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特点及所有权梯层推进制度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4-12-10 01:54
“三农”问题的解决是我国目前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也是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大且必须解决的任务之一。目前,理论界对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有很多的探讨。在这些探讨中,有一个比较一致的焦点,就是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理论研究。因为农村土地在农民的生产生活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及农村土地制度在历史变迁中的多次变迁,因此,在理论界的争论中,对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的改革的思考是最集中的问题。本文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先后进行的四次重大变革——第一次是50 年代初期的土地改革,实现了农村土地从封建地主所有制向农民所有制的转变;第二次是50 年代中期的初级农业合作化,农民以土地入股初级社分红,实行的是农民所有、初级社集体经营的土地制度;第三次是50 年代中后期至70 年代末期的高级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农村土地制度由农民所有、集体经营转变为集体所有、集体统一经营;第四次是70 年代末期以来的家庭承包责任制,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的基础上,将集体统一经营改变为农户家庭经营的历史进程为出发点,特别是从“家庭联产承包责制”实行以来的历史出发,在总结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特点的基础之上,指出我国农村土地...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前言
一、中国前两轮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设计的制度环境的比较研究
(一) 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研究的背景
(二) “家庭联产责任制”以来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改革的历史回顾
(三) 第一轮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改革——绩效及原因
(四) 第二轮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制度环境的巨变
(五) 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变迁特点
二、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分析
(一) 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遇到制度发展障碍的原因
(二) 问题的引申
(三) 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变”与“不变”的矛盾
三、理论界对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的配置方案
(一) 理论界流行的几种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改革方案
(二) 各种方案的利与弊
1、变革土地集体所有权实现形式方案的不彻底性
2、再造土地制度改革思路的利弊和实施困境
四、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改革的对策研究
(一) 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改革的标准
(二) 农地所有权梯层推进制度的构建
1、可行性和必要性
2、对理论界现有农地所有权制度思路的改良
3、农地所有权梯层推进制度指标体系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4015417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前言
一、中国前两轮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设计的制度环境的比较研究
(一) 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研究的背景
(二) “家庭联产责任制”以来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改革的历史回顾
(三) 第一轮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改革——绩效及原因
(四) 第二轮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制度环境的巨变
(五) 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变迁特点
二、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分析
(一) 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遇到制度发展障碍的原因
(二) 问题的引申
(三) 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变”与“不变”的矛盾
三、理论界对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的配置方案
(一) 理论界流行的几种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改革方案
(二) 各种方案的利与弊
1、变革土地集体所有权实现形式方案的不彻底性
2、再造土地制度改革思路的利弊和实施困境
四、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改革的对策研究
(一) 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改革的标准
(二) 农地所有权梯层推进制度的构建
1、可行性和必要性
2、对理论界现有农地所有权制度思路的改良
3、农地所有权梯层推进制度指标体系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40154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4015417.html
上一篇:非农就业对我国今后农地经营制度的影响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