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影响我国科学普及工作的原因
发布时间:2020-04-27 19:04
【摘要】: 20世纪中叶以来,科技哲学在研究纲领上出现转向,即从关注科学方法论转向关注科学与社会,关注科技引发的社会问题、伦理问题、环境问题等。基于此种转向,科技哲学研究应当关注科学与社会公众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应把科学普及纳入科技哲学研究范围中。长期以来我国公众科学素养整体水平一直较低,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之一,以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为目的的科学普及理应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哲学作为人们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它决定性地影响着人们对周围各种具体事物、现象及其关系的认识。科普及其发展过程,不可避免地受到哲学的影响,在每个发展阶段都有其凸现的哲学背景。当科学普及从传统科普阶段转向公众理解科学阶段时,正显现出唯科学主义向反唯科学主义转变的哲学背景。 科学普及成效低下与社会历史大环境及当时文化思潮密不可分。我国社会文化缺乏科学传统,缺乏科学精神,对科学的内涵认识不清,把科学与技术混为一谈,并赋予科学强烈的工具色彩等影响科学普及理念。 大众传媒是科学普及最常见的渠道和力量,媒介技术的改进、媒体自身独立性的增强使科学普及越来越受到媒体力量的牵制,直接影响到科学普及的效果。在市场化、商业化大潮的冲击下,大众传媒的科普功能弱化。 具体到科学普及实践中,科学家角色的担当问题、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分裂、科普资源的分散是又一些影响科学普及效果的原因。
【学位授予单位】:同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322.1
【学位授予单位】:同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32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峻任;科普的系统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年04期
2 石顺科;;英文“科普”称谓探识[J];科普研究;2007年02期
3 刘为民;试论“科普”的源流发展及其接受主体[J];科学学研究;2000年01期
4 翟杰全;科技传播事业建设与发展机制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2年02期
5 吴国盛;科学走向传播[J];科学中国人;2004年01期
6 李永威;关于科普、科学和科学素养[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杨明明;科普指标和公众理解科学问题的研究[J];全球科技经济w,
本文编号:26425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2642553.html