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土地法论文 >

西南地区实施《土地改革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6 22:10
  土地制度是社会的基本制度,土地制度的变革是整个社会变革的基础。综观中国历史长河中的每次巨变,农民们最强烈的愿望是获得土地及其收益。到了近代,很多社会团体及个人都提出过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和主张,但都以失败告终。历史的重任最终落在中国共产党身上。自成立后,共产党就以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作为自己的使命,沿着“耕者有其田”的目标前进。建国后,共产党更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使千百年来受封建土地制度奴役的中国农民获得了其赖以生存的土地。从中央到地方颁布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以下简称为《土地改革法》)为核心的一系列政策法令,为土地改革运动的有序开展提供了保障。本文即以西南地区实施《土地改革法》为论题,以档案材料为主要依托,力图从制度建设和实践运作两个层面对这段史实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就制度建设而言,本文着重探讨了中央及西南地区围绕《土地改革法》进行制度建设的情况,并对其中的核心规定进行了梳理说明。就实践运作而言,本文探讨了土地改革制度,特别是其中的核心性规定,在实践中被遵照执行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对一些偏离土改政策法令的过激行为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在上述梳理和分析的基础... 

【文章来源】: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24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现状及述评
    二、研究的问题、思路与方法
    三、概念界定与资料说明
第一章 建国初期土地改革及其《土地改革法》
    一、建国前中国共产党解决土地问题的实践及制度
    二、建国初期土地改革部署与《土地改革法》的出台
    三、《土地改革法》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西南地区土地改革及其基本制度
    一、西南地区土地改革概况
    二、西南地区土地改革制度建设概况
    三、西南地区土地改革基本制度
第三章 农民协会的整顿
    一、农民协会的入会条件
    二、农民协会成份不纯问题及整顿
    三、个案透视:重庆市江北县农民协会整顿前后情况对照
    四、农民协会的性质、特点与历史命运
第四章 阶级成份的划分
    一、阶级成份划分的标准
    二、阶级成份的划分及错划问题
    三、个案透视:成都市华阳县二区王骏昌阶级成份申诉事件
    四、阶级成份错划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五章 土地及其他资源的重新分配
    一、土地及其他资源重新分配的原则与办法
    二、土地及其他资源的重新分配与出现的偏差
    三、个案透视:昆明市楚雄地委牟定县委违法征收富农土地事件
    四、资源重新分配中农村社会各阶级的行动策略
第六章 土改人民法庭的组建与运作
    一、土改人民法庭组建与运作的相关规定
    二、实践中的土改人民法庭及存在的问题
    三、个案透视:贵定市贵筑县白云区土改人民法庭公审恶霸案件
    四、土改人民法庭的职责、特点与历史作用
第七章 土地改革及其政策法令的评价与反思
    一、不同视角下的土地改革解读
    二、《土地改革法》及其相关政策法令建设情况与实践境遇反思
    三、土地改革及其政策法令对中国社会及法制建设的深层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回望大地的深情(代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土改中的诉苦:一种民众动员技术的微观分析[J]. 李里峰.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7(05)
[2]土地改革政策与“和平土改”问题评析——兼与何之光《<土地改革法>的夭折》一文商榷[J]. 叶明勇.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7(04)
[3]《土地改革法》何曾“夭折”——四川土地改革亲历记[J]. 喻权域.  中华魂. 2007(01)
[4]《土地改革法》的夭折[J]. 何之光.  炎黄春秋. 2006(08)
[5]对新民主主义时期土地法制的理性思考[J]. 宇赟.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6)
[6]土地改革的农业现代化透视[J]. 王环.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5)
[7]徽州土地改革前后的土地卖契[J]. 汪柏树.  黄山学院学报. 2005(02)
[8]上海土地改革立法与近郊农村的发展[J]. 王立民.  社会科学. 2005(04)
[9]土地改革后苏南土地交换、租佃和买卖的历史考察[J]. 莫宏伟.  广西社会科学. 2005(02)
[10]论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市场化改革的思想障碍[J]. 张新光.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本文编号:35389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35389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b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