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协同创新模式下科技创新人才发展探究

发布时间:2018-04-12 15:09

  本文选题:协同创新 + 科技创新人才 ; 参考:《科技管理研究》2015年14期


【摘要】:基于协同创新科技创新人才发展机制现状研究,从协同创新模式框架的构建和人才发展的客观需求角度,分析人才发展机制的四大平台培育机制、使用机制、激励机制与评价机制,构架以协同创新理念为核心的人才发展资源的规划机制平台,对驱动创新战略的实现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Abstract]:Based on the research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talent development mechanism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ooperative innovation model framework and the objective demand of talent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ltivation mechanism and application mechanism of the talent development mechanism on four platforms.The incentive mechanism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 as well a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lanning mechanism platform of talent development resources with the core of the concept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re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nnovation strategy.
【作者单位】: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人事处;
【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学科共建项目“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GD12XJY15) 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广东高校研究生教育协同发展模式研究”(粤教研函[2013]5号) 广东省宣传文化人才专项资金项目“面向区域发展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和政策研究——以广东为例”(粤财教[2013]461号)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二五”规划一般项目“新常态下广州地区高校协同创新模式研究”(15Y40)
【分类号】:G3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萍茹,米增强,安连锁;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张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战略意义和政策走向[J];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3 熊励;孙友霞;蒋定福;刘文;;协同创新研究综述——基于实现途径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14期

4 张宝生;王晓红;;技术基础科学领域科技创新群体的协同创新效应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17期

5 胡恩华;刘洪;;基于协同创新的集群创新企业与群外环境关系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7年03期

6 陈劲;阳银娟;;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J];科学学研究;2012年02期

7 何郁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模式[J];科学学研究;2012年02期

8 陆萍;曾卫明;;高校创新团队管理的协同机制研究[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10年06期

9 薛玉香;;高校科研团队协同创新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4年07期

10 陈洪转;舒亮亮;;科技人才溢出对区域经济的影响[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中义;刘仁三;吕达;;安徽省地质科技人才现状分析与思考[J];安徽地质;2010年01期

2 吴金光,曹燕萍;论向研究型大学转型中的研究生教育改革[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年01期

3 陈志欣;;人格培养——浅谈职业技术学院德育教育[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4期

4 刘淑琴;对高校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探讨[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5 李壮成;;创新型教师教育的价值选择与改革策略[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唐贤清;综合性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法[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5期

7 杨玲;加强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的培养[J];高等理科教育;2001年03期

8 刘彬让;创新与创新教育[J];高等农业教育;2001年12期

9 张尔利;;教师缺乏创新素质对施行创新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探讨[J];改革与战略;2006年11期

10 朱洪波;论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俊青;许益波;;协同创新视角下的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法律问题刍议[A];安徽首届科普产业博士科技论坛——暨社区科技传播体系与平台建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2 张天波;李秋红;;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社会诚信体系建构分析——以构建广东特色社会诚信体系为例[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6分会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与民生科技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张寒;胡宗彪;李正风;;研发项目对中国大学技术转让合同影响的实证研究——以985工程高校为例[A];2012年全国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暨科学技术学两委联合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曹宇东;何毅;赵剑衡;李雷;;交叉学科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研究——以物理与生物医学交叉实验室为例[A];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刘钒;李光;;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发展研究——以湖北省为例[A];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路春婷;张春博;丁X;;协同创新组织的动力机制[A];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潘锡杨;;协同创新中心管理体制机制探究[A];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张宏;;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知识产权冲突研究[A];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于娱;施琴芬;;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知识共享的微分对策模型[A];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3年

10 邵景峰;王进富;马晓红;吴生;刘勇;;基于数据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关键动力优化[A];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吴青熹;变革型领导、社会资本与协同创新组织学习的视角[D];南京大学;2011年

3 任宗强;基于创新网络协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机制与规律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4 汪铭泉;集群企业跨区域发展的机制及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王秀梅;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及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6 赵雪峰;基于价值网的电信运营企业协同产品创新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7 王兴;体育院校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管理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8 康乐;大学社会责任理念与履行模式[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9 孙艳;用户参与产品创新的研发模型及其群体协作模式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10 周来新;转化医学科研组织模式构建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凯;集群环境下软件型企业协同进化成长与创新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2 许蕾;产业技术链中技术创新主体协同度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3 张婧;集群内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金斌华;创新教育与创新型教师的培养[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5 朱丹;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创新教育的若干思考[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6 朱洪波;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研究[D];武汉大学;2003年

7 郑婧;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8 万幸;一般地方工科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D];景德镇陶瓷学院;2007年

9 张勇;基于生态学的奥运科技集群创新动力机制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8年

10 关欣;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看我国当前高等教育[D];苏州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冰;滕祥东;;高等学校学术创新团队建设标准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孟琦;韩斌;;企业战略联盟技术创新协同机制构建研究[J];商业研究;2009年07期

3 陈劲,王方瑞;再论企业技术和市场的协同创新——基于协同学序参量概念的创新管理理论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曾e,

本文编号:17402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17402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1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