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效率的经济学分析
发布时间:2024-12-07 00:09
制度经济学交易成本理论、产权理论及契约理论这三大理论表明:制度结构的三要素契约、产权和国家共同决定了制度效率,三者的独立性与相关性共同演绎了提高制度效率水平的不同路径。据此可以通过干预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结构的各要素来完成土地这种稀缺资源的配置,实现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各主体效用最大化这一终极目标。 经济学家对制度效率的研究经历一个由制度外向制度内转化的过程。制度运行过程中是否具有弹性、开放性等外部特征及制度是否具有“帕累托改进”等研究强调用什么标准来衡量制度效率;制度中交易成本、契约、产权、国家等要素的研究强调用什么方法来提高制度效率。制度效率的判定与提高是在“制度外部特征与结果”和“制度要素运行水平”两者不断循环更替的过程中实现的,并且制度总效率具有递减的规律,可推知制度效率研究的重点应是制度要素是否适度运行。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四个主要方面(交易成本、契约、产权和国家)中的国家、产权和契约是影响制度效率的“制度要素”。制度要素的协调运行会最大化制度效率,其中某一个或某些要素的“失灵”会导致制度效率出现“短板”,从而影响到制度的效率。基于上述基本判断,制度要素对制度效率的作用机理...
【文章页数】:18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问题的提出
0.2 研究的意义
0.3 研究的方法
0.4 基本结构与主要内容
0.5 主要创新点及不足
1 文献综述
1.1 国外文献综述
1.1.1 制度效率的理论
1.1.2 制度结构各要素与制度效率
1.1.3 农地、农地产权制度及其效率
1.2 国内文献综述
1.2.1 制度和制度效率理论
1.2.2 农地、农地产权制度及其效率
2 制度效率的“短板”理论及制度效率模型
2.1 制度效率的短板理论
2.1.1 制度要素对制度效率的作用机理
2.1.2 制度效率“短板”的初步判定
2.1.3 制度效率“短板”的进一步甄别
2.1.4 制度效率“短板”的治理
2.1.5 结论及拓展
2.2 制度效率 CPC 模型的建构
2.2.1 CPC 模型的简单描述
2.2.2 CPC 模型的基本情形
2.2.3 CPC 模型中变量运行水平的判定
2.2.4 CPC 模型中无效率变量的治理
3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效率类型的实证分析
3.1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效率演进——国家视角
3.1.1 产权制度效率与国家强度
3.1.2 国家强度下的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效率路径
3.2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效率演进——产权视角
3.2.1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效率的路径
3.2.2 产权各部分运行水平与农地产权制度效率
3.2.3 产权整体水平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效率
3.3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效率演进——契约视角
3.3.1 契约完备度、契约运行水平与制度效率
3.3.2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中契约水平的路径
3.3.3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效率与契约水平
3.4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效率类型的判定
3.4.1 国家、产权和契约的运行水平
3.4.2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效率短板”及效率类型的判定
4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效率“产权短板”的治理
4.1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政府向农民的让渡
4.1.1 中国农村地权主客体的界定
4.1.2 中国农村地权让渡的必然性及渐进性
4.1.3 地权让渡的内涵及路径
4.1.4 地权让渡的具体措施
4.2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优化
4.2.1 农民地权的“拟现状”
4.2.2 农民地权优化的内涵
4.2.3 农民地权优化的路径
4.2.4 农民地权优化的具体措施
4.3 政府让渡权力于产权和契约间的配置
4.3.1 配置政府让渡地权的内涵
4.3.2 政府让渡地权的配置路径
4.3.3 政府让渡地权配置的具体措施
5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效率“契约短板”的治理
5.1 “政府型农村地权契约”向“市场型农村地权契约”的转变
5.1.1 中国农村地权契约现状及主客体
5.1.2 农村地权契约“政府型”向“市场型”转变的内涵
5.1.3 农村地权契约“政府型”向“市场型”转变的路径
5.1.4 农村地权契约“政府型”向“市场型”转变的具体措施
5.2 中国农村地权契约内环境的优化
5.2.1 契约内外环境的关系
5.2.2 契约内环境对契约效率的作用机理
5.2.3 中国农村地权契约内环境现状
5.2.4 中国农村地权契约内环境优化的内涵及路径
5.2.5 中国农村地权契约内环境度优化的具体措施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本文编号:4014473
【文章页数】:18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问题的提出
0.2 研究的意义
0.3 研究的方法
0.4 基本结构与主要内容
0.5 主要创新点及不足
1 文献综述
1.1 国外文献综述
1.1.1 制度效率的理论
1.1.2 制度结构各要素与制度效率
1.1.3 农地、农地产权制度及其效率
1.2 国内文献综述
1.2.1 制度和制度效率理论
1.2.2 农地、农地产权制度及其效率
2 制度效率的“短板”理论及制度效率模型
2.1 制度效率的短板理论
2.1.1 制度要素对制度效率的作用机理
2.1.2 制度效率“短板”的初步判定
2.1.3 制度效率“短板”的进一步甄别
2.1.4 制度效率“短板”的治理
2.1.5 结论及拓展
2.2 制度效率 CPC 模型的建构
2.2.1 CPC 模型的简单描述
2.2.2 CPC 模型的基本情形
2.2.3 CPC 模型中变量运行水平的判定
2.2.4 CPC 模型中无效率变量的治理
3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效率类型的实证分析
3.1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效率演进——国家视角
3.1.1 产权制度效率与国家强度
3.1.2 国家强度下的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效率路径
3.2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效率演进——产权视角
3.2.1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效率的路径
3.2.2 产权各部分运行水平与农地产权制度效率
3.2.3 产权整体水平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效率
3.3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效率演进——契约视角
3.3.1 契约完备度、契约运行水平与制度效率
3.3.2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中契约水平的路径
3.3.3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效率与契约水平
3.4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效率类型的判定
3.4.1 国家、产权和契约的运行水平
3.4.2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效率短板”及效率类型的判定
4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效率“产权短板”的治理
4.1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政府向农民的让渡
4.1.1 中国农村地权主客体的界定
4.1.2 中国农村地权让渡的必然性及渐进性
4.1.3 地权让渡的内涵及路径
4.1.4 地权让渡的具体措施
4.2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优化
4.2.1 农民地权的“拟现状”
4.2.2 农民地权优化的内涵
4.2.3 农民地权优化的路径
4.2.4 农民地权优化的具体措施
4.3 政府让渡权力于产权和契约间的配置
4.3.1 配置政府让渡地权的内涵
4.3.2 政府让渡地权的配置路径
4.3.3 政府让渡地权配置的具体措施
5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效率“契约短板”的治理
5.1 “政府型农村地权契约”向“市场型农村地权契约”的转变
5.1.1 中国农村地权契约现状及主客体
5.1.2 农村地权契约“政府型”向“市场型”转变的内涵
5.1.3 农村地权契约“政府型”向“市场型”转变的路径
5.1.4 农村地权契约“政府型”向“市场型”转变的具体措施
5.2 中国农村地权契约内环境的优化
5.2.1 契约内外环境的关系
5.2.2 契约内环境对契约效率的作用机理
5.2.3 中国农村地权契约内环境现状
5.2.4 中国农村地权契约内环境优化的内涵及路径
5.2.5 中国农村地权契约内环境度优化的具体措施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本文编号:40144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4014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