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酒店管理论文 >

吉林省满族饮食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分析——基于三种发展模式的调研

发布时间:2021-08-20 12:32
  白山黑水中孕育的吉林满族有着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吉林省满族饮食文化开发目前有三种模式,即餐馆式、企业式、农家院式。对其进行发展战略(SWOT)分析后认为:吉林省满族饮食文化开发有地域优势和文化优势,但也存在着产业链不健全、营销观念落后、专业人才缺乏、产品单一、前期调研不足等问题。在文化产业开发浪潮和"互联网+"时代的引领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发展民族饮食文化的政策,这些都有利于满族饮食文化产业的开发。要基于自身资源禀赋基础上,加强对满族饮食文化的整理和挖掘,并结合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扶持民族企业,创建品牌,采用多种营销模式。同时注意人才培养,将民众、企业、政府、学者、市场有机结合,发展满族饮食文化产业,推动民族地区和吉林省总体经济的发展。 

【文章来源】:经济视角. 2019,(06)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吉林满族饮食文化产业化开发的三种模式
    (一)饭店式
        1.“拦三菜”
        2. 伊通烧鸽子
    (二)有限公司式
        1. 敦化市的小万庄食品有限公司
        2. 打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三)农家院式
三、吉林满族饮食文化产业化开发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 地域优势
        2. 文化优势
    (二)劣势分析
        1. 低级开发,生产链、产业链等不健全,缺乏龙头企业的带领和推动
        2. 营销观念落后,品牌意识淡薄
        3. 专业人才缺乏,创新能力不足
        4. 产品单一,缺乏创意、独特性的纪念品
        5. 开发者前期研究匮乏,对本地区特色满族饮食认识不足
    (三)机遇分析
        1. 文化产业开发的大背景
        2.“互联网+”时代的影响
        3. 对于特色品牌的推广和支持
        4. 民族旅游的推动
    (四)挑战分析
        1. 现代化的冲击,传统传承方式受影响
        2. 周边众多满族地区文化宣传层出不穷
        3. 传承人越来越少,一些菜品都已经不复存在
四、吉林满族饮食文化产业化开发的策略分析
    (一)加强对满族饮食的田野调查,形成满族饮食文化的全面认识
    (二)政府要制定产业政策,充当好桥梁作用,大力引导和扶持民族企业
    (三)改变传统落后的开发模式,加强创新力度,建立品牌
    (四)综合运用多种营销模式,加强宣传力度,提升竞争力
    (五)注重人才培养,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民族旅游纪念品中的诸种交换关系[J]. 彭兆荣.  西北民族研究. 2016(02)
[2]跨地方饮食文化生产的过程研究──基于符号化的原真性视角[J]. 曾国军,刘梅,刘博,蔡晓梅.  地理研究. 2013(12)
[3]辽宁满族文化资源产业化策略研究[J]. 赵茜.  满族研究. 2012(04)



本文编号:33535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jiudianguanli/33535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3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