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功能定位的北京区域产业发展格局分析
本文选题:功能定位 切入点:产业发展格局 出处:《城市发展研究》2013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北京实施四大功能区域划分和区县功能定位以来,法人单位与就业出现明显的向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集聚的趋势,首都功能核心区产业活动空间压力得到一定释放但绝对密度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生态涵养发展区产业活动增长不显著。四大功能区产业结构层次总体上表现为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城市功能拓展区优于城市发展新区与生态涵养发展区,但城市发展新区产业结构竞争力提升迅速,同时核心区与拓展区的产业结构优化趋势显现。产业部门在四大功能区之间表现出与功能定位基本吻合的转移趋势,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向核心区集聚,物质生产、城市基础设施与功能服务方面的部门显著从首都功能核心区向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转移,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生活服务类部门从首都功能核心区向城市功能拓展区转移。此外,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部分区域由于人口集聚趋势增强,一些居住、生活服务与公共管理类部门增长较为明显。
[Abstract]: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ivision of the four major functional regions and the functional positioning of districts and counties in Beijing, there has been a clear trend of agglomeration of legal persons and employment towards urban functional development areas and new urban development areas. The space pressure of industrial activities in the capital functional core area was released to a certain extent, but the absolute density remained at a relatively high level. The industrial activity in the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area is not significant.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the four major functional areas shows that the capital functional core area and the urban functional development area are superior to the new urban development area and the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development area. However,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the new urban development area is rising rapidly, and the trend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between the core area and the expanded area appears. The industrial department shows a transfer trend between the four functional areas, which is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function orientation. The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further transferred to the core areas, material production, urban infrastructure and functional services from the capital functional core areas to the urban functional development areas and new urban development areas, high-tech industries and production, In addition, some areas in the new urban development areas and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development areas have been inhabited by the trend of population agglomeration. The life service and the public administration class department growth is more obvious.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101151)
【分类号】: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P";基于因子分析的北京城市功能空间布局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5年04期
2 张水清,杜德斌;上海中心城区的职能转移与城市空间整合[J];城市规划;2001年12期
3 于涛方;陈修颖;吴泓;;2000年以来北京城市功能格局与去工业化进程[J];城市规划学刊;2008年03期
4 孙磊;张晓平;;北京制造业空间布局演化及重心变动分解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04期
5 张景秋;贾磊;孟斌;;北京城市办公活动空间集聚区研究[J];地理研究;2010年04期
6 卢明华;李国平;孙铁山;;北京都市区城市功能格局及其变化——基于经济普查数据的分析[J];地理研究;2011年11期
7 于伟;杨帅;郭敏;宋金平;;功能疏解背景下北京商业郊区化研究[J];地理研究;2012年01期
8 秦波;焦永利;;北京住宅价格分布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J];经济地理;2010年11期
9 刘云枫;刘聪杰;何喜军;;北京市制造业竞争力分析——基于偏离份额法[J];科技管理研究;2012年03期
10 朱晓青;;对北京四大功能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探讨[J];新视野;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宁;李新;;基于SSM的滨州市产业结构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9期
2 高洪鼎;张阳生;;转型期西安与周边省会城市竞争力比较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9期
3 李勇;李俊民;;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周口市各县投资环境综合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4 史世莲;王媛媛;张青峰;罗倬;鱼泳;;基于空间分析方法的甘肃省经济差异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5 孟彩红;石浩朋;杨萍;;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聊城市产业结构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7期
6 王学勇;;江苏省县域经济增长收敛性和空间格局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3期
7 张磊;王家录;郑朝彬;;贵州文化模式与贵州区域竞争力关系浅析[J];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郭宁;李新;;山东产业结构的演进特征与效益评价研究[J];北方园艺;2010年20期
9 张华;;城市化质量与数量的协调性分析——天水市的案例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8期
10 赵弘;牛艳华;;商务服务业空间分布特点及重点集聚区建设——基于北京的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欢欢;;科学有效的管理与文化发展繁荣[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郭凯峰;李霁;;1991—2008年云南省城镇化影响因素与特征分析——基于城镇化在云南桥头堡建设进程中的思考[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赵瑞峰;王虎;杨志勇;;低碳型生态城市规划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梁辉;;节能环保型风景园林建设的意义、策略与方向[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杨锋;刘向东;郭毛选;;区域土地集约用地模式研究进展[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6 官卫华;何流;姚士谋;;欠发达地区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兼谈人口与城市发展的关系[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宋劲松;徐东辉;杨满伦;温雅;;圈·区·片·网——区域性中心城市总体规划新思维[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于涛方;吴泓;;全球化进程中北京城市空间不平等格局研究[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官卫华;刘正平;叶菁华;;基于区域协调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方法的新探索——以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崔向新;成格尔;陈国清;王雨生;;内蒙古县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分析[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铭杰;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模式与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马仁锋;创意产业区演化与大都市空间重构机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红;江西森林公园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张付刚;我国省会城市城市功能差异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袁尧清;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发展的空间效应及整合开发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胡静;湖北西部地区区域发展战略与路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田永英;功能·尺度·等级;功能·尺度·等级[D];天津大学;2010年
8 张连刚;省域流通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9 杨章贤;信息时代区域发展与城市规划响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喜波;区域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玮;区域发展规划中的空间发展战略体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斌;温州鞋业品牌培育模式及其评价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0年
3 刘同花;济南都市圈核心城市产业定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臧金丹;西安纺织产业历史演变及其集群化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高洪鼎;西安市产业结构转换升级与优化重组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周杜辉;渭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及其优化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冯金;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背景下咸阳市产业布局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丁志伟;河南省城市—区域系统空间结构分析与优化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刘国巨;乡镇政府推动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10 王能洲;长三角区域物流发展态势与空间布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亓树思;廖富强;周生路;;偏离份额分析在县域经济结构空间差异研究中的应用——以江苏省宜兴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7期
2 李晓春;;论制造业在北京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J];北京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3 徐振宇;兰新梅;;北京的郊区化困境与服务业发展机遇[J];北京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4 何龙娟;肖敏;吴殿廷;;“十五”期间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的SS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5 张文忠,李业锦;北京市商业布局的新特征和趋势[J];商业研究;2005年08期
6 赵军,符海月;GIS在人口重心迁移研究中的应用[J];测绘工程;2001年03期
7 杨向阳;陈超;;江苏服务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分析——兼评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应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4期
8 李P";基于因子分析的北京城市功能空间布局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5年04期
9 张景秋;蔡晶;;北京城市办公业发展与城市变化阶段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3期
10 曹广忠;刘涛;;北京市制造业就业分布重心变动研究——基于基本单位普查数据的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红丽;上海市制造业竞争力分析[D];同济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宗书;;市民天地 社会平台 政府窗口——解读浦东市民中心[J];浦东开发;2006年12期
2 王启富;史斌;谢磊;;完善提升宁波重点区块的功能定位[J];宁波通讯;2011年09期
3 李天舒;;优化城区经济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的趋向和路径——以辽宁省为例[J];改革与战略;2011年10期
4 张康宁;论高校的市场功能定位[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5 杨金廷,李占雷,牛丽文;邯郸市的城市性质与功能定位[J];经济论坛;2003年21期
6 王海平;天津港口发展功能定位与战略规划目标[J];中国港口;2004年10期
7 黄伟勇;浅议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功能定位[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19期
8 刘云广;;落实功能定位 建设生态新区[J];投资北京;2008年02期
9 蔡灿丽;;如何完善我国期货税制的功能定位——基于我国期货税收发展历程的探析[J];特区经济;2009年08期
10 任丹;;港澳政府在贸易投资促进过程中的功能定位对内地政府的启示[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晋中;;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缉私理念及功能定位[A];法制建设与和谐海关征文专辑[C];2007年
2 冯铖;;关于准政府组织功能定位与延伸研究——行业自律协会分析研究[A];“基于京津高端产业环境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优化产业结构”研究——第七届“环首都·沿渤海·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3 冯铖;;关于准政府组织功能定位与延伸研究——行业自律协会分析研究[A];“基于京津高端产业环境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优化产业结构”研究——第七届“环首都·沿渤海·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4 王滨;周琼;郭玉娟;;北京市区域功能定位评价体系研究[A];北京市第十五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9年
5 王瑜;;作为非政府组织的我国公益性企业功能定位与延伸研究[A];“基于京津高端产业环境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优化产业结构”研究——第七届“环首都·沿渤海·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6 王瑜;;作为非政府组织的我国公益性企业功能定位与延伸研究[A];“基于京津高端产业环境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优化产业结构”研究——第七届“环首都·沿渤海·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7 刘盛和;任国柱;郭焕成;;北京土地的功能定位和集约利用战略[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赵元松;;高级法院功能定位的多维度分析——基于当今的司法国情[A];全国法院第25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公正司法与行政法实施问题研究(上册)[C];2013年
9 程根伟;;明确生态功能定位,促进生态工程实施[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10 郭玉娟;王旭芳;周静;陈瑶;那娜;林爱诺;冷东;;北京市四大功能区发展状况研究[A];北京市第十五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南汇金山两区确定功能定位[N];东方城乡报;2006年
2 谢光飞;北京CBD东扩势头猛青年路地产功能定位转型[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3 CUBN记者 李正强;粤港澳筹划共建自贸区 功能定位成破题关键[N];中国联合商报;2013年
4 邢建峰 南京市民政局基建处;公办养老机构功能定位的思考[N];中国社会报;2014年
5 记者 董强;南汇金山两区功能定位确定[N];解放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夏祖军 贺斌 通讯员 于洁 程丽君;奖金走向诠释“功能定位”[N];中国财经报;2005年
7 袁桐利;勇于改革创新 加快开发开放 为实现滨海新区功能定位而努力奋斗[N];滨海时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曹乘瑜;国寿安保桑迎:货基成功关键是功能定位[N];中国证券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查啸宏;确定目标功能定位 促进宜城率先崛起[N];安庆日报;2007年
10 记者 李晓航;强化功能定位 推动转型升级[N];徐州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冰;京津冀都市圈县域经济功能定位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芳;政务中心功能定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童阳;中国“蓝色硅谷”功能定位与发展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3 贾丽珍;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功能定位与产业发展研究[D];燕山大学;2008年
4 项伟;县域经济功能定位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1年
5 邓俊;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功能定位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黄昕;多中心公共治理范式下的行业协会角色与功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7 常多;郑州市Z物流园区项目功能定位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
8 胡恩同;政府投资功能定位与范围界定[D];河南大学;2003年
9 孙静毅;徐汇滨江地区功能定位与产业规划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邓松波;学术性NGO的功能定位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069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1606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