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土地法论文 >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的制度创新

发布时间:2021-12-02 06:56
  我国是一个土地资源稀缺的国家,人地矛盾十分突出。如何合理配置和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是我国所面临的迫切任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资源作为生产要素应当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发挥市场在配置土地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出应有的经济效益。然而,由于土地流转制度的不完善和相关配套措施跟不上,农村土地流转的市场化水平低,土地利用效率低。因此,对制约土地流转的制度性因素进行改革,促进农村土地市场化流转,使土地资源得以合理的配置和利用,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对于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来说显得格外重要。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采用系统分析方法、规范分析与证实分析方法,结合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具体情况,揭示制约农村土地流转的制度性因素,以便全面、系统地解决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制度安排问题。本文首先明确界定了农村土地流转,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制度创新等相关概念,结合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提出了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的必要性及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本文着重分析制约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的制度性因素,如,土地产权制度和土地征用制度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中介组织制度缺... 

【文章来源】: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本选题的研究意义
    1.2 本选题的研究现状
    1.3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的相关概念界定
    1.4 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1.5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市场化流转的必要性
    2.1 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
    2.2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的必要性
        2.2.1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是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2.2.2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客观需要
        2.2.3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生需要
        2.2.4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是保护耕地的必然要求
第三章 农村土地流转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3.1 坚持农村土地承包制的原则
    3.2 坚持自愿流转的原则
    3.3 坚持公平与效率的原则
    3.4 坚持保护耕地的原则
    3.5 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第四章 制约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的制度性因素
    4.1 农村土地制度不完善
        4.1.1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演进及缺陷
        4.1.2 农村土地征用制度不完善
    4.2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4.2.1 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
        4.2.2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问题
    4.3 农村土地流转的中介组织制度缺乏
第五章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的制度改革路径
    5.1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合理性
    5.2 完善农村土地制度
        5.2.1 明确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的产权主体及其权利范围
        5.2.2 完善农村集体土地征用制度
    5.3 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5.4 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的中介组织制度
第六章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的相关配套措施
    6.1 培育和扶持农村种田大户和农村经济组织
    6.2 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
    6.3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户籍制度对城乡差距的影响及对策探讨[J]. 朱力.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2]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稳定与完善[J]. 廖洪乐.  管理世界. 2007(11)
[3]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若干问题探讨[J]. 程利仲.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7(06)
[4]土地承包经营权配置的法经济学分析[J]. 汪军民.  经济科学. 2007(04)
[5]关于我国农地转非自然增值分配理论的新思考[J]. 周诚.  农业经济问题. 2006(12)
[6]统筹城乡发展中集体土地市场的建立[J]. 朱德开,陈莉,朱天明,司武飞.  经济问题探索. 2006(06)
[7]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动因、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 林哲,柯迪.  上海经济研究. 2006(03)
[8]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与农民利益保护[J]. 胡小平,孔喜梅.  经济学家. 2005(06)
[9]当前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现状与问题[J]. 党国英.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4)
[10]土地制度变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J]. 杨文进.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2)



本文编号:35279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35279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e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