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的本质及其对科学教育的启示
本文选题:探究 + 脑科学 ; 参考:《中国高校科技》2015年Z1期
【摘要】:当前人们认为探究无固定本质,这种错误的观念导致教师在实施探究教学时无所适从。脑科学和伽利略的研究日记表明,探究是先基于观察提出假设,并围绕着假设进行循环论证的活动,人们日常探究和科学家的探究其本质一致。教师实施探究教学应重视科学假设环节,加强科学论证教学。
[Abstract]:At present, it is believed that inquiry has no fixed nature, which leads teachers to be at a loss in carrying out inquiry teaching. Brain science and Galileo's research diaries show that inquiry is an activity in which assumptions are first put forward based on observation and circularly demonstrated around them. The nature of daily inquiry is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scientists. Teach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link of scientific hypothesis and strengthen the teaching of scientific argumentation.
【作者单位】: 重庆师范大学;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西部少数民族学生科学学习困难成因及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13XJA880005) 重庆师范大学博士启动基金(13XWB022)
【分类号】:G30-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伍先禄;;培根的语言观及其影响[J];外语学刊;2009年04期
2 陈茂荣;;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论灌输与灌输方法的辩证统一[J];前沿;2007年11期
3 朱庆育;;意思表示解释:通过游戏而实现[J];清华法学;2002年00期
4 刘忠;;“命案必破”的合理性论证——一种制度结构分析[J];清华法学;2008年02期
5 王晴孙;崇尚科学理性 弘扬科学精神[J];青海社会科学;2000年01期
6 王军伟;;论霍布斯的分解—组合法[J];青海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7 刘小英;;浅析经验论原则与实在论预设之间的矛盾——英国经验论哲学关于实体问题的思想演进[J];求是学刊;2008年06期
8 黄玉顺;论西方近代哲学的转向与德国古典哲学的性质[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9 钱向阳;;政治权威在道德效力中的作用和局限性[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马涛;张洋;;经济学的科学特征是预测还是解释——弗里德曼与萨缪尔森相关论争的评析[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柯华庆;;科斯命题的逻辑视角[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2 李兰芬;王永明;;从人的全面发展看科技的伦理禁区[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赵名宇;;文艺复兴以来自然观的历史演变[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4 田闯;王紫琳;;波普尔与库恩科学哲学思想比较研究[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5 杜疆;;试论归纳问题及波普尔的解决方案[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6 盛国荣;;技术物:思考技术和消费社会技术问题的出发点——鲍德里亚早期技术哲学思想研究[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专家专题论坛“在为国服务中发展自然辩证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马兰;;对概率解释的理解与评析[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8 蔡琴;齐晔;;生态文明的科学基础与人文视角浅析[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2)[C];2008年
9 胡泽洪;;谬误的逻辑哲学省察[A];1997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7年
10 郭世贞;;论军事技术创新的“实验哲学”精神——从培根哲学思想与近代西方军事技术的关系说起[A];第四届全国军事技术哲学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余一凡;从马克思到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D];南开大学;2010年
3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学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吴旭平;力量的形而上学[D];吉林大学;2011年
5 贺庆国;在历史和历史性之间[D];吉林大学;2011年
6 孔扬;《资本论》研究方法的世界观基础[D];吉林大学;2011年
7 王洪席;过程课程观的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张留华;数学、指号学与实用主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燕燕;论教育实践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冯旭洋;论教育“主体”[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小强;对我国资格刑的分析与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姜义颖;休谟的技术观剖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仓莉;科学技术对环境产业的影响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罗云;舍勒技术哲学思想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李薇;试论欧洲启蒙运动中的“科学创新”概念[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7 李少婷;近现代科技立法价值取向的冲突与选择[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8 郑昊;归纳逻辑或然性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9 林为平;当代大学生集群行为的社会心理学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敏;论约翰·杜威的审美经验理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谢鸿昆;科学是什么?[J];东岳论丛;2001年03期
,本文编号:19200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1920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