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战略成本管理方法在我国国有企业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07-20 18:46
【摘要】:现代企业具有产品多元化、组织柔性化、服务理念顾客化、信息系统网络化以及市场视野全球化等特点,使成本管理观念及控制系统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传统成本管理方法的缺陷已日益突显。本文拟从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角度,对西方先进国家的成本管理模式及方法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借鉴,并结合实际案例说明战略成本管理方法在我国国有企业的应用。 前言提出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第一章:分析我国国有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及其成因。 第二章:从战略管理的角度出发,构筑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新思路。本章介绍了在现代经营环境下,战略成本管理应运而生的现实意义及其基本方法和思路。 第三章:介绍了西方先进国家广泛应用的两大现代成本管理模式:“作业成本法”和“成本企划”,在本章对其基本轮廓和方法体系进行了大致的描述,并探讨了在我国国有企业应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第四章:案例分析。以本人所在的集团单位为例,说明国有大型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大市场环境下,如何应用战略成本管理方法,求得生存和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F275.3
【图文】:
品和服务所耗用的作业量,最终将成本分配到产品与服务。作业成本法是个性化的成本核算方法。在推行科学和流程管理的企业,一定要以客户和作业流程为中心来对工作任务进行管理,即开展作业成本管理。图3一1为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模型。图3一1作业成本法基本模型作业成本管理(ABCM)是以提高客户价值、增加企业利润为目的,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新型集中化管理方法。它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产品成本,同时将成本计算深入到作业层次,对企业所有作业活动追踪并动态反映,进行成本链分析,包括动因分析、作业分析等,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信息;指导企业有效地执行必要的作业,消除和精简不能创造价值的作业,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
的四大核算要素是:资源、作业、成本对象、成本动因(见图3一2)。其中前三个要素是成本的承担者,成本动因则是导致生产中成本发生变化的因素,只要能导致成本发生变化,就是成本动因。(1)资源:作业成本管理中的资源,实质上是指为了产出作业或产品而进行的费用支出,换言之,资源就是指各项费用总体。作为分配对象的资源就是消耗的费用,或可以理解为每一笔费用。资源如果直接面向作业和成本对象分配,就是传统成本法的直接材料。(2)作业。作业是指在一个组织内为了某一目的而进行的耗费资源的工作。它是作业成本管理的核心要素。(3)成本对象。成本对象是企业需要计量成本的对象。根据企业的需要,可以把每一个生产批次作为成本对象,也可以把一个品种作为成本对象。在顾客组合管理等新的管理工具中,需要计算出每个顾客的利润,以此确定目标顾客群体,这里的每个顾客就是成本对象。
企业在开展作业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分步骤实施。但不同企业的应用也有相当多的共性因素,将之归纳为作业成本管理的八大实施步骤,参见图3一3。图3一3作业成本管理八大实施步骤(1)作业调研:了解企业运作过程、收集作业信息。作业调研目标是详细了解企业的经营和作业过程,理清企业的成本流动次序和导致成本发生的因素,了解各个部门对成本的责任,便于设计作业以及责任控制体系。(2)作业认定:掌握作业流程并分解归并。作业往往分散在企业的组织结构中,随着企业的规模、工艺和组织形式的不同而不同,认定作业可采用几种方法:一是绘制企业的生产流程图,将企业的各种经营过程以网络的形式表现出来,每一个流程都分解出几项作业,最后将相关或同类作业归并起来;另一种办法是从企业现有的职能部门出发,通过调查分析,确定各个部门的作业,再加以汇总;最后一个办法是召集全体员工开会
本文编号:2763810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F275.3
【图文】:
品和服务所耗用的作业量,最终将成本分配到产品与服务。作业成本法是个性化的成本核算方法。在推行科学和流程管理的企业,一定要以客户和作业流程为中心来对工作任务进行管理,即开展作业成本管理。图3一1为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模型。图3一1作业成本法基本模型作业成本管理(ABCM)是以提高客户价值、增加企业利润为目的,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新型集中化管理方法。它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产品成本,同时将成本计算深入到作业层次,对企业所有作业活动追踪并动态反映,进行成本链分析,包括动因分析、作业分析等,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信息;指导企业有效地执行必要的作业,消除和精简不能创造价值的作业,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
的四大核算要素是:资源、作业、成本对象、成本动因(见图3一2)。其中前三个要素是成本的承担者,成本动因则是导致生产中成本发生变化的因素,只要能导致成本发生变化,就是成本动因。(1)资源:作业成本管理中的资源,实质上是指为了产出作业或产品而进行的费用支出,换言之,资源就是指各项费用总体。作为分配对象的资源就是消耗的费用,或可以理解为每一笔费用。资源如果直接面向作业和成本对象分配,就是传统成本法的直接材料。(2)作业。作业是指在一个组织内为了某一目的而进行的耗费资源的工作。它是作业成本管理的核心要素。(3)成本对象。成本对象是企业需要计量成本的对象。根据企业的需要,可以把每一个生产批次作为成本对象,也可以把一个品种作为成本对象。在顾客组合管理等新的管理工具中,需要计算出每个顾客的利润,以此确定目标顾客群体,这里的每个顾客就是成本对象。
企业在开展作业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分步骤实施。但不同企业的应用也有相当多的共性因素,将之归纳为作业成本管理的八大实施步骤,参见图3一3。图3一3作业成本管理八大实施步骤(1)作业调研:了解企业运作过程、收集作业信息。作业调研目标是详细了解企业的经营和作业过程,理清企业的成本流动次序和导致成本发生的因素,了解各个部门对成本的责任,便于设计作业以及责任控制体系。(2)作业认定:掌握作业流程并分解归并。作业往往分散在企业的组织结构中,随着企业的规模、工艺和组织形式的不同而不同,认定作业可采用几种方法:一是绘制企业的生产流程图,将企业的各种经营过程以网络的形式表现出来,每一个流程都分解出几项作业,最后将相关或同类作业归并起来;另一种办法是从企业现有的职能部门出发,通过调查分析,确定各个部门的作业,再加以汇总;最后一个办法是召集全体员工开会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贺小玉;公路施工项目成本管理[D];长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638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benguanlilunwen/2763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