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改革探讨
发布时间:2025-01-07 01:38
土地制度是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最根本的制度,而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是农村土地制度的核心,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现代化都离不开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的完善与现代化。改革开放初期,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主的新型农村土地制度,给农业生产注入了活力,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行农村土地制度中的不合理因素也日渐凸现出来,诸如产权主体不明确,权属不清晰,产权权能残缺,产权不稳定、土地流转不畅等问题,使得农民难以成为土地的真正主人,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得不到有效实现,影响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为了找到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理论界和实践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探讨。本文首先对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改革的历史进程进行了回顾,并对不同学者的观点进行了探讨,结合我国土地所有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改革方向进行了一定的设想。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前言
1 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的演变及其分析
1.1 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运动
1.2 5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农业合作和集体化
1.3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
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我国的土地改革实践
2.1 1984—1993年农村土地使用权改革的实践
2.1.1 均田制
2.1.2 两田制
2.1.3 四荒拍卖
2.1.4 农业集体经营
2.2 1993至今我国的土地政策
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土地所有权主体模糊或虚化。法律上虽然规定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但是对“集体”的界定既不统一也不明确,甚至是相互矛盾的。
3.2 所有权客体模糊。表现为各种利益集团可以以国家的名义对农民集体的土地化为己有,集体对土地的所有权实际上是不完全和不充分的。
3.3 土地随人口的增减再集体内部的农户间频繁地调整,农户承包经营权客体的不确定性,导致农民生产经营行为的短期化。
3.4 缺乏良好的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不利于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3.5 土地产权制度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立法的滞后性和现有法律的不完备及人们法律—是淡薄导致土地的各项权利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侵权现象时有发生。
4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方向的探讨
3.1 变革土地所有制关系的改革思路,主要包括国有化,私有化及复合所有制
3.1.1 国有化的观点
3.1.2 私有化的观点
3.1.3 复合所有制的观点
3.2 稳定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完善土地经营权的思路
3.2.1 设立农地发展权的改革主张
3.2.2 农地租赁制
3.2.3 确立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性质
5 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改革设想
5.1 改革的制度约束
5.2 改革思路: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
5.2.1 明确土地所有权主体
5.2.2 划分、界定集体所有权的内容
5.2.3 在上面两者的基础上,实行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
5.3 实行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的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声明
致谢
本文编号:4024299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前言
1 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的演变及其分析
1.1 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运动
1.2 5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农业合作和集体化
1.3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
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我国的土地改革实践
2.1 1984—1993年农村土地使用权改革的实践
2.1.1 均田制
2.1.2 两田制
2.1.3 四荒拍卖
2.1.4 农业集体经营
2.2 1993至今我国的土地政策
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土地所有权主体模糊或虚化。法律上虽然规定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但是对“集体”的界定既不统一也不明确,甚至是相互矛盾的。
3.2 所有权客体模糊。表现为各种利益集团可以以国家的名义对农民集体的土地化为己有,集体对土地的所有权实际上是不完全和不充分的。
3.3 土地随人口的增减再集体内部的农户间频繁地调整,农户承包经营权客体的不确定性,导致农民生产经营行为的短期化。
3.4 缺乏良好的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不利于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3.5 土地产权制度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立法的滞后性和现有法律的不完备及人们法律—是淡薄导致土地的各项权利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侵权现象时有发生。
4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方向的探讨
3.1 变革土地所有制关系的改革思路,主要包括国有化,私有化及复合所有制
3.1.1 国有化的观点
3.1.2 私有化的观点
3.1.3 复合所有制的观点
3.2 稳定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完善土地经营权的思路
3.2.1 设立农地发展权的改革主张
3.2.2 农地租赁制
3.2.3 确立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性质
5 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改革设想
5.1 改革的制度约束
5.2 改革思路: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
5.2.1 明确土地所有权主体
5.2.2 划分、界定集体所有权的内容
5.2.3 在上面两者的基础上,实行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
5.3 实行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的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声明
致谢
本文编号:40242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4024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