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对经济发展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09 09:35
“经济新常态”首次正式提出是在2014年APEC会议上,习近平指出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在不断优化升级,且正在从要素驱动转为创新驱动。这也意味着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将被逐渐取代,而我国迫切渴望出现新的驱动经济增长的力量。“新型城镇化”被寄予厚望。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飞快,到2016年底,我国城镇化率为57.35%,已达到一个较高水平,近年来城镇化发展速度相对放缓。虽然我国城镇化的发展速度不断提高,但城镇化进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如城镇化的质量仍处在较低水平,城镇化发展速度与质量不相匹配等。直到“新型城镇化”概念的出现,表明我国开始增加对城镇化质量的关注。“新型城镇化”要求城镇化发展以人为核心,实现人口、土地、经济及环境等全方面的、可持续的城镇化发展,真正改善农村向城市转移人口的生活方式,使他们享受与城市人口平等的社会福利,而此过程应不断缩小城乡差距。2014年3月国务院颁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就明确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指出我国需提高城镇化质量,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提供动力。若想实现新型城镇化,我国需实现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然而...
【文章来源】:东北财经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本文可能的创新及不足
2 城镇化相关概念界定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人口城镇化
2.1.2 土地城镇化
2.1.3 新型城镇化
2.2 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判定
3 人口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性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理论分析
3.1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分析
3.1.1 二元土地制度推进土地城镇化
3.1.2 二元户籍制度抑制人口城镇化
3.2 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关联关系分析
3.2.1 要素集聚效应
3.2.2 规模经济效应
3.2.3 成本上升的挤出效应
3.2.4 “城市病”效应
3.3 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机理研究
3.3.1 人口与土地城镇化低协调性不能有效拉动消费
3.3.2 人口与土地城镇化的低协调性将扩大城乡差距
4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实证分析
4.1 熵权法
4.2 人口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评价
4.2.1 人口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的选取
4.2.2 人口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4.2.3 人口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分析
4.3 土地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评价
4.3.1 土地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的选取
4.3.2 土地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4.3.3 土地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分析
4.4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发展协调性分析
4.4.1 耦合协调度模型
4.4.2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分析
4.4.3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结果分析
5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对经济发展实证分析
5.1 变量的选取及说明
5.2 面板数据模型的设定
5.2.1 模型形式设定检验
5.2.2 Hausman检验
5.3 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
5.4 面板数据的协整检验
5.5 面板数据模型回归分析
6 结论及对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对策建议
6.2.1 突破二元户籍制度困境,实现人口生活方式的“城镇化”
6.2.2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实现土地生产效率的“城镇化”
6.2.3 深刻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促进城镇化内部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济南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J]. 徐海燕,丁喜莲,张风艳. 山东国土资源. 2014(10)
[2]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的时空耦合协调性分析——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刘法威,许恒周,王姝. 城市发展研究. 2014(08)
[3]制度模糊性下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社会冲突[J]. 李云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06)
[4]我国城镇化对经济增长传导效应研究——基于状态空间模型[J]. 张彧泽,胡日东. 宏观经济研究. 2014(05)
[5]中国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 蒋冠,霍强. 工业技术经济. 2014(03)
[6]人口城镇化、城乡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需求——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刘厚莲. 人口与经济. 2013(06)
[7]2001年以来环洞庭湖区经济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进程的对比研究[J]. 王亚力,彭保发,熊建新,王青. 地理科学. 2014(01)
[8]中国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时空分化[J]. 王婷. 人口研究. 2013(05)
[9]中国新型城镇化与小城镇发展[J]. 石忆邵. 经济地理. 2013(07)
[10]推进规模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的转型[J]. 迟福林.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3(03)
博士论文
[1]中国城市化:经济、空间和人口[D]. 刘英群.东北财经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30407
【文章来源】:东北财经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本文可能的创新及不足
2 城镇化相关概念界定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人口城镇化
2.1.2 土地城镇化
2.1.3 新型城镇化
2.2 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判定
3 人口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性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理论分析
3.1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分析
3.1.1 二元土地制度推进土地城镇化
3.1.2 二元户籍制度抑制人口城镇化
3.2 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关联关系分析
3.2.1 要素集聚效应
3.2.2 规模经济效应
3.2.3 成本上升的挤出效应
3.2.4 “城市病”效应
3.3 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机理研究
3.3.1 人口与土地城镇化低协调性不能有效拉动消费
3.3.2 人口与土地城镇化的低协调性将扩大城乡差距
4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实证分析
4.1 熵权法
4.2 人口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评价
4.2.1 人口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的选取
4.2.2 人口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4.2.3 人口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分析
4.3 土地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评价
4.3.1 土地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的选取
4.3.2 土地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4.3.3 土地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分析
4.4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发展协调性分析
4.4.1 耦合协调度模型
4.4.2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分析
4.4.3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结果分析
5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对经济发展实证分析
5.1 变量的选取及说明
5.2 面板数据模型的设定
5.2.1 模型形式设定检验
5.2.2 Hausman检验
5.3 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
5.4 面板数据的协整检验
5.5 面板数据模型回归分析
6 结论及对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对策建议
6.2.1 突破二元户籍制度困境,实现人口生活方式的“城镇化”
6.2.2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实现土地生产效率的“城镇化”
6.2.3 深刻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促进城镇化内部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济南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J]. 徐海燕,丁喜莲,张风艳. 山东国土资源. 2014(10)
[2]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的时空耦合协调性分析——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刘法威,许恒周,王姝. 城市发展研究. 2014(08)
[3]制度模糊性下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社会冲突[J]. 李云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06)
[4]我国城镇化对经济增长传导效应研究——基于状态空间模型[J]. 张彧泽,胡日东. 宏观经济研究. 2014(05)
[5]中国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 蒋冠,霍强. 工业技术经济. 2014(03)
[6]人口城镇化、城乡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需求——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刘厚莲. 人口与经济. 2013(06)
[7]2001年以来环洞庭湖区经济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进程的对比研究[J]. 王亚力,彭保发,熊建新,王青. 地理科学. 2014(01)
[8]中国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时空分化[J]. 王婷. 人口研究. 2013(05)
[9]中国新型城镇化与小城镇发展[J]. 石忆邵. 经济地理. 2013(07)
[10]推进规模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的转型[J]. 迟福林.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3(03)
博士论文
[1]中国城市化:经济、空间和人口[D]. 刘英群.东北财经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304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3530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