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信息化背景下电视科普栏目创新途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9 06:10

  本文关键词: 信息化 电视科普节目 媒介融合 差异化战略 创新途径 出处:《科普研究》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电视科普栏目是我国公民获取科学知识和科学信息的最主要渠道之一,也是我国科学传播的主要阵地,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和越来越多信息化手段在电视领域的广泛运用,为电视科普提供了较多优势条件。然而,在信息化条件下我国电视科普栏目却表现出媒介融合度低、节目形态与信息化关联弱和受众定位缺乏细分化等不足,深深制约着我国电视科普栏目的发展。本文采用实地调研、访谈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深度剖析国内外优秀电视科普栏目的创新发展模式,期待能够为我国电视科普栏目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Abstract]:TV science popularization colum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hannels for citizens to obtain scientific knowledge and scientific information. It is also the main position of science communication in our country. By the high attention of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pace of informatization and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more and more information-based means in the field of television, has provided more advantages for the popularization of television scienc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information, the popular science column of TV in our country shows some shortcomings, such as the low degree of media integration, the weak connection between program form and informatization, and the lack of differentiation of audience orientation. This paper uses the methods of field investigation, interview and case study to deeply analyze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mode of the excellent TV science popularization column at home and abroad. Expect to be able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V popular science programs in China.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基金】:中国科协研究生科普研究能力提升类项目(2012KPYJD05-6)
【分类号】:G315;G222
【正文快照】: “信息化”的概念最早是由日本学者梅棹忠夫(TadaoU mesao)于20世纪60年代首先1信息化背景下的电视媒体科学传播现状提出来的,他认为“信息化是指通讯现代化、1.1电视媒体科学传播的优势计算机化和行为合理化的总称”,后传到西方1.1.1国家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逐年增加工业国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庆林;;传播方式及其话语表达——一种通过传播研究社会的视角[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谭天;;论电视节目形态构成——一种用于节目研发的理论模型[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3 曾静平;郭琳;;新媒体背景下的科普传播对策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靖华;;探析我国电视节目模式创新的出路[J];电视研究;2010年08期

2 亢海玲;钟家元;;户外竞技类节目的主题设计探析——以安徽卫视《男生女生向前冲》为例[J];东南传播;2013年01期

3 邵羽西;;新媒体时代下的微博客效应[J];中国传媒科技;2013年06期

4 崔嘉贝;;浅析中国电视形态建构的“幕后推手”[J];中国传媒科技;2013年06期

5 陆小成;;生态文明视域中的低碳科技传播与普及机制研究[J];发展研究;2014年05期

6 汪曙华;曾绚琦;;媒介融合的产业趋势与出版业的发展机遇[J];现代出版;2014年05期

7 米丽娟;;从概念到运作——“三网融合”研究述评[J];编辑之友;2015年01期

8 孙璐;张丽;;媒体融合条件下新型主流媒体建设[J];重庆社会科学;2015年01期

9 蔡育恒;沈嘉悦;;互联网思维视角下媒介融合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东南传播;2015年02期

10 罗浩;赵亚楠;;放下情绪,听院士谈食品安全——策划舆情热点科普书的体会[J];科普研究;201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春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玲;媒介融合视阈下的出版企业动态能力构建与培育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3 王勇;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广电全媒体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4 赵莉;新媒体科学传播亲和力的话语建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申启武;褚俊杰;;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的发展趋势[J];传媒;2011年06期

2 李幸;电视节目形态之我见[J];电影艺术;2004年01期

3 曾静平;;我国广播电视网站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年08期

4 张小琴;王彩平;;论电视节目形态的限定性[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5 张立伟;;媒介融合:犹如带橡皮的铅笔[J];新闻记者;2010年08期

6 蔡雯;新闻传播的变化融合了什么——从美国新闻传播的变化谈起[J];中国记者;2005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东;;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探析[J];软件导刊;2006年16期

2 郭巍巍;;简论工业与民用建筑管理方法的创新途径[J];才智;2011年28期

3 张海林;;党刊如何更具亲和力——谈党刊的创新途径[J];出版发行研究;2006年12期

4 陈一平;;论图书馆的微创新[J];图书馆建设;2013年02期

5 丁宏;;信箱节目的存在价值与创新途径[J];视听界;1992年01期

6 周建琼;;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创新途径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3年12期

7 赵宗符;;当前经济报道的问题及创新[J];青年记者;2002年09期

8 邓世明;;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途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23期

9 杨雷;朱坚定;;县级广电新闻宣传创新途径[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9年07期

10 谢思全;汪明进;;基于产业提升的科技协同创新途径及政策探析——以天津市为例[J];信息系统工程;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尤丽君;;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能力[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音乐专辑)[C];2006年

2 王荣栓;;科技创新的哲学思考[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3 李彦;;论企业创新与创新实践[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董玉田;;“建设创新型安徽”是安徽崛起的关键[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杨烁;;在科学探究实践活动中培养创新型青少年[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6 袁书凤;孙河川;;知识创新途径教师能力标准框架对沈阳市中小学的启示[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沈冰;;论冷荤菜品的创新与应用[A];中国职协201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中册)[C];2013年

8 田志伟;;中小企业发展的技术升级与管理创新途径分析[A];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专家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何再超;;新形势下广东烟草学会工作创新途径探索[A];2007广东省学会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章杰;;我国纺织印染助剂在新形势下的创新途径[A];2010年全国针织物及纱线染色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夏敏宁 新合;社会管理创新途径探讨[N];江苏经济报;2013年

2 王天霞;破解中国企业“创新方程式”[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

3 潘z,

本文编号:14429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14429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3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