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劳动关系视角下的就业流动意向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04 17:46
【摘要】:就业稳定性下降是当前劳动力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劳动者个体收入的持续增长,并妨碍企业的稳定生产。从劳动关系的视角分析影响就业流动意向主要因素的实证结果显示,当前工作流动频率较高的原因并非劳动者身份、年龄、教育水平等个体因素,而主要是工资福利待遇低下、员工的主体地位未受重视等劳动关系方面的因素,而根植于劳动力市场制度而导致的劳动关系扭曲的症结在于,仅仅依靠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招工难"、"用工荒"的问题。因而,必须从劳动力市场的整体角度实施有效的公共管理,并实施以"一个基点、三大支撑体系"为主的公共政策框架。
[Abstract]:The decline of employment stability is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the current labor market, which to a large extent affects the sustained growth of workers' individual income and hinders the stable production of enterpri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bor relations,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intention of employment mobility are not individual factors such as worker status, age, education level, but low wage and welfare treatment. The main position of employees is not attached importance to the labor relations, but rooted in the labor market system, the crux of the distortion of labor relations lies in, It is difficult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recruitment difficulties" and "shortage of workers" simply relying on th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strategy of enterprise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effective public management from the whole angle of labor market and implement the public policy framework with "one basis point, three supporting systems".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10YJC790231)
【分类号】:F249.2;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姚先国,赖普清;中国劳资关系的城乡户籍差异[J];经济研究;2004年07期

2 李强,唐壮;城市农民工与城市中的非正规就业[J];社会学研究;200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明;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村经济发展[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周前锋;马智利;尹亮;;农民工的非正规就业及成人教育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8期

3 吴新生;晋新焕;;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3期

4 刘强;翟印礼;张琳莉;;农民工社会权益问题及制度性根源探析——以沈阳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2期

5 吴秀娟;;我国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2期

6 胡雅妮;郭威;;浅论农民工就业权益的法律保护[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鲍宇;;非农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障碍及对策分析[J];北方经济;2006年14期

8 冯涛;;贸易自由化与劳工标准全球化[J];比较法研究;2006年01期

9 彭新万;;论我国人力资本有效形成的制度变革——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例[J];商业研究;2005年23期

10 吴健辉;黄志坚;曾园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效益实证分析的模型选择与结论综述[J];商业研究;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贺振华;;农户的外出行为、土地流转与土地配置效率的可能改进[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2 宗成峰;张大勇;周婉;;按照构建和谐社会要求 改善农民工生存状态[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丁士军;陈风波;陈玉萍;;农户非农活动及其收入影响因素分析——以江汉平原农户为例[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李哲;丁士军;;江汉平原农户教育收益率分析[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丁士军;陈玉萍;陈风波;;农户非农活动及其收入影响因素分析——以江汉平原农户为例[A];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6 李哲;丁士军;;农村教育收益率实证分析 以湖北五县为例[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陈诗达;;工会协调劳动关系中的主要问题[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8 陈诗达;;强化工会协调劳动关系的对策思考[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9 陈诗达;;完善政府在劳动关系调整中的角色思考[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10 张红宇;;城乡统筹:工业化进程中的阶段性、结构转换与制度创新[A];论城乡统筹发展与政策调整——城乡统筹发展与政策调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栾敬东;发达地区农村外来劳动力和移民管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2 陈欣欣;农业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与迁移——理论、实证与政策分析[D];浙江大学;2001年

3 程连升;中国五十年反失业政策研究(1949-1999)[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吴要武;制度障碍下的乡城迁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申培轩;农村现代化视野中的高等教育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刘晓峰;我国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的制度性障碍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丁士军;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国农村家庭养老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0年

8 李毳;城市化过程中农民进城就业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9 刘秀梅;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其经济效应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10 陆慧;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民收入增长[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建平;政府在失业治理中的行为研究[D];郑州大学;2000年

2 司劲松;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就业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0年

3 陈碧霞;居民人力资本投资行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4 陈跃华;浙江省农户收入多样化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5 赵卫星;经济增长与中国农村教育投资[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刘浩宇;中国现代人力资本形成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2年

7 董奋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0年

8 李红霞;1949年后的中国户籍制度变迁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文正东;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教育的现存问题和发展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桃红;经济转型期国有企业就业制度的变迁分析[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众;健康对非农就业及其工资决定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4年02期

2 姚先国,赖普清;中国劳资关系的城乡户籍差异[J];经济研究;2004年07期

3 王美艳;;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工资差异[J];经济研究;2005年12期

4 邓曲恒;古斯塔夫森;;中国的永久移民[J];经济研究;2007年04期

5 蔡f ;;中国劳动力市场发育与就业变化[J];经济研究;2007年07期

6 孙文凯;路江涌;白重恩;;中国农村收入流动分析[J];经济研究;2007年08期

7 李若建;城镇户籍价值的显化与淡化过程分析[J];社会科学;2001年09期

8 李强,唐壮;城市农民工与城市中的非正规就业[J];社会学研究;2002年06期

9 李春玲;文化水平如何影响人们的经济收入——对目前教育的经济收益率的考查[J];社会学研究;2003年03期

10 金一虹;非正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与发展[J];学海;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佳亮;;“劳动关系的管治与自治之二——非标准劳动关系”研讨会简讯[J];探索与争鸣;2011年05期

2 ;全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先进表彰暨经验交流会在京举行 习近平会见与会代表并讲话[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年09期

3 ;共同谱写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新篇章[J];中国职工教育;2011年09期

4 叶剑峰;;谱写和谐劳动关系新篇章[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1年02期

5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倡议书[J];中国职工教育;2011年09期

6 本刊记者;;全省劳动关系工作座谈会在滨州召开[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11年06期

7 唐仁惠;;和谐社会视域下的海安劳动关系[J];江苏政协;2011年07期

8 李新临;;全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先进表彰暨经验交流会在北京举行[J];中国劳动;2011年09期

9 方妙英;;三方联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J];经营与管理;2011年07期

10 郑言石;;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促进和谐辽宁建设[J];共产党员;2011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诗达;;2006浙江就业报告——劳动关系问题研究 摘要[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2 王健;;劳动关系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再论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性[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陈诗达;;市场化进程中的劳动关系变迁[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4 陈诗达;;导论:和谐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和谐的基础[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5 陈诗达;;当前劳动关系的主要矛盾及原因[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6 陈诗达;;劳动合同制度对劳动关系的影响[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7 陈诗达;;收入分配制度对劳动关系的影响[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8 陈诗达;;教育培训制度对劳动关系的影响[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9 陈诗达;;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10 陈诗达;;和谐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和谐的基础[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选集(第五辑)[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静;创建劳动关系和谐单位活动启动[N];石家庄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许成宽;我省积极创建和谐劳动关系[N];安徽经济报;2010年

3 宣云 谢志军;谱一曲和谐劳动关系的赞歌[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0年

4 首席记者 齐泽萍;我省努力营造和谐劳动关系[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5 陈木兰;锡市依托社区协调劳动关系[N];锡林郭勒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白潇;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N];榆林日报;2010年

7 本报评论员 张宪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需找准平衡点[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8 钱续坤 王德华;怀宁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N];安庆日报;2010年

9 徐侃 张凡;共建和谐 稳定劳动关系[N];安庆日报;2010年

10 记者 尹娜;构建和维护新区和谐劳动关系[N];滨海时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巍;和谐劳动关系的政治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2 高新会;论转轨时期我国劳动关系的制度变迁[D];暨南大学;2006年

3 梁茵;构建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高杰;私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5 蔡毅芬;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6 徐长玉;中国劳动力市场培育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7 洪泸敏;私营企业劳动关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8 黄昆;劳动法主体体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9 时博;派遣用工的战略选择、制度构型和资源整合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10 杨正喜;珠三角以农民工为劳动者的劳资冲突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秋福;论行政权介入劳动关系的界限及方式[D];广东商学院;2011年

2 解立峰;山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花蓓;上海市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杨娜;《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件下济南市劳务派遣市场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陈永;企业改制过程中的劳动关系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李立;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雇佣劳动关系[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朱平;试论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D];中南大学;2007年

8 李欣宇;和谐社会背景下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9 杨思;我国企业规章制度的规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10 付大鹏;政府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3106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23106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7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