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实体一站式政府”与“网络一站式政府”互补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9-02 09:32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两轮新公共管理运动推动各国政府相继兴起了“实体一站式政府”与“网络一站式政府”的构建,这两种服务模式极大地降低了官僚制政府的运作成本,提升了政府的运作效率。 物理逻辑集中的“实体一站式政府”历时较长,它构建出的前厅后室的扁平化服务模式有利于便捷地为管理相对人在进入一厅或一厅中的一窗就办结所有事宜,能为管理相对人提供个性化与人性化的服务。结果是,它在信息化水平不高的行政情境下取得丰硕的服务成果。但是,相对于“网络一站式”服务模式,它受制于服务实体的存在及其相配套的物理条件,其服务能力易受工作人员个性特征与各部门要求的影响,其有限的运作机能也难以处理大量常态化或同质性的事务,由于其长期运作需要耗费大量重复的政府与社会资源致使其需要较高的运作成本。然而,“网络一站式”服务模式也并非尽善尽美,它“一站式”服务目标的实现要受制于电子辅助设施以及懂得运用这些设施的相关人员;网络攻击与难以追溯的责任机制容易给网络操作方造成各种损失;僵化的的计算机服务难以像人一样面对面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以及解决复杂性问题;而且,在短时间启动“网络一站式”服务模式需要耗费大量资源,难以一蹴而就。 相比之下,“实体一站式”服务模式的优势往往是“网络一站式”服务模式的劣势,反之亦然。因此,笔者提出这两种服务模式是互补的。政府应该以新公共管理理论与新公共服务理论做理论依据,基于比较优势来制定互补的行动对策,即首先,政府要转变行政观念,将“管理相对人”视为“服务相对人”,要以服务型与责任型政府为导向,塑造有预见性、有事业心与具有使命感的政府及其雇员;其次,根据服务模式的比较优势,政府可以将两种服务相对人的需求与两种“一站式”服务模式相匹配,制成二维框架图以指导互补型“一站式政府”的构建。再次,笔者建议将这一二维框架图通过具体的行动予以实施。即基于比较优势政府要巩固与提升“实体一站式政府”的服务态度或者服务能力,完善“网络一站式政府”的行政环境从而使得网络“一站式服务”优势得以施展。进而,通过构建财政、人力资源管理以及监督等体制机制来保障这两种服务模式的发展进程。
[Abstract]:Since the 1980s, two rounds of new public management movements have promoted the construction of "entity one-stop government" and "network one-stop government". These two service modes have greatly reduced the operating cost of bureaucratic government. Improved the efficiency of government operation. The physical logic set of "entity one-stop government" lasted a long time, and it constructed a flat service model in the front hall and back room, which can facilitate the management of all matters for the relative person to do in a window of entering a hall or a hall. Can provide personalization and humanization service for management relative person. As a result, it is in the low level of information in the administrative situation to achieve fruitful service results. However, compared with the "one-stop network" service model, it is subject to the existence of the service entity and its physical conditions, and its service capacity is easily affected by the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aff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various departments. Its limited operation function is also difficult to deal with a large number of normal or homogeneous affairs, because its long-term operation needs to consume a large number of repeated government and social resources, resulting in its higher operating costs. However, the "network one-stop" service model is not perfect, its "one-stop" service goal is restricted by the electronic auxiliary facilities and the relevant personnel who know how to use these facilities; Network attacks and untraceable liability mechanisms can easily cause all kinds of losses to network operators; rigid computer services cannot provide personalization, humanization and complexity problems face to face as people do; and, It takes a lot of resources to start a "one-stop network" service mode in a short time, so it is difficult to accomplish it overnight. In contrast, the advantage of a one-stop entity service model is often the disadvantage of a one-stop network service model, and vice versa. Therefore, the author proposes that these two service modes are complementary. The government should take 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 theory and the new public service theory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based on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to formulate complementary action countermeasures, that is, the government should change the administrative concept and treat the "management relative person" as the "service counterpart". The government and its employees should be guided by service-oriented and responsibility-oriented government with foresight, ambition and mission. Secondly, according to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of the service model, The government can match the needs of the two service counterparts with the two "one-stop" service modes, and make a two-dimensional frame map to guid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mplementary "one-stop government". Thirdly,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the two-dimensional framework chart should be implemented through concrete actions. That is to say, based on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 government should consolidate and enhance the service attitude or service ability of "entity one-stop government", perfect the administrative environment of "one-stop government on the network" and make the advantage of "one-stop service" of the network to be put into full play. Furthermore,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se two service modes is ensured by constructing financial,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supervision system.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0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勇;;“一站式”行政许可系统总体设计研究[J];电子政务;2008年07期

2 任文杰;流程管理在一站式服务系统的应用[J];电子政务;2005年08期

3 刘志刚;网络时代的版权中介:集体管理组织[J];情报杂志;2005年09期

4 牛文博;;陕西省电子政务网站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新西部(下半月);2009年06期

5 荣朝艳;;论高校图书馆“一站式”服务模式对一线馆员的要求[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6 林燕萍;论市内移居一站式服务和网上办证服务可行性[J];广东公安科技;2003年03期

7 李小倩;;提高办事效率 强化信访监督[J];四川监察;2001年04期

8 董丽凤;;创新以人为本[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6年10期

9 吉雍慧;;一站式电子行政许可服务的简单模型[J];电子政务;2008年02期

10 张岩;;一站式服务支持对政府后勤保障单位的借鉴意义[J];企业管理;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谷;;“一站式”服务与图书馆[A];现代图书馆服务: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彭宇竹;徐明娜;;倡导人性化服务理念 推广一站式服务[A];2004年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沈荣华;;论“一站式”服务方式与行政体制改革[A];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法律问题——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长白山管委会行政服务中心[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5 李金平;;浅谈门诊心电生理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的体会[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心脏内、外科专科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6 杨继国;;从“政府上网工程”到“电子政务”的发展探索CMA网站建设之路[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唐璨;;论现阶段我国行政服务中心的行政组织法控制[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8 李瑞杰;;对行政服务中心发展“暂时论”的理性思考[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毕瑞峰;段龙飞;;论我国行政服务中心的规范化建设[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拓展新空间 服务新农村——江苏省泰州市开展农经综合服务的实践与思考[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06年年会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盛洋邋郁黎华 王晴;国检局设立江阴港办事处[N];江阴日报;2008年

2 端木清言;迪信通推行一站式服务[N];中国企业报;2009年

3 金海王星集团客服部 张京;“一站式服务” 中小保险企业发展加速器[N];中国保险报;2007年

4 古春婷;现场看病 现场报销[N];珠海特区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孙吉光;百安居“一站式采购”的内忧外患[N];国际商报;2007年

6 李静;一站式服务助推图书馆市场[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7 何乐和邋张扬;深圳海空换乘一站式服务[N];人民公安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高芳;雨花区开启行政审批“一站式服务”[N];湖南经济报;2008年

9 本报通讯员 张富涛 杨晓春 田力 禄永峰;“一站式服务”助推大发展[N];陇东报;2009年

10 通讯员 李嘉贞;塘平社区优化服务创佳绩[N];云南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红波;一站式政府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夏显波;电子政府一站式服务关键因素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3 杨建荣;信息技术植入与组织结构重组[D];上海大学;2008年

4 沈志荣;制度与技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实证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5 秦浩;中国行政审批模式变革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王旭;当代中国海关行政权力制约与监督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徐兴旺;教育行政权行使有效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8 刘武;公共服务接受者满意度指数模型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9 陈埙吹;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衔接模型优化与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王胜君;论政府流程再造的动力、阻碍、演化与策略选择[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权;“实体一站式政府”与“网络一站式政府”互补性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2 牛飞飞;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程中的“一站式”服务模式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3 蔡颢;基于一站式服务平台的行政服务中心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马秀萍;县级政府“一站式”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周炜;从“科层制”到“一站式”[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冯亚静;高校图书馆一站式互动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7 王宾;中国行政管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电子政务的探讨与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8 杨舒文;行政服务中心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9 邓欣;我国行政服务中心面临的问题与困境[D];西北大学;2013年

10 郑岩;政府“一站式服务”问题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2189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22189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0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