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能力迁徙与企业创新绩效弱化:成功经验的阴暗面效应
本文选题:成功经验 + 陷阱 ; 参考:《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7年10期
【摘要】:组织学习理论对成功经验可能产生的过度开发陷阱给予了警示,但它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却仍缺乏系统的实证检验。同时,动态能力对不同企业绩效产生的差异性影响也未得到足够的关注。基于对动态能力迁徙的思考,研究成功经验陷阱对创新动态能力及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通过117家中大型中高科技企业的问卷调查,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成功经验陷阱抑制企业的创新动态能力,进而弱化了其对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而组织情境因素如战略和环境动态性对三者关系的权变调节效应并不显著。研究通过实证揭示了知识对能力和绩效可能产生的阴暗面效应,同时完善了学界对动态能力迁徙原因的认知。
[Abstract]:The theory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cautions the possible over-exploitation trap of successful experience, but its influence mechanism on firm performance is still lack of systematic empirical test.At the same time, the effect of dynamic capability on the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enterprises is not paid enough attention.Based on the thinking of the migration of dynamic ability, the influence of success experience trap on innovation dynamic ability and enterpris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s studied.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117 medium and large medium and high tech enterprises,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trap of successful experience inhibits the dynamic ability of innovation and weakens the positive influence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However, organizational situational factors, such as strategic and environmental dynamics, have no significant regulatory effec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The study reveals the potential dark side effect of knowledge on competence and performance, and improve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reasons for the migration of dynamic capacity in academic circles.
【作者单位】: 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江西外语外贸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673082)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基金项目(GL1557)
【分类号】:F273.1;F276.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治翰,蔡芸,胡汉辉;能力发展循环支撑下的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基于动态能力的分析[J];管理科学;2004年04期
2 王建峰;基于知识发展的动态能力进化[J];求索;2004年10期
3 鄢德春;;动态能力的概念和理论有价值吗?[J];科学学研究;2007年03期
4 王铁骊;高阳;;复杂环境下动态能力的内涵探析[J];生产力研究;2008年15期
5 张韬;;动态能力功效对资源基础的扩展研究[J];商业时代;2010年06期
6 王建刚;吴洁;张青;施琴芬;张运华;;动态能力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工业技术经济;2010年12期
7 张春明;张英华;;从动态能力到超动态能力——理论研究述评及前瞻[J];商业时代;2013年03期
8 李朝明;杜宝苍;林惠娟;;基于动态能力的企业协同知识创新问题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3年01期
9 齐永兴;;内蒙古中小企业动态能力影响因素与培育途径探索[J];前沿;2013年13期
10 陶志峰,陈殷华,易卫平;企业的动态能力分析框架[J];生产力研究;200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李大元;;动态能力到底是什么?[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2 白景坤;顾飞;;动态能力生成的整合研究:惯例演化、战略更新及其组织嵌入[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尹丽萍;;基于动态能力双过程-两阶段模型的案例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4 李辉;张晓明;;企业家社会资本、自主创新水平与组织动态能力[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5 江积海;刘敏;;动态能力主导逻辑重构及其与竞争优势关系的实证研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6 黄振雷;吴淑娥;刘学;;企业的动态能力观:回顾和研究建议[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7 韵江;李青霞;;动态环境下企业能实现资源和能力的互动吗?——基于辽渔集团的案例分析与启示[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周军;从核心竞争力到动态能力[N];首都建设报;2008年
2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马浩;资源与能力:企业特定性与竞争优势[N];湖北日报;2006年
3 马浩;资源与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磊磊;基于竞合互动视角的企业动态能力形成及作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2 林萍;组织动态能力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董保宝;基于网络结构的动态能力与企业竞争优势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黄俊;动态能力、自主创新能力与联盟绩效关联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5 梁旭晖;基于稳定型战略的企业动态能力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6 胥家硕;动态能力、制度与企业绩效的关联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俞枫;以动态能力为中介的信息技术驱动的企业战略转型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8 海本禄;国际化背景下的企业动态能力绩效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卢剑峰;民营企业社会资本对动态能力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10 张建东;企业动态能力与跨期绩效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明辉;动态能力对企业组织变革速度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龙静;基于动态能力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竞争力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3 徐雪忱;基于动态能力的国内汽车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5年
4 郭玉玉;技术多元化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5 黄丙东;制度许可下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后动态能力重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6 孙凡云;企业家资源、动态能力和企业创业期的绩效[D];东北大学;2013年
7 张燕红;TMT特质、动态能力与企业绩效:非线性关联关系的实证研究[D];福州大学;2014年
8 贾冉;基于动态能力的邯郸房地产企业战略转型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6年
9 崔亚枫;制造型中小企业行为、动态能力与企业战略变化关系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10 肖菁菁;精神型领导、组织动态能力与酒店组织创造力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7377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jixiaoguanli/1737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