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创新主体差异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9 08:26
【摘要】:基于传统的“封闭式”创新理念下,组织边界和创新流程相对封闭,企业一方面进行高强度的研发活动,获得具备技术垄断和技术壁垒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重视新技术的保密性和独有性,防止技术外溢和技术外泄。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创新要素的空间联系和相互作用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相当大幅度的延展,要素获取途径亦愈发丰富起来。在这一契机下,开放式创新应运而出,企业在开放式创新过程中跨越技术边界、组织边界和文化边界,实现价值链资源整合。随着开放式创新的概念的不断修正和拓展,其外延和内涵亦不同程度的拓展和丰富。然而,创新主体差异性本身的构成维度复杂,不同维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路径不同。因此,开放式创新主体差异性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存在较大的争议,且不同维度的差异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围绕“如何最大程度的发挥异质性组织资源对企业开放式创新绩效提升的作用效果”这一核心问题,主要遵循了三条线索:一是,知识基础观视角,差异性的知识元素组合是企业创新的基础,企业从不同群体和渠道获取的知识能够对创新绩效的提升带来正向效应;二是,组织学习视角,开放式创新提供给企业接触异质性资源的机会,但并不能保证企业有效地识别、吸收异质性知识,从而降低了组合创新的可能性;组织学习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双元组织学习能力对知识识别、利用和转化具有不同的作用程度;三是,社会资本视角,开放式创新主体创新行为受网络嵌入关系的影响,从网络关系视角去分析内生性的主体差异与外部环境和合作伙伴之间的联系与互动。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探析了开放式创新主体差异性(组织类型差异、技术能力差异和目标差异)、组织学习(探索式学习、利用式学习)、网络关系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基于此机制,提出了相关的理论研究假设和构建理论模型。基于理论模型,本研究对相关变量进行了测量,并对广东省、浙江省、重庆市和四川省四个区域进行样本数据的收集,共获得284份有效问卷。问卷分析结果显示,研究使用的测量题项均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进一步回归分析检验了开放式创新主体差异性与创新绩效关系间理论假设的合理性,实证结果支持了本研究的大部分理论假设。结果表明:(1)开放式创新主体组织差异与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开放式创新主体技术能力差异与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开放式创新主体目标差异对创新绩效有负向效应。(2)组织类型差异与探索式学习有正向效应;探索式学习在开放式创新主体组织类型差异与创新绩效关系之间起着中介作用;组织类型差异与利用式学习呈倒U型关系;利用式学习在开放式创新主体组织类型差异与创新绩效关系之间起着中介作用;技术能力差异与探索式学习有正向效应;探索式学习在开放式创新主体技术能力差异与创新绩效关系之间起着中介作用;技术能力差异与利用式学习呈倒U型关系;利用式学习在开放式创新主体技术能力差异与创新绩效关系之间起着中介作用;目标差异与探索式学习有负向效应;探索式学习在开放式创新主体目标差异与创新绩效关系之间起着中介作用;目标差异与利用式学习有负向效应;利用式学习在开放式创新主体目标差异与创新绩效关系之间起着中介作用。(3)探索式学习正向影响开放式创新绩效;利用式学习正向影响开放式创新绩效。(4)网络关系调节组织类型差异与创新绩效间的倒U型关系:增强组织类型差异的正向效应、减小组织类型差异的负向效应;网络关系正向调节技术能力差异与创新绩效间的倒U型关系:增强技术能力差异的正向效应、减小技术能力差异的负向效应;网络关系正向调节目标差异与创新绩效间的效应。在实证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管理启示和未来展望。本研究的理论贡献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将组织类型差异下的“技术能力差异”和“目标差异”显性化,深化了对开放式创新主体差异性维度的解析;并探讨了三个维度与创新绩效之间的作用关系,为现有研究关于创新主体差异性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争议提供了合理解释;第二,进一步研究和论证了组织类型差异、技术能力差异和目标差异与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之间的作用关系和作用大小,深入的剖析了不同差异性对开放式创新主体创新绩效影响的深层机理,弥补了对开放式创新绩效与企业创新绩效影响机制研究的不足,也在实践上为企业开放式创新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启发;第三,探讨了网络关系在开放式创新主体差异性与创新绩效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显然,主体差异性与网络关系的交互作用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完善了已有的理论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273.1
【图文】:
将外部的创新资源整合至企业内部,同时亦将内部知识进行战略性输出和商业化利用,其主要形式包括合资和联盟等 基于组织学习视角,按照知识获取和释放的方式不同,开放式创新模式可以分为捕获 纯源化 销售和揭示四种(Dahlander,2010) 其中,知识获取分为捕获和纯源化两种方式,捕获强调对外部知识资源的主动获取,而纯源化强调对外部知识源的探寻,而不仅仅是对知识本身;知识释放分为销售和揭示两种方式,其中销售强调知识资源的交易的本质,而揭示则并不一定存在交易性质 2.1.3 开放式创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运用 citespace 软件,在 web of science 的核心合集中,以 open innovation 为检索主题,文献类型为 article 进行检索,共获得 966 篇符合要求的英文文献;同时,在中国知网上,以 开放式创新 为题名,文献类型为 期刊 进行检索,共获得 1051 篇符合要求的中文文献 以上述文献作为基础,从关键词共现角度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即选取引用频率最高的前 20 个高频关键词绘制开放式创新高频关键词分析图(图 2.1,图 2.2):
图 2.2 国内开放式创新高频关键词分析图Fig2.2 Analysis of domestic open innovation high frequency keywords对比分析动态能力的中英文关键词共被引结果,我们发现关键词,如开放式创新(open innovation) 创新(innovation) 创新绩效(performance) 吸收能力(absorptive capability) 企业(firm) 创新能力(capability) 技术创新(technology) 创新管理(management) 知识产权(knowledge)被提及得最多 同时,通过对搜索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泛读和精读,我们发现,当前国外对开放式创新的研究较多关注在其概念 动因 知识管理 商业模式变革 价值链重构 外部网络嵌入 开放源你 开放模式等方面;而国内对开放式创新的研究较多关注在其影响因素 知识产权 作用机制 过程管理等方面 可见,国内外学者在开放式创新领域的研究中,最为关注和研究的最为深入的内容是开放式创新的内涵 开放式创新与知识 技术 能力的关系 开放式创新对绩效的影响,即对开放式创新如何影响企业内部的知识 能力 技术的培育以及如何实现创新绩效机理的研究较为深入,但对开放式创新主体有何特征,开
本文编号:2796851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273.1
【图文】:
将外部的创新资源整合至企业内部,同时亦将内部知识进行战略性输出和商业化利用,其主要形式包括合资和联盟等 基于组织学习视角,按照知识获取和释放的方式不同,开放式创新模式可以分为捕获 纯源化 销售和揭示四种(Dahlander,2010) 其中,知识获取分为捕获和纯源化两种方式,捕获强调对外部知识资源的主动获取,而纯源化强调对外部知识源的探寻,而不仅仅是对知识本身;知识释放分为销售和揭示两种方式,其中销售强调知识资源的交易的本质,而揭示则并不一定存在交易性质 2.1.3 开放式创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运用 citespace 软件,在 web of science 的核心合集中,以 open innovation 为检索主题,文献类型为 article 进行检索,共获得 966 篇符合要求的英文文献;同时,在中国知网上,以 开放式创新 为题名,文献类型为 期刊 进行检索,共获得 1051 篇符合要求的中文文献 以上述文献作为基础,从关键词共现角度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即选取引用频率最高的前 20 个高频关键词绘制开放式创新高频关键词分析图(图 2.1,图 2.2):
图 2.2 国内开放式创新高频关键词分析图Fig2.2 Analysis of domestic open innovation high frequency keywords对比分析动态能力的中英文关键词共被引结果,我们发现关键词,如开放式创新(open innovation) 创新(innovation) 创新绩效(performance) 吸收能力(absorptive capability) 企业(firm) 创新能力(capability) 技术创新(technology) 创新管理(management) 知识产权(knowledge)被提及得最多 同时,通过对搜索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泛读和精读,我们发现,当前国外对开放式创新的研究较多关注在其概念 动因 知识管理 商业模式变革 价值链重构 外部网络嵌入 开放源你 开放模式等方面;而国内对开放式创新的研究较多关注在其影响因素 知识产权 作用机制 过程管理等方面 可见,国内外学者在开放式创新领域的研究中,最为关注和研究的最为深入的内容是开放式创新的内涵 开放式创新与知识 技术 能力的关系 开放式创新对绩效的影响,即对开放式创新如何影响企业内部的知识 能力 技术的培育以及如何实现创新绩效机理的研究较为深入,但对开放式创新主体有何特征,开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良谋;于也丁;;组织学习对开放式创新“导向—能力”关系影响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5年12期
2 何郁冰;;国内外开放式创新研究动态与展望[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年03期
3 陈莹;武志伟;;联盟企业间关系公平性对合作绩效的影响——关系承诺的中介作用与目标一致的调节作用[J];预测;2014年06期
4 吴延兵;;不同所有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考察[J];产业经济研究;2014年02期
5 刘玮;王腾;易明;;开放式创新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机理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3年08期
6 许晖;李文;;高科技企业组织学习与双元创新关系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2013年04期
7 蔡宁;闫春;;开放式创新绩效的测度:理论模型与实证检验[J];科学学研究;2013年03期
8 杜海东;;社会资本和组织学习对绩效的影响——基于中国新创企业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年09期
9 高媛;孟宪忠;谢佩洪;;“利用”与“探索”在组织学习与技术创新领域的研究视角整合[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年01期
10 陈劲;刘振;;开放式创新模式下技术超学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J];管理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本文编号:27968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jixiaoguanli/2796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