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源钢铁集团ERP环境下的责任会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10 16:37
随着企业信息化和管理变革,我国的钢铁企业从2002年起相继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rce Planning,ERP)。ERP是基于西方现代管理思想发展起来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在财务上强调对企业内部活动的控制和处理。责任会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方式,是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因此,在ERP信息化的环境下的责任会计研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以涟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ERP环境下推行的责任会计管理的实际情况为背景,着重研究其在划分责任单位、落实责任指标、核算责任过程、考核责任业绩、实行责任奖惩五个环节的财务管理问题,主要在如下方面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对策建议:1.如何利用ERP提供的共享信息平台,为企业控制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价值链管理提供更好服务。2.改变“内部银行”的内部结算方式,建立内部质量索赔制度,完善以责任控制为核心的工序责任成本管理。3.建立标准成本和作业成本相结合的责任成本管理体系,运用周成本管理、“七个日”班组核算管理等方法来进行成本管理分析。4.用平衡记分卡来计算责任业绩和实施责任奖惩。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2.2 国内相关研究
1.3 责任会计的产生及在我国的发展
1.3.1 责任会计的基本理论
1.3.2 责任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1.3.3 责任会计在我国的发展
1.3.4 我国责任会计的理论构建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2章 实施ERP 对责任会计实践的影响
2.1 对责任划分的影响
2.2 对责任目标确定的影响
2.3 对内部结算的影响
2.4 对责任成本管理模式的确定与绩效考核的影响
第3章 涟钢ERP 环境下的责任中心的构建
3.1 实施ERP 以前及初期责任中心的问题
3.1.1 责任中心的划分问题
3.1.2 责任中心的关系建立问题
3.1.3 责任中心的管理机构设置问题
3.1.4 责任中心的人员设置问题
3.1.5 责任中心的成本管理问题
3.2 ERP 环境下的责任中心再造
3.2.1 以作业管理为基础重分责任中心
3.2.2 责任中心之间的关系重构
3.2.3 责任中心的管理机构重置
3.2.4 责任中心人员的配置
3.2.5 责任中心的预警管理
第4章 ERP 环境下的内部结算
4.1 实施ERP 以前及初期的内部结算问题
4.1.1 内部结算机构的设置问题
4.1.2 内部结算价格的制定问题
4.1.3 内部结算价格与责任单位组织绩效紧密相连
4.2 ERP 环境下的内部结算再造
4.2.1 内部结算机构设置改进
4.2.2 优化内部结算价格的制定规程
4.2.3 启用内部效益索赔
第5章 涟钢ERP 环境下的责任成本管理
5.1 ERP 环境下的责任成本管理现状
5.1.1 ERP 环境下的成本差异科目体系
5.1.2 标准成本差异分摊步骤
5.2 ERP 环境下基于标准成本法的责任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5.3 ERP 环境下实施基于作业成本法的责任成本管理思路
5.3.1 分析作业
5.3.2 工作分类
5.3.3 子过程的细分
5.3.4 寻找和分析作业成本动因
5.3.5 进行业绩评价,出具评价报告
5.4 标准成本和作业成本相结合的责任成本管理探索
5.4.1 标准成本和作业成本相结合的理论分析
5.4.2 实施首席责任工程师制度是责任主体的基础
5.4.3 构建工艺成本分析管理体系是责任制度的基础
5.5 班组核算七个日目标的实践
5.5.1 班组核算七个日目标提出的背景与具体内容
5.5.2 班组核算七个日目标实践中主要问题
5.5.3 解决班组核算“七个日”目标实践问题的若干建议
5.6 周成本管理的实践与问题
5.6.1 周成本管理的实践经验与意义
5.6.2 周成本管理实践中的主要问题
5.6.3 解决周成本管理实践中主要问题的若干建议
第6章 ERP 环境下的责任业绩评价与激励
6.1 实施ERP 以前的业绩评价与激励
6.1.1 业绩评价指标体系问题
6.1.2 业绩评价体系与预算体系的链接关系问题
6.2 ERP 环境下各责任中心的指标设计和分解
6.2.1 建立财务控制指标与责任预算链接体系
6.2.2 供应系统责任中心的指标分解
6.2.3 销售系统责任中心的指标分解
6.2.4 成本费用责任中心的指标分解
6.3 平衡计分卡在涟钢的ERP 系统中运用
6.3.1 平衡计分卡简介
6.3.2 平衡计分卡的制作
6.3.3 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的完善
6.3.4 公司级、部门级和个人绩效考核体系
6.3.5 公司级、部门级绩效指标考核的职责分工
6.3.6 绩效管理委员会的组成
6.3.7 考核指标
6.4 平衡计分卡在业绩评价中的效果
6.5 激励机制的设计
6.5.1 绩效指标数值计算
6.5.2 根据预定的条件进行奖惩
6.5.3 经济责任制的实施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创作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J]. 王玮玉. 财会月刊. 2006(18)
[2]我国财务软件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 高海燕,王建仁. 财会月刊. 2006(15)
[3]中外责任会计产生和发展探索[J]. 李孝林.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4]浅议我国责任会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王静,高峰. 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05(02)
[5]加快推广应用责任会计 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J]. 朱利民.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04(04)
[6]关于我国责任会计若干问题的探讨[J]. 王茜.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02)
[7]ERP中生产管理系统的研究[J]. 赵庆建,陈森发,郜振华.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4(02)
[8]ERP与企业管理信息化[J]. 莫佳颖. 计算机与网络. 2003(08)
[9]ERP环境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 艾文国,安实,孙洁. 中国软科学. 2003(02)
[10]关于责任会计的研究[J]. 剧凤兰,陈界霞.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3(01)
本文编号:3673980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2.2 国内相关研究
1.3 责任会计的产生及在我国的发展
1.3.1 责任会计的基本理论
1.3.2 责任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1.3.3 责任会计在我国的发展
1.3.4 我国责任会计的理论构建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2章 实施ERP 对责任会计实践的影响
2.1 对责任划分的影响
2.2 对责任目标确定的影响
2.3 对内部结算的影响
2.4 对责任成本管理模式的确定与绩效考核的影响
第3章 涟钢ERP 环境下的责任中心的构建
3.1 实施ERP 以前及初期责任中心的问题
3.1.1 责任中心的划分问题
3.1.2 责任中心的关系建立问题
3.1.3 责任中心的管理机构设置问题
3.1.4 责任中心的人员设置问题
3.1.5 责任中心的成本管理问题
3.2 ERP 环境下的责任中心再造
3.2.1 以作业管理为基础重分责任中心
3.2.2 责任中心之间的关系重构
3.2.3 责任中心的管理机构重置
3.2.4 责任中心人员的配置
3.2.5 责任中心的预警管理
第4章 ERP 环境下的内部结算
4.1 实施ERP 以前及初期的内部结算问题
4.1.1 内部结算机构的设置问题
4.1.2 内部结算价格的制定问题
4.1.3 内部结算价格与责任单位组织绩效紧密相连
4.2 ERP 环境下的内部结算再造
4.2.1 内部结算机构设置改进
4.2.2 优化内部结算价格的制定规程
4.2.3 启用内部效益索赔
第5章 涟钢ERP 环境下的责任成本管理
5.1 ERP 环境下的责任成本管理现状
5.1.1 ERP 环境下的成本差异科目体系
5.1.2 标准成本差异分摊步骤
5.2 ERP 环境下基于标准成本法的责任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5.3 ERP 环境下实施基于作业成本法的责任成本管理思路
5.3.1 分析作业
5.3.2 工作分类
5.3.3 子过程的细分
5.3.4 寻找和分析作业成本动因
5.3.5 进行业绩评价,出具评价报告
5.4 标准成本和作业成本相结合的责任成本管理探索
5.4.1 标准成本和作业成本相结合的理论分析
5.4.2 实施首席责任工程师制度是责任主体的基础
5.4.3 构建工艺成本分析管理体系是责任制度的基础
5.5 班组核算七个日目标的实践
5.5.1 班组核算七个日目标提出的背景与具体内容
5.5.2 班组核算七个日目标实践中主要问题
5.5.3 解决班组核算“七个日”目标实践问题的若干建议
5.6 周成本管理的实践与问题
5.6.1 周成本管理的实践经验与意义
5.6.2 周成本管理实践中的主要问题
5.6.3 解决周成本管理实践中主要问题的若干建议
第6章 ERP 环境下的责任业绩评价与激励
6.1 实施ERP 以前的业绩评价与激励
6.1.1 业绩评价指标体系问题
6.1.2 业绩评价体系与预算体系的链接关系问题
6.2 ERP 环境下各责任中心的指标设计和分解
6.2.1 建立财务控制指标与责任预算链接体系
6.2.2 供应系统责任中心的指标分解
6.2.3 销售系统责任中心的指标分解
6.2.4 成本费用责任中心的指标分解
6.3 平衡计分卡在涟钢的ERP 系统中运用
6.3.1 平衡计分卡简介
6.3.2 平衡计分卡的制作
6.3.3 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的完善
6.3.4 公司级、部门级和个人绩效考核体系
6.3.5 公司级、部门级绩效指标考核的职责分工
6.3.6 绩效管理委员会的组成
6.3.7 考核指标
6.4 平衡计分卡在业绩评价中的效果
6.5 激励机制的设计
6.5.1 绩效指标数值计算
6.5.2 根据预定的条件进行奖惩
6.5.3 经济责任制的实施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创作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J]. 王玮玉. 财会月刊. 2006(18)
[2]我国财务软件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 高海燕,王建仁. 财会月刊. 2006(15)
[3]中外责任会计产生和发展探索[J]. 李孝林.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4]浅议我国责任会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王静,高峰. 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05(02)
[5]加快推广应用责任会计 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J]. 朱利民.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04(04)
[6]关于我国责任会计若干问题的探讨[J]. 王茜.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02)
[7]ERP中生产管理系统的研究[J]. 赵庆建,陈森发,郜振华.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4(02)
[8]ERP与企业管理信息化[J]. 莫佳颖. 计算机与网络. 2003(08)
[9]ERP环境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 艾文国,安实,孙洁. 中国软科学. 2003(02)
[10]关于责任会计的研究[J]. 剧凤兰,陈界霞.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3(01)
本文编号:36739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benguanlilunwen/3673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