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创新、渐进性创新绩效与企业竞争优势关系研究
本文选题:内向型开放式创新 + 外向型开放式创新 ; 参考:《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在全球经济时代,企业创新活动开放程度越来越明显。任何企业都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开展开放式创新取得创新绩效,进而建立自身的竞争优势。因此开放式创新、创新绩效、竞争优势三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随着企业创新绩效及竞争优势的提升,企业规模会进一步扩大,内部规范化程度也会逐渐增强。然而,这种规范化常常会束缚和抑制企业创新,影响其创新绩效和竞争优势的提升,这成为当前中国企业的创新困境。目前理论界和实践界对企业开放式创新、渐进性创新绩效、竞争优势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规范化在三者之间作用的探讨仍较为缺乏。为此,本文立足中国企业情境,构建开放式创新、渐进性创新绩效、竞争优势与规范化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刻画两种类型的开放式创新——内向型/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对渐进性创新绩效、竞争优势的影响,以及揭示企业内部规范化程度的高低对开放式创新、渐进性创新绩效与竞争优势关系的作用。本论文综合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运用SPSS22.0、AMOS22.0分析工具,对开放式创新、规范化、渐进性创新绩效和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包括:(1)内向型/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均能显著正向影响竞争优势。企业无论是引进外部知识和技术,还是将内部有价值的创意和技术转移到外部,均有利于提升其技术、产品和市场在行业内的地位。(2)渐进性创新绩效在内向型/外向型开放式创新与竞争优势之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企业利用内向型和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形成竞争优势部分依赖于渐进性创新绩效的提升。(3)规范化负向调节内向型开放式创新与渐进性创新绩效的关系,高度规范化情境下内向型开放式创新对渐进性创新绩效的正面效应变弱,进而抑制了对竞争优势的促进作用。基于研究结论,本文从构建开放式创新平台、加速内外部知识整合、建立与创新匹配的管理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企业开放式创新的思路和启示,希望能对中国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实践上的参考。从理论意义来看,本研究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情景下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实证研究。从实践意义来看,本研究有助于深化企业对开放式创新的认识和理解,引导企业转变建立竞争优势的思路。
[Abstract]:In the global economic era, the degree of openness of enterprise innovation activitie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bvious. To some extent, any enterprise obtains th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through carrying out open innovation, and then establishes its own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erefore, open innovati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exist causality.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e scale of enterprises will be further expanded, and the degree of internal standardization will be gradually enhanced. However, this kind of standardization often restrains and restrains the enterprise innovation, affects its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nd the enhancement of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which becomes the innovation dilemma of the Chinese enterprises at present. At present, the relationship among open innovation, progressiv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the role of standardization among them are still lacking in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ircles. Therefore, based on the situation of Chinese enterprises,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conceptual model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pen innovation, progressiv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standardization.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effects of two types of open innovation--introverted / extroverted open innovation on the performance of incremental innovation,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reveals that the degree of standardization within the enterprise affects the open innovation. The rol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cremental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is thesis synthesizes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research method, uses the SPSS 22.0 / AMOS22.0 analysis tool, carries on the research to the open innovation, the standardization, the gradual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nd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relations. The main conclusions include: (1) Introverted / extroverted open innovation can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affect competitive advantage. Whether it is the introduction of external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or the transfer of valuable ideas and technologies from inside to the outside, enterprises are in a position to upgrade their technology. The position of product and market in the industry. (2) gradual innovation performance plays a part intermediary role between introverted and extroverted open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enterprises using introverted and extroverted open innovation is partly dependent on the promotion of incremental innovation performance.) standardized negative regul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ward open innovation and incremental innovation performance. The positive effect of introverted open innovation on the performance of incremental innovation is weakened under the highly standardized situation, which further inhibits the promotion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Based on the research conclusion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deas and enlightenment of open innovation from three aspects: constructing open innovation platform, accelerating the integration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knowledge, and establishing management mechanism matching with innovation. Hope to provide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nterprises. From the theoretical point of view, this study further promotes the empirical study of open innovation in Chinese context. From the practical point of view, this study is helpful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and understanding of open innovation, and guide enterprises to change the idea of establish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7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后锐;张毕西;;企业开放式创新:概念、模型及其风险规避[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年03期
2 李义平;;企业的封闭式创新和开放式创新[J];四川统一战线;2006年11期
3 杨速炎;;走“开放式创新”之路[J];中国中小企业;2007年08期
4 杨速炎;;正在兴起的“开放式创新”[J];中外企业文化;2007年11期
5 ;《开放式创新:机理与模式》[J];中国科技论坛;2008年10期
6 刘积仁;陈振烨;;善用开放式创新[J];经理人;2008年11期
7 葛秋萍;;经济收益驱力下开放式创新模式的实施条件选择[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年02期
8 彭正龙;季光辉;陶然;;组织认知对中国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启示[J];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9 纪霞;;我国民营企业导入开放式创新的必要性论证与路径选择[J];特区经济;2010年05期
10 乐益民;;国内企业实施“开放式创新”模式的管理研究[J];中国商贸;2010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圆圆;刘国新;李霞;;开放式创新研究述评[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余芳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开放式创新源管理[A];第三届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科教发展战略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3 韵江;李品媛;王帅英;吴艳妮;;开放式创新:懒惰论还是冒险论?——基于大连光洋的案例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4 何郁冰;陈劲;;开放式创新促进创新绩效的学习机制研究[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叶树光;傅咏梅;;第三十六章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企业开放式创新研究[A];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企业发展: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9~2010)[C];2009年
6 王圆圆;刘国新;杨坤;;开放式创新的外部有效性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7 崔政;;开放式创新视野下的科研团队创新能力培养[A];2012年全国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暨科学技术学两委联合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夏恩君;张明;王素娟;张一;;开放式创新社区网路创新绩效研究——基于数理分析与实证检验[A];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3年
9 刘云;叶选挺;樊威;;开放式创新下的产业创新国际化模式初探[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王爱峰;侯光明;刘存福;;面向军民融合的开放式创新服务平台建设[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4分会场: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闫敏;开放式创新:需要激活员工网络[N];粮油市场报;2012年
2 阿克苏诺贝尔全球创新及研发总监 乔斯·克伦特耶斯;“开放式创新”改变游戏规则[N];中国质量报;2013年
3 乔斯·克伦特耶斯 阿克苏诺贝尔负责开放式创新的全球创新及研发总监;打造开放式创新理念[N];中华工商时报;2013年
4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余江;推动“高层次双向开放式创新”[N];科技日报;2013年
5 互联网“长尾理论”提出者 克里斯·安德森;应全面推动开放式创新[N];中国信息化周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陈岩;开放式创新的时代更需专利保护[N];四川日报;2014年
7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刘世锦;试论开放式创新[N];中国信息报;2006年
8 棠棣;呼唤开放式创新[N];中国医药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李静瑕;开放式创新:外伸技术链条[N];中国企业报;2008年
10 伍翠群 吕能能;“开放式创新”破解闭门造车的困境[N];经济观察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志强;开放式创新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2 张玲;开放式创新、技术商业化能力与企业成长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3 赵树良;互联网背景下区城开放式创新与资源共享模式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4 郭源生;面向开放式创新的高技术企业赢利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5 闫春;创新开放度与开放式创新绩效的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6 夏文俊;网络组织下企业知识租金的获取:开放式创新及知识治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7 彭小宝;基于价值网络的中小企业开放式创新运行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8 刘玮;开放式创新环境下技术密集型企业创新能力演化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9 吴波;开放式创新范式下企业技术创新资源投入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张永成;开放式创新下的组织网络能力建构[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观秀;企业开放式创新及其运行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2 王方;开放式创新对中国的挑战和应对[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3 付山丹;开放式创新下的吸收/解吸能力与跨界搜索[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4 周志辉;江西茂胜公司开放式创新策略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5 王亚琼;协商推广流程与开放式创新惯例的演化博弈模型及仿真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6 于俊杰;面向解决社会问题的开放式创新社区设计与实践[D];清华大学;2015年
7 杜栋;政府质量、开放式创新与企业创新绩效[D];内蒙古大学;2016年
8 刘倩倩;科技型小微企业开放式创新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9 韦周雪;企业开放式创新动力源—七力模型的解构[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10 郭玉琦;开放式创新环境下企业技术竞争情报工作体系及运行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0069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jixiaoguanli/2006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