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年大学教师绩效文化的变迁——基于政策文本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1-01-18 17:52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大学教师的绩效文化变迁历经四个不同的阶段:初步探索期、制度规范期、改革深化期和内涵提升期,遵循着从平均主义到多劳多得及优劳优酬、坚持引导教师回归教学本位、从业绩为本到德绩并重的三重演变逻辑。未来,需要用具备时代性、前瞻性的政策文本来指引大学教师绩效文化继续向高质量的绩效物质文化、教研一体的绩效行为文化和中庸的绩效精神文化发展,以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建立良好的大学组织形象,进一步增强社会对大学的认可度与信任度。
【文章来源】:现代教育论丛. 2020,(03)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大学教师绩效文化的概念、内涵与作用
二、大学教师绩效政策的发展历程与内容特征
(一)初步探索期(1949-1965年)
(二)制度规范期(1966-1985年)
(三)改革深化期(1986-1999年)
(四)内涵提升期(2000年至今)
三、大学教师绩效文化的演变逻辑
(一)从平均主义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
(二)坚持引导教师回归教学本位
(三)从业绩为本到德绩并重
四、大学教师绩效文化的发展趋向与政策引领
(一)高质量的绩效物质文化
(二)教研一体的绩效行为文化
(三)中庸的绩效精神文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台湾应用科技大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启示[J]. 曹叔亮. 职业技术教育. 2019(33)
[2]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改革的轨迹、问题与未来去向[J]. 阎光才. 中国高教研究. 2019(10)
[3]新时代师德评价与师德建设的应有维度[J]. 糜海波. 伦理学研究. 2018(02)
[4]大学教师教学评价:发展逻辑、体系构成及多元协同[J]. 刘丽娜,杜艳秋,罗玉萍. 江苏高教. 2018(01)
[5]教学与科研内在属性差异及高校回归教学本位之可能[J]. 刘振天. 中国高教研究. 2017(06)
[6]高校教学绩效评价主体与评价内容选择[J]. 李倩,刘大为.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3)
[7]高等学校教师科研绩效评价方法研究[J]. 史万兵,杨慧. 高教探索. 2014(06)
[8]教学学术能力:大学教师发展与评价的新框架[J]. 周光礼,马海泉. 教育研究. 2013(08)
[9]大学“教学学术”内涵与路径求索[J]. 吴绍芬. 江苏高教. 2012(06)
[10]绩效文化视角下的企业软实力构建[J]. 冉景亮,杨晓宇.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5)
本文编号:2985378
【文章来源】:现代教育论丛. 2020,(03)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大学教师绩效文化的概念、内涵与作用
二、大学教师绩效政策的发展历程与内容特征
(一)初步探索期(1949-1965年)
(二)制度规范期(1966-1985年)
(三)改革深化期(1986-1999年)
(四)内涵提升期(2000年至今)
三、大学教师绩效文化的演变逻辑
(一)从平均主义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
(二)坚持引导教师回归教学本位
(三)从业绩为本到德绩并重
四、大学教师绩效文化的发展趋向与政策引领
(一)高质量的绩效物质文化
(二)教研一体的绩效行为文化
(三)中庸的绩效精神文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台湾应用科技大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启示[J]. 曹叔亮. 职业技术教育. 2019(33)
[2]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改革的轨迹、问题与未来去向[J]. 阎光才. 中国高教研究. 2019(10)
[3]新时代师德评价与师德建设的应有维度[J]. 糜海波. 伦理学研究. 2018(02)
[4]大学教师教学评价:发展逻辑、体系构成及多元协同[J]. 刘丽娜,杜艳秋,罗玉萍. 江苏高教. 2018(01)
[5]教学与科研内在属性差异及高校回归教学本位之可能[J]. 刘振天. 中国高教研究. 2017(06)
[6]高校教学绩效评价主体与评价内容选择[J]. 李倩,刘大为.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3)
[7]高等学校教师科研绩效评价方法研究[J]. 史万兵,杨慧. 高教探索. 2014(06)
[8]教学学术能力:大学教师发展与评价的新框架[J]. 周光礼,马海泉. 教育研究. 2013(08)
[9]大学“教学学术”内涵与路径求索[J]. 吴绍芬. 江苏高教. 2012(06)
[10]绩效文化视角下的企业软实力构建[J]. 冉景亮,杨晓宇.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5)
本文编号:29853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jixiaoguanli/2985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