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阶段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19 13:26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出路,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在经历起始、加速、缓慢发展和迅猛扩张后,已进入了平稳发展的新阶段。这一阶段的转移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表现出许多新特征。同时,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城乡统筹的战略思想,给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思路。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来研究新阶段如何实现农村劳动力顺畅转移。目前国内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研究还处于探索中,相关的理论还不成熟,从而导致我国政府在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践活动中缺乏监视有力的理论指导。因而,用新的思维方式与观点,在结合实践中取得的经验以及出现的偏差,对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从而指导于实践,是十分重要并极具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本文在阐述新阶段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中暴露的诸多问题以及呈现的特征上,进而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来分析制约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认为主要是缺乏就业条件和制度条件。最后,提出了新阶段实现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即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创造就业条件以及对目前主要的四种阻碍劳动力转移的制度进行创新,并且给出了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与操作步骤。全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引言。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意...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第一章 导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已进入新阶段
1.1.2 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暴露诸多问题并呈现新特征
1.1.3 城乡统筹的提出,给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思路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国外研究动态
1.3.2 国内研究动态
1.4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1.5 论文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理论
2.1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界定与动因
2.1.1 劳动力与农村劳动力界定
2.1.2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界定
2.1.3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因
2.2 失业就业的界定与就业理论
2.2.1 失业与就业的界定与分类
2.2.2 西方主要的失业就业理论
2.3 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型
2.3.1 刘易斯(Lewis, W.A.)模型
2.3.2 费景汉——拉尼斯(Fei and Ranis)模型
2.3.3 托达罗(Todaro, M.P.)模型
第三章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问题及特征
3.1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3.1.1 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巨大,而且还在不断产生
3.1.2 全国总人口还在不断增长,农村人口比重高、增长快
3.1.3 城市失业加大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难度
3.1.4 转移速度放缓、规模严重不足
3.2 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
3.2.1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3.2.2 劳动力市场的制度分割阻碍了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3.2.3 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不利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3.2.4 户籍制度与农地经营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3.2.5 农村转移劳动力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的问题还较为突出
3.3 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的特征
3.3.1 转移的层次不高
3.3.2 转移的组织化程度低
3.3.3 转移的彻底性差
3.3.4 以男性、青壮年劳动力为主
3.3.5 以本地转移为主、跨省转移中主要流向东部地区
3.4 小结
第四章 制约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
4.1 就业条件制约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4.1.1 劳动力转移受制于就业条件的论证
4.1.2 就业条件的具体表现
4.2 制度条件制约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4.2.1 劳动力转移受制于制度条件的论证
4.2.2 制度条件的具体表现
4.3 小结
第五章 新阶段实现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5.1 城乡统筹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就业条件制约
5.1.1 中小企业创造就业岗位的优势
5.1.2 国内外中小企业创造就业岗位的实证分析
5.1.3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5.1.4 大力发展我国中小企业的政策建议
5.2 城乡统筹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条件制约
5.2.1 建立公平自由的劳动就业制度,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5.2.2 建立有利于人口流动的户籍制度,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5.2.3 建立有利于土地流转的土地制度,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5.2.4 建立城乡衔接的福利保障制度,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5.3 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侯力. 人口学刊. 2004(06)
[2]西方失业理论模型的演化[J]. 袁乐平,李江帆. 湖南社会科学. 2004(06)
[3]日本经验与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途径[J]. 马克继. 农村经济. 2004(11)
[4]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讨论综述[J]. 刘甲朋,尹兴宽,杨兵杰. 人口与经济. 2004(01)
[5]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J]. 林毅夫. 中国行政管理. 2003(11)
[6]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J]. 郭江平. 许昌学院学报. 2003(01)
[7]关于农村城镇化模式的比较分析[J]. 米增渝.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3)
[8]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研究[J]. 韩越. 农业经济. 2002(05)
[9]农村剩余劳动力定量研究[J]. 调研世界. 2002(03)
[10]户籍制度与劳动力市场保护[J]. 蔡昉,都阳,王美艳. 经济研究. 2001(12)
本文编号:3663497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第一章 导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已进入新阶段
1.1.2 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暴露诸多问题并呈现新特征
1.1.3 城乡统筹的提出,给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思路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国外研究动态
1.3.2 国内研究动态
1.4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1.5 论文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理论
2.1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界定与动因
2.1.1 劳动力与农村劳动力界定
2.1.2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界定
2.1.3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因
2.2 失业就业的界定与就业理论
2.2.1 失业与就业的界定与分类
2.2.2 西方主要的失业就业理论
2.3 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型
2.3.1 刘易斯(Lewis, W.A.)模型
2.3.2 费景汉——拉尼斯(Fei and Ranis)模型
2.3.3 托达罗(Todaro, M.P.)模型
第三章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问题及特征
3.1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3.1.1 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巨大,而且还在不断产生
3.1.2 全国总人口还在不断增长,农村人口比重高、增长快
3.1.3 城市失业加大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难度
3.1.4 转移速度放缓、规模严重不足
3.2 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
3.2.1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3.2.2 劳动力市场的制度分割阻碍了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3.2.3 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不利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3.2.4 户籍制度与农地经营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3.2.5 农村转移劳动力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的问题还较为突出
3.3 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的特征
3.3.1 转移的层次不高
3.3.2 转移的组织化程度低
3.3.3 转移的彻底性差
3.3.4 以男性、青壮年劳动力为主
3.3.5 以本地转移为主、跨省转移中主要流向东部地区
3.4 小结
第四章 制约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
4.1 就业条件制约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4.1.1 劳动力转移受制于就业条件的论证
4.1.2 就业条件的具体表现
4.2 制度条件制约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4.2.1 劳动力转移受制于制度条件的论证
4.2.2 制度条件的具体表现
4.3 小结
第五章 新阶段实现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5.1 城乡统筹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就业条件制约
5.1.1 中小企业创造就业岗位的优势
5.1.2 国内外中小企业创造就业岗位的实证分析
5.1.3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5.1.4 大力发展我国中小企业的政策建议
5.2 城乡统筹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条件制约
5.2.1 建立公平自由的劳动就业制度,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5.2.2 建立有利于人口流动的户籍制度,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5.2.3 建立有利于土地流转的土地制度,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5.2.4 建立城乡衔接的福利保障制度,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5.3 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侯力. 人口学刊. 2004(06)
[2]西方失业理论模型的演化[J]. 袁乐平,李江帆. 湖南社会科学. 2004(06)
[3]日本经验与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途径[J]. 马克继. 农村经济. 2004(11)
[4]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讨论综述[J]. 刘甲朋,尹兴宽,杨兵杰. 人口与经济. 2004(01)
[5]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J]. 林毅夫. 中国行政管理. 2003(11)
[6]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J]. 郭江平. 许昌学院学报. 2003(01)
[7]关于农村城镇化模式的比较分析[J]. 米增渝.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3)
[8]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研究[J]. 韩越. 农业经济. 2002(05)
[9]农村剩余劳动力定量研究[J]. 调研世界. 2002(03)
[10]户籍制度与劳动力市场保护[J]. 蔡昉,都阳,王美艳. 经济研究. 2001(12)
本文编号:36634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3663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