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对第三部门的公共政策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2 13:46
第三部门在公共管理中具有独特的功能优势。它可以提供部分公共产品,提升公共管理绩效,促进社会自治和秩序稳定等,但目前政府在第三部门的管理上,还存在一些政策上的滞后。本文从公共政策管理的视角,运用学科前沿理论,在综合分析、评判第三部门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目前第三部门的功能、困境及发展趋势,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提出了第三部门发展的路径选择,特别强调公共政策管理的作用及其体系设计。指出:第一,第三部门作为公共政策一方主体,仍需政府的监督、引导和管理;第二,政府作为公共政策决策的主体,拥有资源优势,以及坚持公共性的政策目标和价值取向,它对暂时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政策对象第三部门承担着管理的职责和义务;第三,政府对第三部门的管理应符合现实需要,即有度、有序。本文的研究成果,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层面上,都是相当有限的,存在着不足,今后将在政府与第三部门关系、第三部门的属性、产权、运作机制和制度环境等方面进一步开拓。
【文章来源】: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动机与研究价值
1.2 基本思路与分析框架
1.3 主要方法
1.4 几点创新
2 国内外研究成果
2.1 国外研究的基础理论
2.1.1 合约失灵理论
2.1.2 政府失灵理论
2.1.3 第三者政府理论和志愿失灵理论
2.1.4 政府、市场、志愿部门相互依赖理论
2.2 国内研究的成果
2.3 目前研究中的几大问题
3. 政府对第三部门公共政策管理的现状分析
3.1 第三部门发展的状况
3.1.1 第三部门兴起的背景
3.1.2 第三部门发挥的积极作用
3.2 政府公共政策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3.2.1 政府还权于第三部门
3.2.2 提升第三部门治理能力
3.2.3 赋予第三部门独立的法律地位
3.3 政府公共政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3.1 资源不足,治理能力有限
3.3.2 法律地位低下,缺乏独立性
3.3.3 组织行为严重不规范
3.4 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4.1 法律政策环境的不健全
3.4.2 社会道德约束的失范
3.4.3 政府角色的异位
4 政府公共政策管理的基本思路
4.1 树立正确的公共政策理念
4.1.1 视公众为合作伙伴而非对立者
4.1.2 保证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4.1.3 支持准政策主体的发展
4.1.4 重视“预防”而非“治疗”
4.2 注重公共政策环境的优化
4.2.1 提倡公共道德和公共责任
4.2.2 加强法制建设
4.2.3 推进公共管理的社会化
4.3 实施系统有序的管理办法
4.3.1 建立健全第三部门组织发展体系
4.3.2 进一步完善第三部门组织管理体系
4.3.3 努力形成第三部门组织独立运作的法制体系
5 政府公共政策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5.1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5.2 改革相关制度体制
5.2.1 改革现行的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双重许可的管理体制
5.2.2 引入竞争机制、监督机制与评估机制
5.3 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5.4 改变政府部门的角色定位
5.5 促进第三部门的能力建设
5.5.1 建立健全组织内部治理机制
5.5.2 完善组织内部自律机制
5.6 强化第三部门的道德约束力量
5.7 加强政府公共政策管理评估体系的建设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和谐社会建构中的民间社会组织及其社会政策[J]. 徐永祥. 学海. 2006(06)
[2]第三部门的理论机理及其经营机制的特征[J]. 詹国彬.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6(01)
[3]改革中国民间组织监管体制的建议[J]. 王名. 中国改革. 2005(11)
[4]政府对第三部门的管理是否应该淡化[J]. 吴显庆.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5(04)
[5]关于我国第三部门发展的政策建议[J]. 李恒光. 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04)
[6]公共管理的重要主体:迅猛崛起的第三部门[J]. 吴湘玲.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4(05)
[7]中国民间组织的“2003现象”[J]. 王名,徐宇珊. 学海. 2004(04)
[8]中国非营利组织的“二重性”及其监管问题[J]. 朱光磊,陆明远. 理论与现代化. 2004(02)
[9]浅析我国第三部门的发展与制度创新[J]. 黄晓军. 探索与争鸣. 2003(08)
[10]第三部门: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J]. 赵慧珠.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2(10)
本文编号:3511817
【文章来源】: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动机与研究价值
1.2 基本思路与分析框架
1.3 主要方法
1.4 几点创新
2 国内外研究成果
2.1 国外研究的基础理论
2.1.1 合约失灵理论
2.1.2 政府失灵理论
2.1.3 第三者政府理论和志愿失灵理论
2.1.4 政府、市场、志愿部门相互依赖理论
2.2 国内研究的成果
2.3 目前研究中的几大问题
3. 政府对第三部门公共政策管理的现状分析
3.1 第三部门发展的状况
3.1.1 第三部门兴起的背景
3.1.2 第三部门发挥的积极作用
3.2 政府公共政策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3.2.1 政府还权于第三部门
3.2.2 提升第三部门治理能力
3.2.3 赋予第三部门独立的法律地位
3.3 政府公共政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3.1 资源不足,治理能力有限
3.3.2 法律地位低下,缺乏独立性
3.3.3 组织行为严重不规范
3.4 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4.1 法律政策环境的不健全
3.4.2 社会道德约束的失范
3.4.3 政府角色的异位
4 政府公共政策管理的基本思路
4.1 树立正确的公共政策理念
4.1.1 视公众为合作伙伴而非对立者
4.1.2 保证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4.1.3 支持准政策主体的发展
4.1.4 重视“预防”而非“治疗”
4.2 注重公共政策环境的优化
4.2.1 提倡公共道德和公共责任
4.2.2 加强法制建设
4.2.3 推进公共管理的社会化
4.3 实施系统有序的管理办法
4.3.1 建立健全第三部门组织发展体系
4.3.2 进一步完善第三部门组织管理体系
4.3.3 努力形成第三部门组织独立运作的法制体系
5 政府公共政策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5.1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5.2 改革相关制度体制
5.2.1 改革现行的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双重许可的管理体制
5.2.2 引入竞争机制、监督机制与评估机制
5.3 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5.4 改变政府部门的角色定位
5.5 促进第三部门的能力建设
5.5.1 建立健全组织内部治理机制
5.5.2 完善组织内部自律机制
5.6 强化第三部门的道德约束力量
5.7 加强政府公共政策管理评估体系的建设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和谐社会建构中的民间社会组织及其社会政策[J]. 徐永祥. 学海. 2006(06)
[2]第三部门的理论机理及其经营机制的特征[J]. 詹国彬.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6(01)
[3]改革中国民间组织监管体制的建议[J]. 王名. 中国改革. 2005(11)
[4]政府对第三部门的管理是否应该淡化[J]. 吴显庆.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5(04)
[5]关于我国第三部门发展的政策建议[J]. 李恒光. 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04)
[6]公共管理的重要主体:迅猛崛起的第三部门[J]. 吴湘玲.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4(05)
[7]中国民间组织的“2003现象”[J]. 王名,徐宇珊. 学海. 2004(04)
[8]中国非营利组织的“二重性”及其监管问题[J]. 朱光磊,陆明远. 理论与现代化. 2004(02)
[9]浅析我国第三部门的发展与制度创新[J]. 黄晓军. 探索与争鸣. 2003(08)
[10]第三部门: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J]. 赵慧珠.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2(10)
本文编号:35118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3511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