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绩效管理论文 >

基于DEA的科技计划项目绩效评价研究——以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为例

发布时间:2021-03-30 05:59
  对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进行多视角探究,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模型对四川省"十二五"期间的583项应用基础研究项目进行全面、准确的绩效评价,并随机抽取部分项目对其产出滞后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十二五"期间,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绩效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项目的投入产出效率存在明显差距;科研经费投入力度不足、整体科研水平不高、高端科研人才匮乏等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的发展。 

【文章来源】:软科学. 2020,34(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基于DEA的科技计划项目绩效评价研究——以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为例


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投入产出滞后性路线

综合效率,阶段,项目数,均值


样本项目直接产出阶段综合效率均值为0.631,总产出阶段的综合效率均值为0.685,具体对比情况如图6所示。图6显示,在总产出阶段综合效率高的项目数大幅增加,综合效率低的项目数明显减少,综合效率均值有所提高。综合效率为1的项目数由直接产出阶段的17项增加至总产出阶段的25项,增长47.06%;效率值在0.5以下的项目数由直接产出阶段的36项减小至总产出阶段的27项,下降25%。综合效率均值由直接产出阶段的0.631提升到总产出阶段的0.685,涨幅为8.6%,说明在滞后性影响下,96个样本项目无论是项目有效数还是综合效率均值均有所增加,产出成果滞后性的存在影响着应用基础研究类项目的绩效评价。

应用基础研究,效率,四川省,规模效率


“十二五”期间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纯技术效率值和规模效率值如图1所示。从纯技术效率来看,“十二五”期间各年度项目效率均值较为稳定,在0.8上下小幅波动,说明各年度的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在既定科研经费和技术人员投入水平下的科技成果和经济、社会效益产出效率较高,项目承接单位能够显著发挥其在技术上的优势,将投入资源较好地转化为科技产出。从规模效率来看,2011~2013年效率值基本稳定在0.85左右,2014年和2015年大幅提升, 2015年高达0.962,说明其投入产出已基本达到最大规模点,各承担单位均能合理配置资源,获得最优产出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广州市应用基础研究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王炎,林珊莉.  科技与创新. 2019(08)
[2]山东省十七地市科技绩效的DEA模型研究[J]. 王磊,李倩倩.  情报工程. 2017(02)
[3]基于DEA和EMS的生物种业科技项目绩效评价研究——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为例[J]. 李敬锁,牟少岩,李树超.  科技管理研究. 2016(14)
[4]基于DEA-Malmquist指数的四川创新科技效率评价分析[J]. 黄寰,王玮,曾智.  软科学. 2015(10)
[5]基于DEA方法的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中期绩效评估实证研究[J]. 冷雄辉,张丛煌.  科技管理研究. 2015(19)
[6]基于DEA的科技项目绩效评价研究——以海淀区科技计划项目为例[J]. 张利华,肖健.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1(33)
[7]基于DEA及Malmquist指标法的地方政府科技计划绩效评价——以河北省“十五”科技计划为例[J]. 张爱国,贾小峰,胡宝民.  科技管理研究. 2009(07)
[8]我国国家科技计划的计划评估模式和方法探讨[J]. 欧阳进良,李有平,邵世才.  中国软科学. 2008(12)



本文编号:31089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jixiaoguanli/31089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3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