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型城镇化视角的安徽省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6 10:40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十八大召开以来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头戏。因地制宜的实施符合实际并行之有效的农地制度改革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良性动力。自2015年我国政府正式颁布《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开始,当年我国就选取33个县作为农村土地改革的试点,根据目前试点的改革进程,预计在2017年年底我国的试点工作将全面完成。这次改革是我国的一项重点民生工程,对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全面发展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就进行了土地制度改革,但随着时代的前进,原有的土地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各种弊端逐一暴露了出来。就目前的经济发展形势看来,土地产权定位混乱、土地流转制度不规范、土地征收补偿政策不合理、土地管理机制不健全等等问题已经成为限制土地改革深入发展的关键,农民的土地利益受到了损害,土地资源利用率低下、现代化农业发展迟迟得不到改善也是导致土地改革停滞不前的原因。为了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结合目前的土地制度现状进行改革,使其能够适应当前时代的需要。本文在分析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制度和政策背景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农村土地制度研究的最新动态进...
【文章来源】: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技术路线图
3 新中国农村土地制度与城镇化发展回眸回顾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和城镇化进程不难发现,农村土地制度的调整过程同城镇化发展的阶段性息息相关。本章将结合城镇化发展历程梳理出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发展脉络,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改革原因、探讨制度得失并总结改革经验,更加深刻地理解实施什么样的土地政策和制度改革与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探索安徽省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方略提供借鉴。3.1 “两权合一”的土地制度发展时期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入土地制度改革和城镇化探索阶段。由于建国前经济基础薄弱,这一阶段的城镇化缓慢、稳步推进,城市数量和人口都有增加,城镇化率由10.67%增长到 1957 年的 15.39%。与此同时,我国农村土地制度也发生了巨大变革,新中国的土改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共同纲领》和《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标志着农民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者、使用者和直接生产者三者权利的统一。
图 3-2 1949~2016 年我国城市数量Fig.3-2 The number of cities in China from 1994 to 2016新中国的土改并没有将小农经济分散、落后的性质彻底消灭,农业规模经营发展受到局限。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国开始推行社会主义改造,政府领导农民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先后成立初级、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初级社实行“两权”分离的土地使用制,土地归农民所有,由合作社统一经营、分配,集中劳动;高级社实行“两权”合一的土地使用制,土地归合作社集体所有,统一经营、统一分配。1958 年 8 月,依照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指示,人民公社运动迅速展开。该运动从根本上铲除了土地私有制,建立了土地公有制。农民作为享有土地共同共有的成员,其退出机制被剥夺,农民个人失去了对土地及其收益的所有权和处置权,农村土地被明确禁止流转。这一时期的农地制度改革是受意识形态制约的强制性变迁,土地制度同现实情况的矛盾严重反作用于城镇化发展。此外,由于三年自然灾害导致粮食产量跌至谷底、知青上山下乡造成非正常人口流动等,最终导致这一时期我国城镇化发展停滞甚至出现逆城镇化。人民公社运动有利亦有弊,但从总体上看,“两权”合一的土地使用制不利于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村土地改革的协同性和系统性——关于统筹推进土地制度改革的思考[J]. 董祚继. 中国土地. 2016(12)
[2]土地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基于“如何推进土地市场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讨会”的思考[J]. 王克强,郑旭,张冰松,刘红梅,冯广京,胡国俊. 中国土地科学. 2016(12)
[3]马克思主义城镇化理论的中国特色新发展[J]. 杨佩卿. 人文杂志. 2016(10)
[4]小城镇治理的破题关键[J]. 丁静,杨绍功,董小红. 经济研究参考. 2016(54)
[5]绿色发展理念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和自然关系的原理[J]. 王福成. 经济学家. 2016(07)
[6]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制约因素及路径研究[J]. 龚睿.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05)
[7]论农村土地确权中土地权利界定与行使[J]. 贾后明,黄程程.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16(02)
[8]土地产权经历、产权情景对农民产权安全感知的影响——基于土地法律执行视角[J]. 马贤磊,仇童伟,钱忠好. 公共管理学报. 2015(04)
[9]新一轮征地制度改革探索:创新征地安置制度与路径[J]. 杨秀琴. 农村经济. 2015(07)
[10]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权益及其价值研究[J]. 王文. 中国土地科学. 2015(07)
本文编号:3572302
【文章来源】: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技术路线图
3 新中国农村土地制度与城镇化发展回眸回顾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和城镇化进程不难发现,农村土地制度的调整过程同城镇化发展的阶段性息息相关。本章将结合城镇化发展历程梳理出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发展脉络,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改革原因、探讨制度得失并总结改革经验,更加深刻地理解实施什么样的土地政策和制度改革与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探索安徽省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方略提供借鉴。3.1 “两权合一”的土地制度发展时期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入土地制度改革和城镇化探索阶段。由于建国前经济基础薄弱,这一阶段的城镇化缓慢、稳步推进,城市数量和人口都有增加,城镇化率由10.67%增长到 1957 年的 15.39%。与此同时,我国农村土地制度也发生了巨大变革,新中国的土改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共同纲领》和《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标志着农民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者、使用者和直接生产者三者权利的统一。
图 3-2 1949~2016 年我国城市数量Fig.3-2 The number of cities in China from 1994 to 2016新中国的土改并没有将小农经济分散、落后的性质彻底消灭,农业规模经营发展受到局限。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国开始推行社会主义改造,政府领导农民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先后成立初级、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初级社实行“两权”分离的土地使用制,土地归农民所有,由合作社统一经营、分配,集中劳动;高级社实行“两权”合一的土地使用制,土地归合作社集体所有,统一经营、统一分配。1958 年 8 月,依照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指示,人民公社运动迅速展开。该运动从根本上铲除了土地私有制,建立了土地公有制。农民作为享有土地共同共有的成员,其退出机制被剥夺,农民个人失去了对土地及其收益的所有权和处置权,农村土地被明确禁止流转。这一时期的农地制度改革是受意识形态制约的强制性变迁,土地制度同现实情况的矛盾严重反作用于城镇化发展。此外,由于三年自然灾害导致粮食产量跌至谷底、知青上山下乡造成非正常人口流动等,最终导致这一时期我国城镇化发展停滞甚至出现逆城镇化。人民公社运动有利亦有弊,但从总体上看,“两权”合一的土地使用制不利于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村土地改革的协同性和系统性——关于统筹推进土地制度改革的思考[J]. 董祚继. 中国土地. 2016(12)
[2]土地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基于“如何推进土地市场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讨会”的思考[J]. 王克强,郑旭,张冰松,刘红梅,冯广京,胡国俊. 中国土地科学. 2016(12)
[3]马克思主义城镇化理论的中国特色新发展[J]. 杨佩卿. 人文杂志. 2016(10)
[4]小城镇治理的破题关键[J]. 丁静,杨绍功,董小红. 经济研究参考. 2016(54)
[5]绿色发展理念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和自然关系的原理[J]. 王福成. 经济学家. 2016(07)
[6]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制约因素及路径研究[J]. 龚睿.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05)
[7]论农村土地确权中土地权利界定与行使[J]. 贾后明,黄程程.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16(02)
[8]土地产权经历、产权情景对农民产权安全感知的影响——基于土地法律执行视角[J]. 马贤磊,仇童伟,钱忠好. 公共管理学报. 2015(04)
[9]新一轮征地制度改革探索:创新征地安置制度与路径[J]. 杨秀琴. 农村经济. 2015(07)
[10]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权益及其价值研究[J]. 王文. 中国土地科学. 2015(07)
本文编号:35723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3572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