀.  商场现代化. 2006(33)
[4]制度性歧视与社会公正——以厦门农民工为例[J]. 周大鸣,刘朝晖.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6(11)
[5]大规模劳动力转移条件下的经济收敛性分析[J]. 沈坤荣,唐文健.  中国社会科学. 2006(05)
[6]我国城市就业制度对进城农村流动人口生存和发展的影响[J]. 王春光.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5)
[7]关于结构转型缓慢、失业严重和分配不公制度症结的比较研究[J]. 周天勇.  经济研究导刊. 2006(04)
[8]我国现行户籍制度:形成、演变及特征[J]. 张伟.  理论探索. 2006(04)
[9]结构转型缓慢、失业严重和分配不公的制度症结[J]. 周天勇.  管理世界. 2006(06)
[10]现行土地制度是阻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层次原因[J]. 胡俊波,竹俊.  商业研究. 2006(09)



本文编号:34043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34043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c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