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协同的公务员绩效考评——评梅继霞著《公务员绩效评估体系研究》
本文选题:目标协同 + 公务员效考评 ; 参考:《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摘要】:作为国家公务员制度核心环节的公务员绩效考评,也是近年来我国公共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中备受关注的部分。公务员绩效考评具有目标导向、奖惩激励、雇员发展及管理沟通四个方面的功能。但是,在我国公务员绩效考评实践中,这些功能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梅继霞博士的著作《公务员绩效评估体系研究》体现了以下特色:一是构建了较为系统的目标协同公务员绩效评估体系,二是建立了分层分类标准化的公务员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三是建立了公务员绩效量化评估模型,四是探讨了公务员绩效评估主体的选择及"顾客导向"的多元化趋势。研究结论具有较强可操作性和现实政策意义。
[Abstract]:As the core link of the national civil service system,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civil servants is also the focus of attention i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public management innovation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civil servants has four functions: goal orientation, rewards and punishment incentives, employe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However, in the practice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civil servants in China, these functions have not been well played. The research on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of civil servants published by Dr. Mei Jixia, published by China Social Sciences Publishing House, embodies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first, a systematic system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for civil servants with goals and objectives is constructed. The second i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hierarchical classific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of civil servant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the third i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ivil servic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odel, the fourth is to explore the choice of civil servant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ubject and the "customer oriented" diversification trend. The conclusion of the study has strong maneuverability and practical policy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分类号】:D63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泽照;;试论社会转型期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路径选择[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黄丽萍;;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文献综述[J];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莱纳·皮沙斯;通过领导者开发促进管理现代化[J];中国行政管理;1999年08期
4 陈庆云;我国公共管理研究的基本内容及其重点[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5 汤韶芸;建设企业家政府理论及对我国公共管理的启示[J];云南社会科学;2003年S2期
6 张康之;公共管理:社会治理中的一场革命(下)[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7 李德志;试论环境要素对公共管理的制约[J];长白学刊;2005年04期
8 王小韦;;为何有些政策只剩“初衷是好的”[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07年05期
9 玛丽·汉密尔顿 ,戴坚;在首届中美公共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闭幕式的致词[J];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09期
10 朱立言;北欧:政府官员在大学开课——中国MPA教育代表团考察北欧四国见闻及体会[J];中国行政管理;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付翠莲;;论公共管理的“公共性”问题[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陈庆云;;公共管理的社会化[A];城市科学论集[C];2004年
3 戈华清;;公共管理背景下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法律制度的完善[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二平;陈丽君;马红宇;;公共管理的心理问题[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李希光;;恐惧来自病毒?还是媒体?——非典报道的象征意义[A];香山科学会议第204次“SARS预防与控制”学术讨论会会议交流材料[C];2003年
6 杨锐;;试论生态城市发展的管理模式[A];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2003/2004]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7 戈华清;;公共管理背景下自然保护区的法律性质[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6年
8 陶学荣;徐右谦;;加强政府社会管理 推进公共服务改革[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张劲松;;政治文明:参与式公共管理建立的基础[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2年年会暨“政治文明建设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张秉权;;以和谐社会的理念构筑和谐的公共管理领导核心[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严奇春;强化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N];人民邮电;2007年
2 课题顾问:鲁志强 本报告执笔:曹文春 王丛虎 江锦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公共管理的兴起与发展[N];经济日报;2002年
3 贾林男;不能误读“大部制”改革[N];中华工商时报;2008年
4 记者 李玉梅;125名公务员参加集中培训[N];金昌日报;2008年
5 郑英;充电,培养国际视野干部[N];江阴日报;2009年
6 章弘;高效率政府需要高素质人才[N];发展导报;2002年
7 张敬伟;城管异化“油老鼠”是公共管理的病态体现[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8 冷月;见义勇为奖励数额能否高点?[N];中山日报;2009年
9 李北陵;娱乐人员提取DNA:一个公共管理的悖论[N];检察日报;2009年
10 王国华(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通过公共管理达到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的平衡与和谐[N];长江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长江;协作性公共管理:理念、结构与过程[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2 王科;论公民参与型公共管理模式及在中国的构建路径[D];吉林大学;2010年
3 刘雪华;论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一种公共权力的视角[D];吉林大学;2004年
4 钟哲;行政伦理视域下的地方政府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徐承彦;论转型期地方政府公共管理行为[D];厦门大学;2003年
6 高红梅;基于价值分析的我国自然保护区公共管理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7 孙统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起的反思及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王连喜;民族地区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9 吴绍艳;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工程项目管理协同机制与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10 尹瑞强;企业与员工目标协同性研究及应用[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冬平;警察公共关系公众传播的实践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徐志刚;公共管理视角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状况与改进对策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3 孟维;我国第三部门在公共管理中的参与方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袁红;公共管理视角下的无偿献血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5 谢作据;基于公共管理目标的土地储备制度探讨[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6 张琼;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构建[D];西北大学;2005年
7 何兴林;非营利组织在公共管理中的角色定位[D];河海大学;2007年
8 冯戎;建设中国特色公共服务型政府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9 黄乔松;“和合公共管理”视野下的政府回应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顾凤雅;公共管理视野下我国中小学校长聘任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817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1881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