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地国家的国际关系研究评析
本文关键词:低地国家的国际关系研究评析 出处:《教学与研究》2014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低地国家 国际关系研究 欧洲一体化 全球治理
【摘要】:低地国家(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的国际关系研究与政治学、公共管理、国际法等学科相结合,依托从事国际关系与欧洲研究的相关高校、独立科研机构与智库,采用经验与比较的研究方法,以欧洲一体化与欧洲治理为主要研究议题,进而扩展到全球化与全球治理研究。低地国家的国际关系研究呈现出与学界主流接轨、国家规模限制研究视野、注重跨学科与跨国合作研究、研究成果对政府决策影响有限等特点。
[Abstract]:The low countries (Holland, Belgium, Luxemburg) th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political science, public administration, international law and other subjects combined, relying on the relevant universities engaged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European studies, independent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think tanks, using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comparison, the European integration and European governance as the main research topics, and to study on the globalization and global governance. Th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 low countries showing in line with the academic mainstream, the national scale limited vision research,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and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esearch on government decision-making is limited.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分类号】:D80
【正文快照】: 低地国家是对欧洲西北沿海地区的称呼,通常指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三国。虽然由于国际关系学术研究规模较小,视野较为狭窄,三国国际关系研究的重点大多聚焦于国家和区域层面,也难以形成具有低地国家特色的国际关系学派,但是,作为欧共体创始成员国,这三国的国际关系研究学者热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小松;黄忠;;英国学派的国际社会观及其对欧洲一体化的解读[J];教学与研究;2006年03期
2 周云;马龙;;论北约对欧洲一体化的促进作用[J];企业导报;2010年01期
3 李树勋;;从欧共体两次首脑会议看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和影响[J];世界知识;1990年02期
4 朱贵昌,胡瑾;欧洲一体化与国家主权转让[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5 陆梅;英国在欧洲一体化上政策摇摆的多元成因[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6 杨逢珉,张永安;欧盟东扩进程及其困难[J];世界经济研究;2002年01期
7 王宏禹;宋雄伟;;建构主义视角下的欧洲一体化问题[J];长白学刊;2009年03期
8 李明明;;论疑欧主义及其大众根源[J];国际观察;2009年06期
9 刘佳;;欧盟成员国与欧洲化[J];中国西部科技;2011年10期
10 裘元伦;欧洲一体化:现状与未来(续)[J];当代世界;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张永安;;欧洲治理:合作与强制性合作[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2 赵银亮;;欧盟地区一体化与冲突管理机制相关性研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3 李景治;阚道远;;冷战后西欧政党格局的演变与启示[A];政党关系与执政能力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马珂;;后民族主义集体认同的建构——争论及其启示[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5 叶江;;试析《里斯本条约》对中欧关系的影响——兼谈欧盟对台政策未来的走势[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6 陈志强;;欧盟移民政策——反思与出路[A];21世纪出入境(移民)管理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方雷;;转型国家的政治发展: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对比分析[A];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暨“新世纪初的世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6年
8 陈来;;关于民族主义[A];宗教与民族(第贰辑)[C];2003年
9 杨云珍;;当代西欧极右翼政党兴起原因的理论探析[A];“政党制度与中国特色——21世纪初政党发展与变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潘革平;《里斯本条约》:欧洲一体化新篇章[N];经济参考报;2009年
2 本报评论员 王梓 主持 本报记者 陈宜飚 见习记者 杨卓;英国的反恐同盟与欧洲一体化危机[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3 陈玉刚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欧洲还有多少一体化可待开拓[N];东方早报;2007年
4 程实;偶然性漩涡难阻欧洲一体化大潮[N];上海证券报;2007年
5 贾瑞霞;法国、荷兰否决欧盟宪法对欧洲一体化的影响[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6 中国欧盟研究会会长、上海欧洲学会会长 伍贻康;拯救欧宪靠默克尔?[N];解放日报;2006年
7 记者 吴黎明;欧盟外交署破茧,一体化踏棘前行[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8 潘革平;欧洲一体化道路不平坦[N];南方日报;2006年
9 ;如何认识欧洲一体化对世界多极化的影响[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徐庭娅;欧洲一体化“列车”重返轨道[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和春红;法德和解与欧洲一体化[D];山东大学;2012年
2 王新影;欧盟对外援助与欧洲一体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3 金日;欧洲一体化的政治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4 王苹;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区域治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王立伟;社会政策与欧洲一体化[D];山东大学;2010年
6 李明明;欧洲联盟的集体认同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7 赵晨;超越国界的民主—欧盟民主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8 杨晓燕;欧洲主义还是大西洋主义?[D];复旦大学;2008年
9 臧术美;欧盟地区政策改革与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范勇鹏;欧洲认同的形成:功利选择与制度建构[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左龙;后危机时代法德轴心新变化对欧洲一体化的影响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2 赵书伶;法德关系与欧洲一体化进程[D];外交学院;2013年
3 马晓旭;以条约为视角解析欧洲一体化[D];外交学院;2013年
4 丁超;论梅杰政府与欧洲一体化[D];安徽师范大学;2012年
5 顾辰;《里斯本条约》与欧洲一体化的发展[D];浙江大学;2012年
6 闫磊;论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文化因素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易善武;从欧洲一体化看主权让渡[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臧术美;欧洲一体化主流理论的论争、混合与超越[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朱皓;“一体化”和“治理”的张力[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10 杨晓兰;试析布莱尔政府的亲欧政策[D];西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3773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1377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