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绩效管理论文 >

异质性企业高管在职消费与货币薪酬的治理效应研究——兼论在职消费的“代理观”与“效率观”

发布时间:2018-10-12 07:25
【摘要】: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实证考察了高管在职消费与货币薪酬的治理效应。研究表明:(1)总体而言,高管在职消费与企业绩效之间呈"倒U型"关系,这表明"代理观"与"效率观"是有机统一的;高管货币薪酬激励对企业绩效提升的边际效应远大于在职消费发挥的边际效应。(2)公司的治理水平、内部特征、外部市场环境及产权性质等均会显著影响在职消费的两种机制对企业的治理效应。(3)国有企业高管在职消费同样呈"倒U型"特征,而民营企业高管的在职消费则呈线性递增特征。上述发现厘清了高管在职消费的"代理观"与"效率观"之间的关系,其对既有研究构成了有益的补充,同时对企业激励机制的制定而言亦具有重要的实践启示意义。
[Abstract]:Based on the microcosmic data of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this paper empirically investigates the governance effect of executive's in-service consumption and monetary compens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overal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ecutive in-service consumption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is "inverted U", which indicates that "agency" and "efficiency" are organic unity; The marginal effect of executive monetary incentive on corporate performance is much larger than that of in-service consumption. (2)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level, internal characteristics, The external market environment and the nature of property rights will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governance effects of the two mechanisms of in-service consumption on enterprises. (3) the in-service consumption of senior executives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s also characterized as "inverted U". On the other hand, the on-job consumption of private enterprise executives is linearly increasing. The above findings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gency view" and "efficiency view" of executive in-service consumption, which is a useful supplement to both the research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enterprise incentive mechanism.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暨南大学产业组织与规制研究所;
【分类号】:F272.92;F272.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章波;;全流通的治理效应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6年05期

2 陈杰;姚芳;;债务融资的治理效应分析[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6年11期

3 张琳;;公司负债的治理效应分析[J];商业会计;2007年23期

4 张敏;;我国债务融资治理效应的思考[J];北方经贸;2008年11期

5 李伟;唐洋;;激励补偿机制对恶性增资的治理效应[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6 刘倩;;我国制度环境与债务治理效应研究综述[J];企业导报;2011年10期

7 金颖;;机构投资者治理效应的机理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年07期

8 薛有志;郭勇峰;;公司战略制定过程的治理效应研究[J];公司治理评论;2011年02期

9 张兆国;康自强;胡延菊;;试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治理效应[J];中国软科学;2003年12期

10 洪敏;;融资结构的财务治理效应研究——以我国上市公司为例[J];北方经贸;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亮亮;黄国良;;金融发展、产权性质与银行贷款的治理效应——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司治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张云婧;对上市公司债权治理效应的分析[N];中国审计报;2004年

2 姜付秀 张敏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机构投资者发挥治理效应的环境亟待完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华泰证券研究所 王帅;安全治理效应初显 供应能力有望提高[N];上海证券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汤小莉;自然人控股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及其治理效应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万丛颖;基于代理冲突视角的股权治理效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3 张玉;财税政策的环境治理效应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4 江金锁;市场环境、实际控制人控制方式与负债治理效应[D];暨南大学;2011年

5 郭慧;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治理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婷婷;货币政策、商业信用融资与企业未来业绩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2 谢依云;公司总部所在地与机构投资者治理效应[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3 杨明娜;河北省环境污染治理效应的实证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4 吕启华;我国债务治理效应影响因素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5 黄鹂;市场化进程、终极控制权与债务融资治理效应[D];苏州大学;2010年

6 杨敏;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治理效应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7 邹宗荣;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的治理效应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朱蕾;全流通背景下的股权激励治理效应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9 徐辉;上市公司债务治理效应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10 郭娟花;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财务治理效应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2652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jixiaoguanli/22652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b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