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单纯性肥胖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11 13:52
【摘要】:近年来,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和肥胖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全民健身计划(2016年-2020年)》(国发[2016]37号)强调指出“将青少年作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人群,大力普及青少年体育活动,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将提高青少年的体育素养和养成健康行为方式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保证学生在校的体育场地和锻炼时间,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工作考核体系,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全面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积极发挥“青少年阳光体育大会”等青少年体育品牌活动的示范引领作用,使青少年提升身体素质、掌握运动技能、培养锻炼兴趣,形成终身体育健身的良好习惯。”单纯性肥胖小学生作为体质健康问题的突出群体,更是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课外体育锻炼对改善单纯性肥胖小学生体质健康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直接增加了单纯性肥胖小学生在参加锻炼期间的体力活动水平,还会通过改善单纯性肥胖小学生的运动习惯提高其整体体力活动水平,有助于减少肥胖的发生。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上海市徐汇区单纯性肥胖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徐汇区单纯性肥胖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根据调查结果得出相关结论并提出建议,希望能对改善上海市徐汇区单纯性肥胖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状况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研究结果显示:1、徐汇区单纯性肥胖小学生超重和肥胖率较高,分布不均衡,随着年龄的增长,超重和肥胖的学生比率也增加,男生肥胖总数超过女生,而且在这些单纯性肥胖小学生中大部分学生会因为自己的肥胖而苦恼。2、徐汇区单纯性肥胖小学生在校内课外体育锻炼中基本能保证每天锻炼一小时,锻炼中运动强度达到中等水平,女生的运动强度明显低于男生,学生对校内课外体育锻炼现状较满意,对学校配套设施满足情况一般。3、徐汇区单纯性肥胖小学生参加校外体育锻炼中,大多数以家庭体育锻炼为主,家长能够带孩子一起参与锻炼,但是社区体育活动、体育社团参加量较少。徐汇区单纯性肥胖小学生在校外选择项目的特点是对场地要求较低的项目,男女生在参加校外体育锻炼的项目选择上差异性大。4、徐汇区单纯性肥胖小学生参加校外体育锻炼的制约因素有学习压力过大,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锻炼,身体素质差,技术不好怕受伤,社区场地较少。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压力的增长,家长和肥胖小学生都忽略课外体育锻炼,一味地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忽视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图文】:
图 4-1 徐汇区单纯性肥胖小学生检出情况统计通过本次体质测试数据统计,调查的 202 名单纯性肥胖小学生中,有,109 名男生,从图 4-1 数据结果能够看出:当前上海市徐汇区单纯生男女单纯性肥胖检出情况差异大,男生单纯性肥胖人数占总检出,女生单纯性肥胖人数占总检出人数的 46%,由此可以说明徐汇区单学生中男生人数超过女生。
图 4-2 单纯性肥胖检出男女比例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青少年肥胖率呈趋势,逐渐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心理健康是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重要组值得大众关注,在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中肥胖占有举足轻重的定程度上肥胖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表 4-1 单纯性肥胖小学生对自身体型苦恼程度统计表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623.8
【图文】:
图 4-1 徐汇区单纯性肥胖小学生检出情况统计通过本次体质测试数据统计,调查的 202 名单纯性肥胖小学生中,有,109 名男生,从图 4-1 数据结果能够看出:当前上海市徐汇区单纯生男女单纯性肥胖检出情况差异大,男生单纯性肥胖人数占总检出,女生单纯性肥胖人数占总检出人数的 46%,由此可以说明徐汇区单学生中男生人数超过女生。
图 4-2 单纯性肥胖检出男女比例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青少年肥胖率呈趋势,逐渐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心理健康是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重要组值得大众关注,在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中肥胖占有举足轻重的定程度上肥胖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表 4-1 单纯性肥胖小学生对自身体型苦恼程度统计表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623.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银小芹;;青少年体力活动能力下降因素与提升策略研究[J];武术研究;2017年02期
2 ;国家体育总局印发《青少年体育“十三五”规划》全面促进青少年体育发展[J];青少年体育;2016年09期
3 杨荣远;;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论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6年15期
4 杨建川;;重庆市青少年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6年07期
5 崔东霞;梁春艳;;新时期体育锻炼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J];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2015年11期
6 ;卫计委发布《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J];中国药店;2015年14期
7 杨细文;周建梅;;体育锻炼对心理应激的影响研究[J];运动;2015年11期
8 高永成;崔红艳;;我国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影响因素的总结与思考[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9 金亚虹;刘敬雯;姚家新;杨sユ,
本文编号:25253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jixiaoguanli/2525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