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科技政策的演进路径与趋势展望
[Abstract]:New Chin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has generally gone through different stages of national defense construction strategy, economic construction strategy, strategy of rejuvenating the country through science and education, and strategy of innovation-oriented country, showing a shift from supply-led to demand-oriented, one-way to multi-policy. The general trend is from tool rationality to value rationality, from administrative instruction to market, and from imitation to independent innovation. Looking forward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in the next stage,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planning and guidance of the government to the maj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rategy, to the creation of a fair competition environment to encourage innovation, and to the main position of enterprises i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financial innovation to promote the technical innovation,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introduction and us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作者单位】: 江苏省人民政府研究室;
【分类号】:G32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杜宝贵;;制度变迁视角下我国科技政策演进的路径分析[J];科技成果纵横;2011年03期
2 李正风;;中国科技政策60年的回顾与反思[J];民主与科学;2009年05期
3 段治文;钟学敏;;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式“大科学”体制[J];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4 李建民;中国科技发展战略转变动因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4年02期
5 刘凤朝;孙玉涛;;我国科技政策向创新政策演变的过程、趋势与建议——基于我国289项创新政策的实证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7年05期
6 汪继年;;国家科技发展战略体系化演进述评[J];中国集体经济;2012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郭哲;[N];科技日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淑敏;新时期我国科技价值观与科技投入政策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进;;1956-1965年我国科技发展的历程与基本经验[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2 彭纪生;仲为国;孙文祥;;政策测量、政策协同演变与经济绩效:基于创新政策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8年09期
3 刘云;叶选挺;杨芳娟;谭龙;刘文澜;;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国际化政策概念、分类及演进特征——基于政策文本的量化分析[J];管理世界;2014年12期
4 李小帆;邓宏兵;;湖北省生态文明技术创新政策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5年04期
5 杨文利;;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述评[J];经济研究参考;2007年72期
6 周业安;高新雅;;区域综合性创新政策能够提升当地的创新能力吗——基于西部大开发的经验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2008年Z3期
7 周高辉;;改革开放后中国技术创新政策的演化分析[J];经济论坛;2011年11期
8 方秀文;龚建文;龙云凤;李朝庭;;广东创新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12期
9 孙斌;彭纪生;;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与创新政策的协同演变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01期
10 吴洁仑;王智源;;自主创新服务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问题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蒙;杨文利;;新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李凡;刘沛罡;;中外技术创新政策比较研究框架[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6分会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与民生科技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蔺洁;陈凯华;秦海波;侯沁江;;中美区域创新政策比较研究——以加州和江苏省为例[A];第十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分6:区域创新与绿色发展(Ⅰ)[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建明;转型期地方政府扶持对企业研发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2 周莹;中国汽车产业创新政策体系及其系统失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王娟;基于企业版主创新的会计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4 孙绪华;我国科技资源配置的实证分析与效率评价[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5 林高榜;创新异质性与中国技术进步[D];浙江大学;2012年
6 张勤芬;公共财政促进科技创新的作用与政策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7 孙玉涛;国家创新能力成长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范群林;环境技术创新的决策行为及能力影响机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9 赵小平;共和国科技法制与科技文化建设史考察[D];山西大学;2012年
10 王骞;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志军;新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的分析与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2 施丽萍;基于内容分析法的中国科技创新政策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单菁瑞;我国循环经济视野下的科技政策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4 慈海;广东省属公益类科研机构创新能力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李淑敏;新时期我国科技价值观与科技投入政策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6 黄祥;我国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的协同性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1年
7 孙瑞明;新中国早期的“大科学”体制与科学文化[D];山西大学;2011年
8 李博;“基于效能”的武器装备发展战略研究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9 游伟;基于SWOT方法的武器装备发展战略环境分析(SEAN)[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10 郑天天;我国重大科技发展规划演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连燕华;郑奕荣;;国家科技投入的政策性思考[J];中国科技投资;2006年11期
2 徐宗良;当代科技的特征及其价值取向[J];道德与文明;2004年04期
3 曹山河;论创新价值观[J];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4 朱亚宗;;尊重创造:价值观的新拓展与现代化的新指针[J];湖南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5 王淑萍;;反思建国初期我国科技发展中政府的作用[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汤德森;江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与哈贝马斯之比较[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科技投入政策的六方面要求[J];今日科技;2008年04期
8 刘和旺;;诺思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新发展[J];经济评论;2006年02期
9 贾康;;科技投入点燃自主创新之火[J];审计与理财;2007年03期
10 邵世才,方衍;我国科技投入现状堪忧[J];科技潮;2004年1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李义平;[N];人民日报;2007年
2 孙蔚;[N];中国石油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江光华;科学技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朱九田;中国财政科技资金投入体制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2 廖添土;科技投入多元化的模式选择与机制建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文静;和谐社会视野中的技术价值观[D];武汉科技大学;2007年
4 崔向欣;中国科技投入相对效率评价[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5 李亚楠;由民生科技浅析我国科技价值观的转向[D];武汉科技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美国近期要在科技政策方面抓六件大事[J];学会;2002年12期
2 ;9·11事件以后的美国科技政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2年18期
3 李运祥;;建国以来党的科技政策的沿革及伟大实践[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07期
4 姜桂兴;;对印度新科技政策的解析[J];中外科技信息;2003年Z1期
5 刘助仁;冷战后美国科技政策导向及其启示[J];国际问题研究;2003年01期
6 谢治国,胡化凯;冷战后美国科技政策的走向[J];中国科技论坛;2003年01期
7 钟有为;欧盟的科技政策导向[J];安徽科技;2003年12期
8 隋永强,潘勇,娄成武;关于我国区域科技政策制定的思考[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9 彭富国,彭炳忠;湖南科技政策效果的评估与建议[J];湖南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10 伍玉林;以日本的政策优势为鉴形成黑龙江的科技政策导向[J];科技导报;2003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政策制定向度的社会形塑[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2 杨斌;;中国科技政策理论与实践的特性分析[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3 刘雯;;完善食品安全科技政策的思考及建议[A];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安徽食品安全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李光;文剑英;;从科学与社会互动看科技政策的目的[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上)[C];2005年
5 李建峰;;中国与韩国科技政策的比较分析[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上)[C];2005年
6 马来平;解世杰;;关于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问题[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4:科技创新——科学优先还是技术优先[C];2007年
7 郭晓林;;《区域发展战略及科技政策》(摘要)[A];2009'沿海区域产业科技管理研讨会会议资料(部分)[C];2009年
8 赵筱媛;苏竣;;基于政策工具视角的公共科技政策分析框架研究[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上)[C];2005年
9 李喜先;;进行“冷聚变”研究是坚持科学精神[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7:“冷聚变”争论[C];2008年
10 刘立;;中国科技政策的议程设置模式: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为例[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8《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五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研究员 武夷山;完善我国科技政策的三大建议[N];光明日报;2007年
2 常科;长宁区率先建立科技政策服务站[N];上海科技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王燕宁;千名“科技政策辅导员”进万家企业[N];科技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钮怿;打开科技政策的“降落伞包”[N];文汇报;2012年
5 记者 唐乐燕;配套“组合拳”释放科技政策含金量[N];芜湖日报;2014年
6 孙蔚;科学价值观与科技政策的制定[N];科技日报;2001年
7 李壮;科技政策为自主创新保驾护航[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
8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 武夷山;完善我国科技政策需三策[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9 郭凯;展望美国新政府的科技政策[N];大众科技报;2009年
10 窦晓竹;千名辅导员为企业提供“套餐式”政策服务[N];江苏科技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卉珏;科技政策制定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2 郝莹莹;欧盟科技政策及其区域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毛宝铭;科技政策的公众参与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马欣员;美国科技政策及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5 崔禄春;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6 肖军飞;科技政策视野下的女性科技人才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7 张华伦;知识流动视角下科技政策绩效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洁;我国公共科技政策制定及其评估体系的建立研究[D];燕山大学;2008年
2 张红太;试论科技政策制定中的和谐思想[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刘凯;湖南科技政策的制定状况与实施效果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珍燕;中美日科技政策的形成与发展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8年
5 刘烁;和谐社会视域下我国科技政策的制定[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6 凌芳;科技政策的社会形成[D];湖南大学;2010年
7 管书华;科技政策制定与评价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8 杨健;我国科技政策制定问题研究[D];东南大学;2004年
9 陈尧;重庆市科技政策效果评估与建议[D];重庆大学;2005年
10 覃永毅;科技政策的伦理问题及其对策[D];广西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196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2319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