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基于成长力的科研机构评价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6 12:11

  本文关键词:基于成长力的科研机构评价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科研机构 评价体系 成长力 系统整合模型


【摘要】:文章以成长力为视角,探究了科研机构评价问题。在分析人才、治理、资源三个成长力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了结果指标与动因指标动态均衡的系统整合评价方法,构建了以成长力为导向的资源影响声誉、运行治理、成果产出三个层次的评价体系。
【作者单位】: 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科技处;
【分类号】:G311
【正文快照】: 1引言科学技术评价是推动国家科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管理水平、激励创新创造潜力、营造创新环境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科技评价的问题已广泛共识,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困扰我国当前科技发展的关键问题。科研机构评价是科技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范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穆荣平;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初步研究[J];科研管理;2000年01期

2 王俭;科研机构和家评价方法研究[J];科研管理;2005年04期

3 代涛;李晓轩;;我国科技评价的问题分析与改革思路[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盛春媛;赵创业;;北京市普通高校体育科研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2 林秀梅;徐光瑞;;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省际比较[J];当代经济研究;2010年05期

3 郑珍远;施生旭;贺书伟;;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华东六省一市的比较分析[J];东南学术;2010年05期

4 贾建莉;刘西林;费亚军;;区域软件产业竞争力实证研究[J];工业工程;2005年06期

5 丁岚;王分棉;;基于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视角对北京高新技术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3期

6 李梦觉;;区域工业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评价方法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8年05期

7 彭晓莲;;湖南省工业竞争力实证分析[J];消费导刊;2008年05期

8 陈红川;;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竞争力评价实证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9 孙亚静;张彦红;辛雪娇;;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年14期

10 李伟铭;陈杰;王浩;;我国区域高技术产业发达程度与聚类特征比较研究——基于竞争力指标的评价[J];工业技术经济;2014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兆华;武春友;王国红;;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创业企业协作动因研究[A];全国高校价值工程研究会2001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大连理工大学2001届MBA优秀论文专辑[C];2001年

2 刘晓敏;;国家创新能力预警研究初探[A];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林秀梅;徐光瑞;;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省际比较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0卷)[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光瑞;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郝华;吉林省制造业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匡致远;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主要因素和产业聚群[D];暨南大学;2001年

4 李明中;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5 侯经川;基于博弈论的国家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刘波;基于自组织模型的高技术产业组织政策研究[D];同济大学;2005年

7 杨锋;含有多个子系统的决策单元的DEA效率评估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8 王龙;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9 伦蕊;制造业资本深化进程中的竞争力提升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10 李华威;知识产权优势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晓阳;辽宁省软件产业竞争力评价[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靳玲;互补视角下的浙台高科技产业合作战略研究[D];浙江海洋学院;2011年

3 李世雄;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沈明华;“武汉·中国光谷”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1年

5 杜妮;知识流动视角下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欧凌峰;基于技术创新视角的广东省新兴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马松峰;新疆石化产业竞争力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9年

8 赵文思;长三角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任佳希;浙江省医药制造业产业竞争力评价与分析[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10 吴春春;我国十二省承接国际软件外包竞争力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晓屏;企业竞争力多相测度指标体系的构造[J];中国工业经济;1997年05期

2 吕铁;80年代以来我国加工工业增长效率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1997年09期

3 金碚;中国工业国际竞争态势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1998年05期

4 李晓西;中国工业竞争力的判断[J];中国工业经济;1998年05期

5 张立群;从工业发展阶段看我国工业的竞争力[J];中国工业经济;1998年05期

6 张铭;论增强我国产业竞争力[J];中国工业经济;1996年03期

7 吕政;论提高我国工业的国际竞争力[J];中国工业经济;1996年12期

8 何诚颖;中国产业组织结构分析及其国际比较[J];管理现代化;1996年01期

9 李晓轩;德国科研机构的评价实践与启示[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4年04期

10 中国科学院科技评价研究组;;关于我院科技评价工作的若干思考[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7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海超;齐中英;;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力评价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2年26期

2 田先;;全程辅导,挖掘成长力[J];中国药店;2013年06期

3 ;2009四川最具成长力城市榜[J];中国西部;2009年Z7期

4 白津夫;不同收入群体的需求差异——兼谈名牌消费的成长力[J];中国经贸导刊;2003年04期

5 黎志成,刁兆峰;论企业成长力及其形成机理[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3年05期

6 石滋宜;使失败成为创新因子[J];IT经理世界;2003年01期

7 李宝林;肖建军;;企业更要有成长力[J];中国石油企业;2006年11期

8 ;2007年中国最具成长力企业[J];经营者;2008年01期

9 本刊编辑部;;逆势决胜——传统优势消失后的新兴成长力[J];当代经理人;2009年01期

10 ;传统优势消失后的新兴成长力——压力下的商业模式再造[J];当代经理人;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亚君;王东强;;从“成长力”理论的角度谈提高党的执政能力[A];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共产党执政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2 ;文化力·成长力·核心力[A];浙江省经营管理研究会企业文化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佳直;如何营造三维成长力[N];经济参考报;2008年

2 ;重庆分行:构建新模式 再造成长力[N];中国邮政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严斐;成长力再造[N];中国纺织报;2008年

4 潘 霓;华立集团 德隆集团揭开成长力奥秘[N];证券日报;2003年

5 王玉君 卢桂峰 潘艳梅;“沃”荣膺山东最具成长力品牌[N];人民邮电;2011年

6 ;民资将为电信业注入成长力[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7 孙艳;承德荣膺中国十大最具成长力创新型城市[N];承德日报;2013年

8 驻广东记者 邬琼 通讯员 陈红克;“东鹏”荣获最具成长力品牌称号[N];中华建筑报;2005年

9 毛晓生 钱华明;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成长力强劲[N];镇江日报;2010年

10 李俊雄;总部基地建设必须为企业输送成长力[N];东莞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邓培林;基于企业技术的并购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薛智;集团公司成长力评价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07年

2 杨发文;企业成长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应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297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12297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0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