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有形公共产品高成本治理的长远战略与短期对策

发布时间:2018-04-12 18:24

  本文选题:公共产品 + 政府垄断 ; 参考:《学术月刊》2012年03期


【摘要】:有形公共产品是人们生活直接或间接必需品,直接关系到公众的福祉与社会公平。公共产品的高成本服务是国际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政府管理的软约束以及现行的服务体制是高成本的根源,特别是有形公共产品政府垄断的高成本不仅体现在服务主体的高成本生产过程,更体现在公众消费性价比较以及社会不同阶层对于公共资源享受的不公平,实际上已经延伸到国民收入分配各环节,既对现行的收入分配与公共管理内涵提出了挑战,也对科学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产生了消极影响。实践证明,难以在垄断体制下找到控制有形公共产品高成本的依据,也无法用公众监督从真正意义上约束政府垄断体制下的公共产品管理机制。与任何产品的服务体制一样,有形公共产品政府垄断服务体制下的高成本问题根源不在某一生产主体,无论是政府管理还是公共产品服务主体的内部管理,以及社会及其公众监督,在垄断体制下都是无能为力的。高成本治理的长远战略是建立有形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体系,当下对策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
[Abstract]:Tangible public goods are the direct or indirect necessities of people's life, which are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welfare of the public and social equity.The high cost service of public goods is a common problem in the world.The soft restriction of government management and the current service system are the root of high cost, especially the high cost of government monopoly of tangible public goods is not only reflected in the high cost production process of service subject.In fact, it has been extended to all aspects of national income distribution, which has challenged the current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the connotation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which is reflected in the comparison of public consumption performance and price and the unfair enjoyment of public resources by different social strata.It also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find the basis for controlling the high cost of tangible public goods under the monopoly system, and it is impossible to use public supervision to restrain the public goods management mechanism under the government monopoly system in a real sense.Like the service system of any product, the problem of high cost under the government monopoly service system of tangible public goods is not rooted in the internal management of the government management or the public goods service subject, whether it is the government management or the public goods service main body.And the society and its public supervision, are powerless under the monopoly system.The long-term strategy of high cost management is to establish the public service system of tangible public goods, and the immediate countermeasure is to adjust the distribution structure of national income.
【作者单位】: 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作者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公共产品政府垄断的高成本机理与治理研究”(7107314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062.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昕春;公共选择与公民参与集体行动的动力[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2 陆益龙;1949年后的中国户籍制度:结构与变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雷晓康,贾明德;市场经济中的政府管制及其创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李效东,李松林;论构建和谐社会的国家职能观[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03期

5 唐江桥;;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渊源[J];北方经济;2007年02期

6 朱士群;唐克;;户籍制度改革与城市化进程[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蔡建文;;新形势下的我国行政成本问题探析——基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背景分析[J];兵团党校学报;2006年01期

8 康宇航;政府规模优化的经济学分析[J];商业研究;2004年21期

9 沈惠平;行政人员:“经济人”还是“公共人”?[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06期

10 韩月乡;规制的成本分析[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程样国;韩艺;;行政相对人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研究[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李树林;田瑞华;;内蒙古自治区行政成本现状分析与总体评价[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家峰;;公共服务与社团主义研究[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勇;;权利的社会回归:论城市规划的非市场缺陷[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春生;区域政治视角下的乡村治理——珠三角农村村治变迁及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田秋生;中国通货紧缩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3 管同伟;中国资本市场的非均衡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4 陈志烨;一般社会中的劳动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5 陈江生;国际金融危机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6 李建华;中国转型期的区域经济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7 伍先斌;中国贸易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8 赵荣祥;信用制度下的票据市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9 魏明侠;绿色营销的机理与绩效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10 王雪苓;当代技术创新的经济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丽;公共财政框架下支农对策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1年

2 庄芮;90年代美国经济中的通胀和失业[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3 穆林;近几年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D];西北大学;2001年

4 叶剑;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与我国的对策[D];厦门大学;2000年

5 戴国斌;对民营企业监督机制建立激励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6 宋勃;我国财政风险分析[D];湘潭大学;2002年

7 范南;由越多越少的货币谈起——我国的货币流通速度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8 江金彦;企业的成长:理论与解释[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9 孙永权;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需求与供给政策搭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张自勤;科层制与行政现代化的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业进;朱海就;;公共产品的神话与事业单位改革[J];理论视野;2011年08期

2 王寅平;;稳定循环及增长的剩余产品分配系统资源分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朱晓红;;罗纳德·J·奥克森治理地方公共经济理论及其启示[J];行政与法;2011年07期

4 张维迎;;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J];书城;1998年11期

5 王志立;;公共政策执行成本的经济视角探析[J];企业导报;2011年08期

6 熊景维;;公共经济管理理论研究述评[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陈蕾宇;;超市食品安全的公共经济学分析[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年16期

8 鲁春玉;;对政府职能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15期

9 潘天怡;;公共信息共享初探[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10年03期

10 周秀华;;凯恩斯的市场经济理论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亚卓;任志华;;七、公共产品特性及其提供方式探析[A];2010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立峰;公共产品与服务收费准则[N];中国建设报;2009年

2 上海商学院教授 韩狄明;提高公共产品的社会和经济效应[N];文汇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岳振;利益与成本“均沾”[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岳振;资源类公共产品涨价时机已到?[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5 林立彬;关于公共产品的交易费用问题[N];江苏经济报;2009年

6 王超;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N];徐州日报;2006年

7 张道航;“灯塔经济”与“穷人经济学”[N];光明日报;2006年

8 魏也;富人搭便车论是对公共产品的误读[N];上海证券报;2008年

9 刘小川;引导私人资本经营公共产品[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10 马伯钧;浅谈公共选择理论[N];湖南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留义;中国县级政府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2 董少林;公共选择理论视角下地方政府利益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邹晓东;从公共服务的政府垄断到多元化供给[D];复旦大学;2007年

4 李延均;公共善、供求关系构型与三方契约治理[D];厦门大学;2007年

5 孙晓峰;支持科技进步的政府经济行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6 刘旭友;国家实物战略储备[D];西北大学;2009年

7 孔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政府的作用[D];山东大学;2010年

8 王廷惠;微观规制理论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郑晓燕;中国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玉栋;公共支出的人本绩效预算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虹;论网络基础设施的构建、运营及管理——基于公共产品理论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于雪;准市政公共产品民营化后的价格管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3 樊远翔;论政府有效提供公共产品的措施选择[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许沂书;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区域形象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寿学军;政府公共产品供求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6 贺少军;乡镇制度外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王玮;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公共产品偏好显示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吴娟;基于公私合作模式的公用事业项目风险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9 孟奎;买官卖官的经济学分析[D];辽宁大学;2007年

10 杨凤敏;发展扩散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409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17409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7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