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搜索、能力重构与企业创新绩效——战略柔性的调节作用
本文选题:跨界搜索 切入点:能力重构 出处:《研究与发展管理》2017年04期
【摘要】:本研究构建了一个以能力进化和能力替代为中介变量、以战略柔性为调节变量的跨界搜索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被调节的中介模型,通过对国内290家制造企业的调研问卷进行假设检验,得出以下结论:跨界搜索对能力进化与能力替代都有积极影响,能力进化和能力替代对企业创新绩效均有积极影响;跨界搜索通过两种能力重构的完全中介作用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积极影响;战略柔性正向调节以能力进化为中介的跨界搜索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积极效应;战略柔性负向调节以能力替代为中介的跨界搜索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积极效应.研究结论为回答"跨界搜索如何影响创新"提供新思路,也为企业管理者突破资源及能力局限、快速推进创新提供了理论指导.
[Abstract]:In this study, we construct a regulated intermediary model in which capability evolution and capability substitution are the intermediary variables and strategic flexibility is the regulating variable.Based on the hypothetical test of 290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 China,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drawn: Cross-border search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both capability evolution and capability substitution, and capability evolution and capability substitution have positive effects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Cross-border search exerts positive influence on enterpris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through the complete intermediary of two kinds of capability reconfiguration, strategic flexibility positively adjusts the positive effect of cross-border search with capability evolution as intermediary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Strategic flexibility negatively regulates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cross-border search mediated by capability substitution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The conclusion of the study provides a new way to answer "how cross-border search affects innovation", and also provides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managers to break through the limitation of resources and ability and to promote innovation quickly.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企业技术跨越过程中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与演化机理研究”(71272175),“新产品开发中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的协同机制研究”(71472055)
【分类号】:F27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丹;葛玉辉;饶启聪;;有效识别员工的真实绩效水平[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8年09期
2 陈守明;王朝霞;;企业绩效差异来源的实证研究述评[J];经济论坛;2010年09期
3 魏文川;;企业公益活动驱动因素与绩效关系研究[J];商业时代;2012年04期
4 姚树荣;企业绩效差异根源理论的演变与创新[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3年03期
5 王建优;;产业类型、所有制与企业的绩效差异:检验和解释[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6 李海燕;;绩效改善:从员工培训开始[J];中外管理;2014年04期
7 陈立泰,姚树荣;创新型人力资本及其集成决定论——一种对企业绩效差异成因认识的新视角[J];云南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8 韩树英;王戈阳;宋增基;;基于继任理论的领导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实证分析[J];商业时代;2010年11期
9 屈宝强;;企业战略信息管理绩效调控[J];图书情报知识;2007年06期
10 韩召和;;绩效考核能强制分布吗?[J];管理@人;2007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陈冬华;齐祥芹;;地区制度环境与部分民营化绩效——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当代会计评论(第3卷第1期)[C];2011年
2 张玉臣;朱金燕;;不同技术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绩效比较研究——基于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研究[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3 官建成;陈凯华;;中国省域研发生产前沿绩效的测度框架——基于SBM-DEA/RD-Malmquist的实证分析[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力;孵化器绩效差异的内在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林浚清;中国上市公司高管绩效激励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王东清;企业IT能力及其绩效贡献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4 郑素丽;组织间资源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滕广升;企业员工三维度绩效考核模型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5年
2 朱卫杰;云创新模式下不同创新平台的绩效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张朋朋;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相关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4 苏蕊蕊;研发投入和研发团队网络结构对汽车企业创新绩效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5 司礼贤;中小板高成长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6年
6 邹阳;基金持股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6年
7 彭杏;基于多层线性模型的时间与创造性绩效关系研究[D];东华大学;2017年
8 程丽敏;顾客欺凌与工作绩效的关系[D];深圳大学;2017年
9 张小丽;服务类企业员工绩效评估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10 邓志翔;高绩效工作系统及其生效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044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jixiaoguanli/1704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