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农村市场化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08 23:21
农村市场化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和起点。农村市场化就是改造传统自然经济或半自然经济,为市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的过程。从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任何一个国家要“进入”市场经济这个发达的经济形态,都要经过农村市场化阶段。所不同的是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农村市场化的方式不同、阶段不同,时间不同,概括起来看,基本分为两种类型:自然发育型和外力催化型。经济发达的国家农村市场化是一个自然经济过程,经济落后国家为了推进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一般都通过政府政策推动市场化的进程。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广大农村地区迄今为止,自然经济或半自然经济还占主导地位,本世纪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在农村,因为中国80%的人口和大量的经济资源在农村,从这个意义上说,农村市场化启动的快慢直接影响市场经济的进程,农村市场化所走的道路直接影响整个国家市场经济的道路。因此,作者选择了农村市场化作为研究的方向,这不仅对于正在进行市场取向改革的农村有很强的实践意义,而且对于探讨大国经济现代化也有深刻的理论意义。 由于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沿海地区农村基本上完成了农村市场化的过程,无论农业生产方式...
【文章页数】:16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欠发达地区农村市场主体再造
一、现阶段农户经济基本性质的判定
二、农户转化商品生产者应具备的条件
三、改造农户经济的道路选择
第二章 由“传统农业”走向高效农业
一、扩大内涵规模——农户转化为商品生产者的重要支点
二、生态农业——农业现代化的目标模式
三、生态农业的实践与规范理论观点的悖论
第三章 土地制度的再创新: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股份合作制
一、现存土地制度的缺陷
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目标模式的选择
三、土地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土地股份合作制
附录:重建集体经济组织——对深圳横岗镇股份合作制调查
第四章 欠发达地区乡村工业化发展模式的选择
一、欠发达地区乡村工业化的阶段性差距
二、不同发展模式的比较
三、乡镇企业发展模式——绿色工业化模式
第五章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特点及其转移方式
一、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界定与农业劳动力剩余数量和特点的分析
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结构矛盾及其后果
三、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道路的选择
四、关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战略的设想
第六章 市场的培育与政府职能的转变
一、市场发育的阶段性差异与政府不同功能
二、培育市场与县域政府的新功能
三、县域政府原有功能缺陷与改革的战略措施
四、县域政府培育市场职能形成的外部政策环境
结束语 欠发达地区农村市场化战略构思
主要参考书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初入市场的农民心态和行为特征[J]. 杨冠军,刘灵兰. 中国农村经济. 1994(02)
[2]商品性农业及其变化的限度:1644——1834年的珠江三角洲[J]. 穆素洁. 广东社会科学. 1989(01)
本文编号:3714330
【文章页数】:16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欠发达地区农村市场主体再造
一、现阶段农户经济基本性质的判定
二、农户转化商品生产者应具备的条件
三、改造农户经济的道路选择
第二章 由“传统农业”走向高效农业
一、扩大内涵规模——农户转化为商品生产者的重要支点
二、生态农业——农业现代化的目标模式
三、生态农业的实践与规范理论观点的悖论
第三章 土地制度的再创新: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股份合作制
一、现存土地制度的缺陷
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目标模式的选择
三、土地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土地股份合作制
附录:重建集体经济组织——对深圳横岗镇股份合作制调查
第四章 欠发达地区乡村工业化发展模式的选择
一、欠发达地区乡村工业化的阶段性差距
二、不同发展模式的比较
三、乡镇企业发展模式——绿色工业化模式
第五章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特点及其转移方式
一、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界定与农业劳动力剩余数量和特点的分析
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结构矛盾及其后果
三、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道路的选择
四、关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战略的设想
第六章 市场的培育与政府职能的转变
一、市场发育的阶段性差异与政府不同功能
二、培育市场与县域政府的新功能
三、县域政府原有功能缺陷与改革的战略措施
四、县域政府培育市场职能形成的外部政策环境
结束语 欠发达地区农村市场化战略构思
主要参考书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初入市场的农民心态和行为特征[J]. 杨冠军,刘灵兰. 中国农村经济. 1994(02)
[2]商品性农业及其变化的限度:1644——1834年的珠江三角洲[J]. 穆素洁. 广东社会科学. 1989(01)
本文编号:37143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3714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